課文《詠華山》教案範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學會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識不寫的有4個。認識1個偏旁(門字框)。理解本課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2、背誦古詩。
3、識字,寫字。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磁帶,投影片,大黑板上畫上背景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今天我們學習(齊讀)24、yong詠華hua山指讀兩個生字、正音。
2、你讀了課題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提出疑問:詠是什麼意思?華山在哪裡,有多高呢?
詠華山是什麼意思?
誰在用詩讚美華山?這是一首怎樣的詩?
為什麼這個孩子能寫出詠華山的好詩?
這個孩子是什麼時候的人,幾歲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正音。
1、藉助拼音自由輕聲地讀一讀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讀生字,糾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註上音節)
登華山艱難爬上山頂沒著山路吟誦情不自禁
遠遠近近寇準古時候朵朵白雲連連稱讚山腰間
a自己練讀,看誰讀得準、記得快。
b擦掉音節,同桌練讀,指讀。
3、把詞語放到課文中,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4、標自然段序號。
5、分段指名讀,評讀:他是否達到老師的要求了?哪個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剛才,小朋友提出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來討論討論這些問題。
1、華山在哪裡?
師介紹:華山在我國陝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險出名的,登上華上要花六小時左右,華山真(高啊)!
2、詠華山是什麼意思?
(生交流)師述:詠華山就是吟詩讚美華山。
3、誰在吟詩讚美華山?(寇準)
寇準是什麼時候的人?當時幾歲?(生交流)
師述:寇準是北宋時候的人,家鄉在陝西省渭南。從小聰明好學,長大後當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齊讀最後一段課文。
4、課文講的是寇準七歲時的什麼事?(生交流)
齊讀第一自然段。
5、寇準寫了一首什麼詩?(生交流)
師引導學生看投影片:寇準和先生艱難地爬上山頂,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了什麼?(生交流)
師:我們一起跟著他們爬上山頂,那麼遠遠近近的山都在我們的--(腳下)。太陽離我們那麼遠,爬上山頂卻覺得--(近了),在山下看白雲覺得那麼高,現在卻只在--(山腰間)。華山真--(高啊)!華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動,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都說出來,就做了一首詩隨口唸了出來。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6、寇準為什麼能寫出這麼好的詩?
(是華山的雄偉壯麗感染了他。)(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
7、聽配樂錄音課文。齊讀課文。
8、今天,我們就討論到這裡,下節課我們再一起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
四、學寫生字
看書,在田字格中找出獨體字讀一讀:與、更
1、看書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結構的字讀一讀:歲、華、齊、首。
2、學習部首:山(山字頭)、文(文字頭)。
怎樣記四個上下結構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書上筆順書空,書上描紅一遍。
4、逐個分析怎麼寫好?(說說主要寫好哪幾個筆畫,如起筆、走之兒、門字框)
範寫,生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5、學生再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讀題。
2、師生接說:課文主要寫了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先生--去登華山。這個小孩兒名叫--寇準,那年--才七歲。
3、過渡: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跟著他們一起登華山,細細領略華山的雄偉高大。
二、細讀課文第二段
1、師:(指黑板上背景圖)我們到了華山腳下,眼前的就是華山,你覺得華山怎麼樣?
師:華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險出名的,登上華上要花六小時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個詞語說明登華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艱難)
艱難懂嗎?(困難,很難)
讀第1句時,讀出因為華山高峻而十分難爬。(自由讀、指讀、齊讀)。
3、登上山頂後,看到了周圍的景物,又有什麼感覺?往下讀課文,啊!白雲。
生答板書:高
出示:啊!華山真高哇!
(1)自已讀,體會一下。
(2)這時連用了兩個什麼標點符號?
表示爬上山頂後什麼心情?(驚訝、驚歎、激動)
(3)範讀,生注意師的'表情。
自己讀,指名讀,做出表情。
4、華山到底怎麼個高法?
(1)看圖指名說:你站在高高的華山頂上,看到了什麼,會有什麼感覺?
(2)書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華山很高很高找出來讀一讀?
(3)出示第1句: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A男讀
B指名上臺指出藍天、遠山、近山
遠遠近近:寫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離,有遠有近,也寫出了山的多。
這些山看上去怎麼樣(那麼低,那麼小),哪座山最高?(華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們的(),()都在我們的(),周圍沒有哪一座山能和華山()。
指3個說自由說師:華山真高啊!
D再讀上一句話:指2(評讀:讀出了華山高),齊讀。
(4)出示第2句: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a、指讀
b、看圖:我們一抬頭就能看到(太陽),我們平時看太陽感覺那麼(遠),站在華山頂上看太陽是
那麼(近),山腰間飄著一朵又一朵(白雲)。指名指出山腰間?我們平時看到白雲總是高高地飄在藍天上,現在只到華山的山腰間。對太陽和白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c、填空;一抬頭,太陽()。一回頭,看到()。(指3,齊)。
d、讀出來
(5)讀兩句話(書上)
a、師生接讀
b、指2,齊
(6)看板書練背。
5、我們站在華山頂上,感覺到華山如此雄偉、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動,簡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都說出來,就做了一首詩隨口唸了起來。
請小朋友往下讀課文。齊讀。
(1)出示:情不自禁什麼樣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聽老師吟誦這首詩。指名吟誦。
(3)出示圖、聽詩意、生讀詩。(出示有關詩句,有意顛倒排列詩句。)
a只有藍天在我們的頭頂上,周圍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只有天在上
b沒有一座山能和華山一樣高。--更無山與齊
找一找哪個字說一樣高?(齊)
c一抬頭,太陽離我們很近很近。--舉頭紅日近
哪個字表示抬起的意思?(舉)沒有?(無)
d回過頭來,看到白雲很低,只在山腰間。--回首白雲低
哪個字是頭的意思?
(4)這首詩有問題嗎,誰來糾正?(學生按順序排列詩句)
(5)做動作朗讀詩,體會詩的意思。指名讀,齊讀。
6、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怎麼樣?孩子的先生聽了--連連稱讚真是一首好詩!大家豎起大拇指一同來稱?quot;好詩!好詩!一個剛七歲的孩子為什麼能脫口吟出這麼好的詩?(全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讀書時邊讀邊起,用心體會。我們也應該努力學好語文,少壯不努力--(齊說)老大徒傷悲,我今方少年,理當展翅飛。)
7、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動作)。
8、表演、朗讀第二段。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現在要請一位小朋友來扮演小孩,做動作吟育古詩,誰有這個本領。老師表演先生。其他的話由全體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爬山的艱難,想象爬上山頂後的感覺。
(二)小結:今天,我們去登了華山,還學會了一首寫華山的詩,收穫真不小。
請小朋友完整讀課文,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三、學寫生字
1、在書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結構的字:頂、除、沿
2、學頁字旁。
3、怎麼記?分析結構,偏旁。
4、看筆順圖,指說書空
5、範寫講解關鍵筆畫的寫法。
6、學生描1、仿1、臨1。
7、教師根據巡視情況評析。
8、學生繼續練寫、教師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