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科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優秀教案

小學科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優秀教案

小學科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優秀教案

  一、教學內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課《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二、教學目標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進行了“植物”和“動物”單元的學習之後,學生將在這個單元裡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當學生們對各種物體進行探索的時候,他們會發現,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可以按照組成物體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質來描述這些物體。而材料的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材料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響著周圍的環境。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1課,是讓學生觀察和思考,周圍的物體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認6種常見材料並用詞語描述它們。這一課將透過觀察和辨認來引導學生探究材料。他們將觀察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書包和教室裡的設施,分辨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找出常見材料,描述它們的特性。這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學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從材料的角度觀察物體、引發他們對材料的研究興趣,明確研究材料的意義。

  (二)、具體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膠、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教學準備:

  1、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紙、牙刷、毛巾、鑰匙、玻璃杯、木梳)。

  2、我們身上的物品、書包裡的物品、教室裡的物品的統計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問:摸獎見到過嗎,你摸過嗎?今天我們也來摸摸,看看你的運氣如何。老師先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你摸的時候,說說你摸到的感覺,並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麼,它由什麼材料做成的?

  2、摸獎猜謎活動

  請幾名學生到前面來在老師準備的百寶袋裡摸各種物品,學生每摸出一種物品都讓他猜猜這種物品是什麼材料做的?

  3、匯入新課

  學生回答後師說:是的,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材料人們使用,今天咱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材料。(板書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會越感興趣。用摸獎猜謎的形式匯入新課,似乎沒有什麼新穎之處,但對小學生來說也很意外,在興趣盎然的摸獎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來。

  (二)、觀察記錄身邊的材料

  1、讓學生觀察自己和小組裡的同學,身上穿的、佩帶的、攜帶的物品都是什麼材料做成的,並試著把它們寫在下面的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