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頭上的標籤教案
教學目標:
知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學習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授、博、摩、擦、廋、渣、溶、屑、扭、憤、斷、澱、憑、謹、攪、拌、遺、憾、戒、懊、率、盲、碟、膩、潤、滑、雅、端”等生字,會讀會寫、理解意思,會組成詞語。掌握“教授、博士、學位、摩擦、化合、瘦弱、殘渣、溶液、鐵屑、神往、扭、發憤、主觀、武斷、沉澱、憑空、嚴謹、攪拌、遺憾、吹灰之力、引以為戒、懊悔莫及、斷定、類似、輕率、盲目、公佈、碟子、油膩、溶解、潤滑、文雅、尖端、固體、要強、講究、精緻、明顯、對比”等常用詞語,瞭解其意義和使用特點,能夠模仿課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學習本課學習提示中列出的“一(看、見、眼)…”“…以便…”“除非……再不,”“無非是……”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關聯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能夠模仿造句。
過程與方法:
4、能用普通話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1、課文2及拓展閱讀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瞭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3.指導學生按照“學習提示”中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瞭解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
4.重視習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能夠聯絡生活實際,模仿課文文體範例進行不少於200字的習作。
5、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本課閱讀拓展材料《精密的人體支架——骨和骨骼》,初步瞭解一些生物和物理等理科學科學習中等常用的知識和術語,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6、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情感與價值觀:
1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教學重點:
1、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會用生字片語詞造句。
2、掌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能用自己的話敘述。
3、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2、豐富學生的詞彙知識,能用所學過的詞彙量發展社交能力
教學方法:
講述法、激勵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學用具:
課文圖片、錄音機、磁帶、小黑板
教學課時:
6課時
課前準備(含預習佈置):
1.朗讀課文。2.,掃除閱讀障礙。3.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授課時間 累計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內容: 檢查課文一《床頭上的標籤》的詞語學習
課時目標:
知知識與能力:1、透過預習、檢查、講解,使學生熟練掌握本課的詞語,特別是重點常用詞語,要求會讀、完全理解並運用。
過程與方法:2、能用生字片語詞造句。
情感與價值觀: 3、透過詞語學習,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與深層含義。
課時重點:學習本課的詞語,要求會讀、理解意思。重點掌握常用詞語,要求會讀、完全理解並運用。
課時難點: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會用生字片語詞造句。
教學方法:講述法、激勵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學構想:教師創設情境,學生利用自主合作、問答法、討論法學習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並能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年輕的化學家為什麼要把氯化碘的標籤貼在自己的床頭上?請閱讀故事,看看科學家是怎樣對待自己的過失,嚴謹認真地從事科學研究的。
2、揭示課題:8、床頭上的標籤
齊讀課題
二、新授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小聲地把課文讀一遍。
要求:1、邊讀邊找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並把它圈出來,做上標記。
2、《床頭上的標籤》主要講了關於李比希的哪兩件事情?請你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用一、兩句話概括。
3、學生交流:課文講述的是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成就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項實驗中“淺嘗輒止”而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後來李比希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後,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錯誤判斷製成標籤,“裝在鏡框裡,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警示自己,告誡大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恆的科學精神。他接受了失敗的教訓後,“要認真”“要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終於成為了“化學史上的巨人”。
三、按不同的學習方式,檢查詞語預習情況。
1、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一兩名學生讀詞語。
2、(板 書 ) 詞語。
3、老師範讀,領讀、齊讀、抽讀,老師及時糾正發音上的錯誤。
4、講解詞語同時,讓學生口頭造句
5、疑難生字
授、博、摩、擦、廋、渣、溶、屑、扭、憤、斷、澱、憑、謹、攪、拌、遺、憾、戒、懊、率、盲
6、疑難詞語
教授、博士、學位、摩擦、化合、瘦弱、殘渣、溶液、鐵屑、神往、扭、發憤、主觀、武斷、沉澱、憑空、嚴謹、攪拌、遺憾、吹灰之力、引以為戒、懊悔莫及、斷定、類似、輕率、盲目、公佈
7、句型學習
1、大家扭頭一看,是坐在後排,長得很瘦弱的李比希。
前一句動詞前用“一”提示,後一句是前一句的結果。如:
(1) 我一問,報名早就結束了。
(2) 經他這麼一提,我才記起來這件事。
2、他把海藻燒成灰,用熱水浸泡,再往裡面通氧氣,以便提取出碘。
後一小句透過連詞“以便”表示前一句的目的,使它更容易實現。如:
(1)老師反覆講解這段短文,以便同學們理解掌握。
(2)我先把提綱寫好,以便照著它複述課文。
3、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實驗作根據,我再也不憑空地自造理論了。
前句用“除非”來表示唯一條件,後句用“再不”表示前句的結果。如:
(1)除非有家長陪伴,我再不去河邊玩了。
(2)除非所有條件都具備,我們再不隨意開工。
4、這麼做無非是增加鐵屑與溶液的化合。
“無非是”強調唯一的理由、結果等。
(1)你無非是想讓我陪你去。
(2)爸爸這樣努力工作,無非是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四、檢查步驟
1、聽寫詞語或指定一兩個學生朗讀,其他人聽寫。
2、做練習一至四題。
3、造句練習:分小組用學習提示二三四中出現的詞語造句。
4、在小組中討論不懂、不會運用的詞語,由小組成員集體考慮如何運用,如有困難,由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5、各組挑出幾個自己認為較難的詞語讓其他組造句,看哪個組用疑難詞語造句又多又好。
五、小結本課的學習,佈置作業。
1、進一步熟讀所以的詞語,要能流利地讀、寫、運用。
2、生字詞每個抄寫三遍, 用學習提示三、四重點詞語造句。
課後反思:
授課時間 累計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知識與能力:1、透過自讀理解、討論交流、歸納完善,使每個學生都完全理解課文內容。
2、豐富學生的詞彙知識,能用所學過的詞彙量發展社交能力。
過程與方法:2、把握課文的敘述次序和表達方式,理解疑難句型,並能模仿造句。
3、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情感與價值觀:
4、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瞭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5、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課時重點: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課時難點: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床頭上的標籤》主要講了關於李比希的哪兩件事情?
2、學生交流: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一成一敗”的兩個小故事。課文以別巨匠心的標題和巧妙的細節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要求自己“更認真”“更嚴謹”的化學家形象,讓我們明白只要不斷吸取教訓,就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二、讀課文,思考問題。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圍饒著李比希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課文講述的是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的故事,他曾在一項實驗中“淺嘗輒止”而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後來李比希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後,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錯誤判斷製成標籤,“裝在鏡框裡,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第二件事是李比希接受教訓後,善於在異常現象中發現問題,又能透過實驗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幫助化工廠提高柏林藍的質量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文第1--5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文章為什麼從校長給學生講故事寫起?
問題2:小李比希是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學生讀課文,思考,彙報。
思考題1:透過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李比希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就立志做一名化學家。因為從小心裡就有一團理想之火,所以他學習非常自覺,長大後才取得巨大成就。
思考題2:他十九歲完成學業並得到了博士學位;二十三歲就做了化學教授。
3、自由朗讀課文第6--10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題1:李比希在科研上有過什麼失誤?為什麼讓李比希懊悔莫及?
思考題2:李比希的一次研究失誤是因為什麼?
思考題3:李比希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失誤的?
思考題4:李比希為什麼把自己的錯誤判斷製成標籤,“裝在鏡框裡,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說明了什麼?
學生讀課文,思考,回答。
思考題1:李比希曾經試著把海藻燒成灰,用熱水浸泡,再往裡面通氯氣,這樣就能提取出海藻裡面的碘。但是他發現,在剩餘的殘渣底部,沉澱著一層褐色的液體,收集起這些液體,會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他重複做這個實驗,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李比希想,這些液體是通了氯氣後得到的,說明氯氣和海藻中的碘起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氯化碘。於是,他在盛著這些液體的瓶子上貼了一個標籤,上面寫著“氯化碘”。
幾年後,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論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他屏著呼吸,細細地閱讀,讀完懊悔莫及。原來,論文的作者,法國的青年波拉德也做了和李比希同樣的實驗,也發現了那種褐色的液體。和李比希不同的是,波拉德沒有中止實驗,他繼續深入研究這褐色的液體有什麼樣的性質,與當時已經發現的元素有什麼異同。最後,他判斷,這是一種還未發現的新元素。波拉德為它起名“鹽水”。波拉德把自己的發現通知了巴黎科學院,科學院把這個新元素改名為“溴”。《海藻中的新元素》就是關於溴的論文。
思考題2:太自信,主觀臆斷。
思考題3: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他把那張“氯化碘”的標籤從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來,裝在鏡框裡,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後來,他在自傳中寫道:“從那以後,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實驗作根據,我再也不憑空地自造理論了。”從此,李比希更認真、更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
思考題4:他善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讓我們帶著歡迎和讚美的口吻一起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
4、這次重大失誤使李比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就來讀讀課文第11---17段中的.文字,看看李比希有了怎樣的改變。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題1:文章寫李比希在工廠的那件事是要說明什麼?
思考題2:李比希為什麼總是能從發生在身邊的異常現象中提出研究課題?
思考題3:文章最後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思考題4:從李比希身上,我們應該學習什麼??
學生讀課文,思考,回答。
交流彙報。
思考題1:寫李比希在工廠的那件事說明那次重大失誤使李比希變得更聰明,更嚴謹,從此以後,李比希不斷從發生在身邊的異常現象中提出研究課題,做出新的貢獻。
思考題2:因為前次失誤,使李比希變得更聰明,更嚴謹。李比希接受教訓後,善於在異常現象中發現問題,又能透過實驗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思考題3:總結全文作用。
思考題4:學習他始終不懈地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善於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善於從異常中發現問題。
三、讀課文,讀出對李比希的敬佩之情來。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學生讀課文。
五、小結。小結本節課的學習,佈置作業。
1、課文小結,梳理前兩段內容。
2、作業: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大概內容。
做練習二、三題。
板書 第八課 床頭上的標籤
李比希
失誤 成功
吸取教訓
課後反思:
授課時間: 總計課時:
第三課時
知知識與能力:1、學習本課句型,要求能結合情景使用,能夠模仿造句。
過程與方法:
2、能用普通話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1、課文2及拓展閱讀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瞭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情感與價值觀:1、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能用普通話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1、課文2及拓展閱讀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內容,瞭解文章的基本寫作方法,能夠根據提綱陳述課文大意,回答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教學難點:1、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2、豐富學生的詞彙知識,能用所學過的詞彙量發展社交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自讀課文《床頭上的標籤》,回答問題。
1、標籤的內容是什麼?2、他為什麼把標籤貼在床頭上?3、標籤起什麼作用?4、為什麼課文以標籤為題?
二、讀課文,思考問題。
1、讀課文,講一講關於床頭上的標籤的故事。
(1)學生讀課文,與同桌複述故事。(2)指名學生讀課文,
(3)指名學生複述歷史故事。
三、細讀課文自,思考以下問題:
1、思考;本文的三個特點:
(1)別具匠心的標題。以“床頭上的標籤”為題最能表現李比希這位“化學史上的巨人”,具有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持之以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同時“標籤”在文中還起到了線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敗與成功這兩件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完整。
(2)精心的選材。本文選了兩件事,而且是一成一敗,一得一失。這樣選材讓讀者感受到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他們擁有成功的喜悅,也品嚐過失敗的痛苦。這樣寫,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鮮活,更飽滿。同時也讓讀者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科學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地吸取失敗的教訓,才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這篇文章巧妙的細節描寫。本文中有兩處精當的細節描寫:一處是:當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證明自己失誤的論文時,他“屏著呼吸,細細地閱讀”,此處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李比希對科學研究慎重的態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處是:描寫李比希製作“標籤”的過程。是這樣寫的,“他把那張‘氯化碘’的標籤從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來,裝在鏡框裡,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生動地再現了李比希求實、自律的形象。
(4)先寫李比希讀論文後“後悔莫及”這一結果,後寫“懊悔”的原因。是為了強調當時李比希發現自己失誤的痛苦心情。為下文寫他製作“床頭上的標籤”警示自己做準備。
四、總結課文內容、課文主題。
課文《床頭上的標籤》講述的是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學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成就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項實驗中“淺嘗輒止”而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後來李比希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後,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錯誤判斷製成標籤,“裝在鏡框裡,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警示自己,告誡大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持之以恆的科學精神。他接受了失敗的教訓後,“要認真”“要嚴謹”地從事研究工作。終於成為了“化學史上的巨人”。
六、作業
1、熟讀課文,背會生字詞語。
2、做課後練習三。
3、預習課文二。
板書設計:
附板書: 16 床頭上的標籤
失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