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參考:在動物園裡
在 動 物 園 裡
【教學內容】
1、聲音的長短
2、歌曲《在動物園裡》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進一步熟悉“×-”和“×”使他們感受聲音的長短。
2、透過學唱歌曲《在動物園裡》激發孩子們對動物的熱愛和關心,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並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
多聲部節奏練習,培養穩定的節奏感。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環節
步驟
教師活動
目的
學生活動
教學效果
一、組織學習
韻律活動
與學生一起進行律動、帶領,他們進教室
營造上課的愉悅氣氛
聽音樂自由做動作進教室
二、感受音的長短
1、談話匯入
師:隨著歡快的音樂,我們來到了一片大森林,瞧!多美的森林呀!裡面都住著哪些可愛的朋友呢?讓我們一起去瞧一瞧。
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2、①觀看動畫片《獅子王》
①教師播放《獅子王》的動畫片斷
尋找動畫片中的小動物
①學生觀看動畫片《獅子王》
學生很有興趣的觀看動畫片,並從中找到了許多喜愛的小動物
②引導孩子們尋找小動力
②師:森林裡可熱鬧了,你們都看見了哪些小動物呀?
②學生湧躍回答,獅子、大象、小狗、老虎……
3、①欣賞《獅子王進行曲》
①師:有一位朋友特別想跟大家打打招呼。下面我們來聽一段音樂,你能猜猜它是誰嗎?教
師播放《獅子王進行曲》錄音。
透過欣賞感受二分音符的長短
①學生聽賞並猜出各種動物如:獅子、老虎、熊等。
透過欣賞、模仿,學生能很快感受二分音符的長短,並掌握它
②學生模仿、總結獅子的叫聲特點:音長、低沉
②師:請學生模仿獅子的叫聲,請你說說獅子的聲音是怎樣的?
②學生模仿獅子的叫聲,並討論得出獅子的.聲音比較長。
③感受二分音符的長短
③教師出示節奏卡
③一半學生模仿,一半學生拍節拍,然後再互換練習。
4、模仿其它小動物叫聲
教師依次出現其它動物圖片及節奏卡並引導學生總結出聲音有長、有短
透過節奏演示,感受四、八分音符的長短
學生一邊模仿動物的叫聲,一邊按節奏模仿動物動作
學生能正確掌握各種動物叫聲的節奏
5、多聲部節奏練習
引導學生進行三聲部的節奏練習
培養學生穩定的節奏感及三聲部的和諧
學生分成三組,分別用代表二、四、八分音符動物的叫聲及動作進行三聲部節奏練習。
學生能整齊、統一和諧的完成三聲部合奏。
三、學唱歌曲《在動物園裡》
1、聽歌曲、看動畫
師:小動物們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於是它們一起搬家來到了我們的野生動物園裡和我們一起生活、學習。教師播放歌曲範唱。
透過歌曲學習激發孩子們對動物的熱愛,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的密切關係
學生聽歌曲範唱
學生透過看、聽、讀、唱,很快學會了歌曲,並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
2、聽音樂按節奏讀歌詞
第一遍教師加上動作有感情的範讀,再請學生跟著教師邊做動作邊讀。
學生邊聽音樂邊跟著教師按節奏讀歌詞
3、教師範唱
教師有感情的範唱歌曲
學生認真聆聽
4、學生演唱歌曲
發現糾正學生的錯誤,運用音樂形象進行歌曲處理。
學生哼一哼,唱一唱,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5、動物知識拓展
教師將收集到的一些有關動物方面的錄相資料介紹給學生。
學生從中獲取新的知識,擴充套件他們的視野。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動物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去關心它、愛護它,使它們能夠和我們一起快樂幸福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