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訴衷情》長春版的優秀教案

《訴衷情》長春版的優秀教案

《訴衷情》長春版的優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詞,作者是宋代著名詞人陸游。這首詞是詞人晚年閒居山陰所作。他一直堅持抗金主張,但屢遭當權投降派的打擊,不能施展雄圖,晚年雖退居鄉里,仍然壯志未衰。這首詞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壯志難酬的憤慨。本詞語言曉暢平易,化典靈脫,不事斧鑿。前人評為“清空一氣,明白如話”,風格蒼涼悲壯,慷慨沉鬱。教學目標1.認識4個生字,會寫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詞。3. 透過閱讀,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詞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壯志難酬的憤慨。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瞭解陸游生平,查詢資料,初步瞭解這首詞的意思,並瞭解陸游的其他表現愛國情懷的作品。

  (二)教學過程1.識字與寫字本課要求會寫的兩個字需要注意:“衷”要和“哀、衰”等字區別清楚;“侯”和“候”要區分清楚。2.朗讀指導本詞的朗讀注意體現兩種情感,即愛國主義情感和壯志難酬的憤慨。尤其是詩詞的後一小節,詩人滿懷報國之志,要馳騁疆場,衝鋒陷陣,收復失地,但卻被罷了官,壯志難酬。而如今入侵的胡人還沒有被消滅,自己卻已衰老,只能對天長嘆。這悲涼的感慨要引導學生充分體會後再進行深情地朗讀,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懷。3.閱讀教學

  (1)瞭解了陸游的生平,就能夠體會到這首詞所蘊涵的情感。“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可以作為理解和學習這首詞的切入點。教學過程中可以先介紹詞人的生平,然後出示上述的3個句子,從而引出對整首詞的理解。

  (2)陸游45歲之前任鎮江通判等職,後因贊助張浚北伐而罷職家居,46歲入蜀從軍,65歲被彈劾罷官,66歲以後在山陰隱居20年。這首詞就寫於他隱居山陰時期。作者首先追憶往昔,描繪了一幅早年征戰的場面,躊躇滿志,抱著為國效力的遠大志向馳騁疆場,衝鋒陷陣,多麼豪壯的.青壯年時代啊!在國難當頭的時刻他願意為國捐軀。如今年事已高,在夢裡常回邊關,醒來以後,看見的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貂裘,它由新變舊,落滿了塵土,可是自己終身為之奮鬥的北伐事業,還是沒能實現,胡人沒有被消滅。再看看自己,鬢髮早已斑白脫落,回想一生的志向,到頭來只落得一場空,閒居為民,縱然想為國殺敵也沒有機會了,傷心落淚也是徒然。最後,老人發出一聲悲涼的感慨:“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沒有想到,心裡一直想要報效祖國,可是隻能在山陰閒居到死了。收復中原是陸游一生的情結,在這一聲感慨中蘊涵了他多少遺憾,多少對於南宋王朝的失望,多少對於閒居為民的無奈啊!這首詞之所以動人,首先是詞人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早就有“上馬草軍書,下馬擊狂胡”的壯志,他參加科舉考試,遭到秦檜的嫉恨,直到秦檜死才得以走上仕途,後來又因為兩次力主抗金而被撤職。紹興議和之後,很多人都已經對收復中原失去信心,而陸游始終堅持復國夙願。寫這首詞時,陸游已經被罷了官,他心願未了,壯志未酬,從他的滿腔遺憾中也可以讀出他不滅的希望。詞中的對比頗為成功。青壯年時代馳騁疆場,老來閒居為民;過去有力殺敵而不能實現夙願,如今夙願還在卻無力殺敵,只能隱居。對於理想的執著追求和這種理想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矛盾在陸游身上打下了深深的悲劇烙印,這種崇高的人格力量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開頭兩句暗用漢朝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寫自己當年壯志與戍守邊防的情形。“萬里覓封侯”見《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少有大志,曾經投筆嘆息說,“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後來投筆從戎,在西域立了大功,封定遠侯。此處詞人藉以表達了自己要像班超那樣為國平定外患,建功立業的志願。“匹馬戍梁州”,指詞人48歲時在南鄭川陝宣撫使王炎手下任“幹辦公事”時的生活,他曾單槍匹馬地往來前線。“匹馬”一詞,描繪出當年雄姿勃勃的形象。“梁州”,此處指陝西南鄭一帶地區,治所在今陝西漢中市。“戍梁州”不僅寫了他當年從軍戍守邊城,而且也寫出了他的雄圖大略。他曾在《平戎策》裡指出,要恢復中原,必須建立一個可以制金人於死命的軍事根據地。他計劃在川陝打下一個穩固的政治、軍事基礎,這樣不僅可以取得和金人鬥爭中在長江上游的優勢,而且可以恢復關中,進一步收復中原,實現中興宋室的壯舉。在戍梁州時,他曾向王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則攻,無則守”。可是這個計劃始終未能實現。因此,怎不使他悲嘆“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呢?自己的雄圖大略不能實現,駐守邊塞的往事也像夢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閒居山陰,當年裘皮征衣也已積滿灰塵而顯得陳舊了。這兩句借眼前衣物來書寫長期被投降派打擊罷黜閒居的情況,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憤慨。下闋繼續抒發報國無方的鬱憤情懷。“胡未滅”三句,寫自己時時思念報國,完成統一大業,然而壯志難酬,令人無限悲憤。“胡”字,指佔領中原的金人。“鬢先秋”指白髮早如秋霜,頗有“一事無成兩鬢斑”之慨。“淚空流”,一個“空”字,帶出多少感慨與悲痛。結句概括了詞人晚年生活與思想的矛盾。“心在天山”的“天山”,亦即祁連山,古戰場,這裡借指前方。陸游《新年》詩:“稽山剡曲雖堪樂,終憶祁連古戰場。”《秋思》詩:“慨然此夕江湖夢,猶繞天山古戰場。”可見他總是惦念著邊防戰事。“身老滄洲”中的“滄洲”,猶言江湖,喻高士隱居之地。揚雄《檄靈賦》:“世有黃公者,起於滄洲,怡神養性,與道浮游。”此處寫他被黜家鄉,老於山野,對國事無能為力的憤慨,這是一位愛國者的血淚之歌,令人難以卒讀。

  (3)古詩大意:回憶當年鵬程萬里為了尋覓封侯,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已成夢中之景,夢一醒知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於滄洲!4.活動提示(1)思考與交流 覓:尋找。 戍:(軍隊)防守。 暗:光線不足,黑暗。 首先要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再選詞填空。填完後再從詞中找到能表現所填詞語情感的內容。(2)拓展與運用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再指導學生用一段話寫出自己對陸游的印象。不要寫得千篇一律,要有個性特點。5.課時安排:建議1課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本首詞感情沉鬱,抒發了壯志難酬的無奈。其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是詩人情感的集中體現。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從“空”突破,體會情感,引發學生對全詞的情感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