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山市》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查詢有關作家和作品的資料。
查詢有關海市蜃樓的圖片和介紹資料。
【課文分析】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用一節課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自主學習可以分為三部分:首先領悟課文大意,使文章能順暢的誦讀,由於本課生詞較多,儘管都有註釋,仍有一定難度,因此,要求學生課前要多用些時間預習;熟悉課文後可引導學生利用預習時找到的資料自主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最後研讀賞析課文,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利用音樂,圖畫等手段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由海市蜃樓的圖片或有關錄影匯入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瞭解作家和作品
1、請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蒲松齡,交流自己查詢的關於蒲松齡的資料,初步瞭解作家及作品。
(名家評論)郭沫若曾評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2、請學生說說自己所知道的'《聊齋志異》中的故事。
(引導)傳說蒲松齡為寫好《聊齋志異》,每天在樹下免費提供茶水,只要求路人講述一個故事,從而蒐集鬼狐故事。請學生說說自己所知道的《聊齋志異》中的故事。
(引導歸納)蒲松齡不僅寫了許多鬼怪故事,也寫了一些關於自然現象的作品,現在我們就從他的作品中去了解這些自然現象。
三、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一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奐山 青冥 碧瓦飛甍 禪院 高垣睥睨
連亙 坊 莽 窗扉 黯然縹緲
往來屑屑 逾時 倏忽 市肆
2、二讀課文,斷清句層次。
3、三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⑴ 藉助課文下面的註釋和工具書初懂文意,劃出疑難句子。
A、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
B、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C、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D、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⑵ 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字句,相互複述課文。
⑶ 請一個學生複述課文,其餘學生補充,瞭解課文大意。
⑷ 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疑問激趣)這篇文章介紹了山市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那山上到底出現了哪些景物呢?到底有沒有這些景物呢?這些景物出現的過程是怎樣的?這種現象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究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
1、文中有哪些表順序的時間詞語?據這些詞語概括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2、結尾說這種現象又名鬼市的原因是什麼?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3、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4、作者用短短的兩百多字就將山市的過程介紹得清清楚楚,你覺得在寫法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鑑?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蜃樓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在寫法上主要是運用表時間的詞語和修辭方法,使文章條理清楚、生動形象。
五、想像創作,品味賞析
1、播放輕音樂,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山市是一幅怎樣神奇的畫面。
2、配樂朗讀,請擅長畫畫的同學憑想像繪畫。
3、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學生評論賞析。
(總結)同學們的山市都畫得非常美,不僅畫出有字之畫,還畫出了無字之畫,可見你們的想像非常豐富,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力,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
六、佈置作業
必做題:
1、(說一說)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美麗神奇的山市。
2、(寫一寫)抄寫課後詞語。選擇其中一個場景擴寫。
選做題:
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教學後記】
作為一篇文言文,首先要疏通字句,這篇課文下面註釋已較詳細,可以讓學生利用下面註釋和古漢語詞典自主學習,並透過反覆朗讀領悟課文大意,教師著重指導學生朗讀的節奏。這一過程由於預習較充分,學生基本上可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完成這一任務,但所用時間較長。中間的探究學習是整節課的難點,對這一現象的解釋要涉及到其他學科,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去表現這種情景就更能直觀地解釋這種現象,不必深就。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的想像畫出山市圖景是這節課的高潮,讓學生在聽音樂、讀課文中想像、繪畫,在繪畫中體會山市的奇妙,這樣理解原文──配樂想像──圖畫表現的過程,需要進行兩次創造:一是把文字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想像;二是用圖畫把想像的內容表現出來。前者屬創造性思維,後者屬創造性實踐。這樣,學生的創造思維、創造能力與想像能力就在讀與畫的結合中得到了培養。學生也在自由、輕鬆、愉快的繪畫中完成了本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