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聲聲慢高中教案

聲聲慢高中教案

聲聲慢高中教案

  篇一:聲聲慢高中教案

  一、匯入

  人世間有萬般情感:快樂、欣喜、悲傷、憂愁……

  情感需要表達。音樂家,用聲音來傳遞心中的情感,於是有了貝多芬和他的《命運交響曲》;畫家用色彩來描繪心中的情感,於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詩人呢?用詩。詞人呢?用詞。於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傳世名篇《聲聲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婉約詞名作《聲聲慢》,走進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這首詞中表達了什麼情感?她又是如何表達這樣的情感的?

  二、朗誦感知。

  自由朗誦,體會情感。

  學生朗誦,正音 ;緩慢;低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誦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問:詞人在這首詞中,寫了一種什麼情感?

  齊讀:就讓我們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來傳達女詞人清照這種濃濃的哀愁吧。

  三、具體分析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投影)自庾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裡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複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而詞中句句皆現愁。——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詞中句句皆現愁”,(分組討論),你覺得哪句最能體現“愁”字?為什麼?

  要求:確定一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斷產生。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尋覓什麼?往昔快樂生活,並不是生來如此孤獨愁苦,她也有過快樂生活。

  《如夢令》:春遊、飲酒。

  結果如何?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為何要尋覓?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追憶往昔生活?說說生活體驗。

  可以調換?不可以,感情逐層深入:動作——身體——心理

  可以單字?疊字使情感更濃厚。

  舉例體會。“庭院深深深幾許?”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

  《聽聽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

  (投影)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朗讀隨機。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為何喝酒? 借酒澆愁。“舉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為奇,與其它的不一樣的地方,“淡酒”說明什麼?愁濃。

  詞人濃烈的愁緒,本以為可以解酒來消除,但酒淡壓不住愁濃啊,更何況在這樣一個風急得傍晚。

  聯絡自己排解愁緒的方法談談體會:談琴、散步。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雁:急風、淡酒、濃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給詞人給人孤寂冷清之感。

  “舊相識”:曾經寄來丈夫趙明誠的信。《一剪梅》,而現在大雁雖在,而人已去。

  歲月依然無情遠去,拋下她一個人在孤寂中打發冷清時日。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無人共摘:聯絡往昔生活,明誠插花清照發,小倆口恩愛非常。當日與之共同  賞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損的只是菊花麼?更是詞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輕時鮮麗嬌嫩,嫁作他人婦,愛情滋潤更是嬌嫩異常,而後來世事變化,國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萬愁緒無人傾訴時,再嬌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葉大。“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細雨:你的感受?傍晚、細雨打在梧桐樹上。

  不是滴在樹上,是滴在詞人的心理啊。

  小結:真是“句句皆現愁”啊。

  四、體會意境。

  (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在南宋,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秋風冷雨裡,一位寡居的老人,無依無靠。她尋覓著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尋不著,反而更添惆悵難耐。想憑藉兩盞淡酒澆去心中濃濃孤寂之愁,無奈敵不過冷冷秋風秋雨。看過去所見之景:是滿地憔悴之菊,是哀慼的大雁,聽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聲聲滴在心裡啊。

  這樣畫面,怎一個“冷清”可以形容;這樣的濃愁。又豈是一個“愁”字就能說得清的!

  (朗讀體會)

  加深了理解後,再次自由朗讀,根據我們剛剛對詞的分析和理解來處理。(要求:提高)

  提示:除了語速舒緩外,也許我們還應該在個別字上面,加以重音、語調的處理,情感投入。

  表揚。

  五、寫作方法指導練習

  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詞人李清照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風冷雨,化作了兩盞淡酒,化作了南飛的大雁,化作了滿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細雨……把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具體的意象。

  歷史: 其實不僅是李清照,古往今來,很多詞人都是如此傳達他們的愁緒的。(投影)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一剪梅》

  問題:體會;回答分別是透過那些意象寫愁的?寫出了愁的量、形、重。

  小結:抽象的愁透過意象一下子變得具體可感,愁託付給了一江春水、一川菸草、滿城風絮、黃梅雨……

  現實:聯絡我們自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也有萬般情感,何不也用自己的生花妙筆,透過具體的意象去勾勒,去表達呢?也許一不小心,一個大文豪就誕生了。(練筆)

  練筆展示。

  教師展示。老師也有愁緒,面對時間。共賞析。

  六、知人論世。

  凡人皆有愁。那麼李清照有什麼樣的愁呢?使得她化為這曲《聲聲慢》。

  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出身官宦世家,這樣的出身使得她能夠飽讀詩書,這樣就使得她既“貌美如花,又內秀如竹”。18歲的時候,遇到了生命中最寶貴的另一半——她的丈夫趙明誠,他們情投意合,恩愛非常。但造化弄人,上天把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不幸都統一到了李清照的身上。國家破碎,清兵入侵,李清照經歷了人生的三大磨難:一是丈夫早逝,遭遇感情生活磨難;二是國家破碎,身世飄零,居無定所;三是晚年孤獨,身邊無親無友。

  晚年李清照,想把畢生所學傳給一位孫姓女童,“才藻非女子事也”,拒絕了她。一代才女,卻無人能懂。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了一個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個女子所無法承受的苦痛,其中既有個人身世的苦痛也有國家的破滅的悲痛。是李清照在這國家與個人災難性的打擊下依然不屈,依然頑強的展現出自己全部的美。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或許就是這極端的幸福與苦痛造就了曠世才女――李清照。

  她是一代才女,是亂世美神。

  齊讀。

  機動: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麼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於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悽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於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篇二:聲聲慢高中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

  2、瞭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掌握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掌握文字思想。

  2、培養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初識李清照

  師:昨晚讀某古人詩作,忽發思古之幽情,作打油詩一首,大家聽後猜猜我寫的是誰?夜讀易安詞開啟汗漬發黃的線裝書你從詞的雅韻中走來兩宋的風,在歲月最深處泛起吹落你曾經吟詠過的那束黃花海棠消瘦一如你憔悴的面頰尋尋覓覓

  溪亭藕花還在

  鷗鷺驚叫聲裡

  卻再也聽不到你清脆的笑聲

  冷冷清清的不只是你的處境更有我的心境

  好在還有一本漱玉詞

  供我挑燈夜讀今夜今夜我將借一縷月光打撈你的清愁靜靜的讀你讀你婉約的詞韻

  明確:李清照。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李清照的《聲聲慢》(板書)。

  介紹李清照:(P67註釋1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山東濟南)人,宋代詞人。

  二、誦讀,初味愁緒

  開啟詩詞殿堂之門的最好鑰匙就是朗讀。這首詞男生讀合適還是女生讀合適?

  (學生推薦同學朗讀,師指導朗讀。)

  預設問題:

  讀的好嗎?

  不好。為什麼?

  感情不充分。沒有完全把愁讀出來了。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基調來朗讀這首詞?——低沉、淒涼。

  朗讀指導:

  1、朗讀的標準是:準確、流利、有感情(板書)。剛才同學讀得很快,有兩個字我沒聽清楚,大家一起來落實一下:一是乍難還寒的“還”(huán),還有怎生得黑的“得”(dé)。

  2、另外朗誦的時候要注意詞中的一處問號,三處感嘆號很特別,請同學們體會一下這四個句子該如何去讀。(學生交流、體會、推薦朗讀)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總結:可見根據對作品的理解每個人的感情不同,讀法也不同,但注重停頓、注重邏輯重音是讀得好的關鍵。

  三、品讀:掌握抒愁情方法

  師:這首詞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情緒?——愁(板書)

  師:詩言志,詞抒情,抓住了“愁”字,就抓住了這首詞的關鍵,“愁”在文中屬於——詞眼(板書)。

  師:但是愁是無形無跡的抽象之物,要想把它表達清楚明白又談何容易?曹丕就曾這樣形容: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請大家思考,詞人在詞中是怎樣抒發“愁”這種情緒的?——引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板書)

  師:詞中直接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②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詞中間接寫“愁”的句子又有哪些?

  明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四、賞讀:鑑賞愁緒的表達效果

  師:寫作技法,不能為用而用,既然用了某一技法,就要讓它達到非用不可的效果,下面請大家至少選一處來賞析一下這種技法表達了怎樣的愁緒效果。

  師首先示範: 我年紀比你們大,又沒你們聰明,就讓我先選一處簡單的來賞析吧。

  我賞析的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形式上:AABB構詞為四個音節兩個音步結構,讀之形成“重輕+重輕”格式,音節勻稱、節奏和諧,符合漢民族語言習慣潛意識中對稱、均衡的審美追求,有形式美。

  內容上:

  (1)“尋尋覓覓”用了兩個動詞

  “尋”與“覓”的疊用把詞人反覆而仔細尋找的情態非常傳神的刻畫出來了,這種若有所失的尋找、細節描述,帶出來的是遍尋不見後的冷清環境,這種環境的冷清寂寞程度是由接下來的“冷,”與“清”的疊用表現的。

  (2)“冷冷清清”是描寫外部環境的形容詞

  “冷冷清清”給人漸次濃重的感覺。

  “冷冷”寫出了外部環境,而“清清”似乎表現的是詞人的內在心境,這種漸次濃重的悽清環境更進一步,就最終生成了詞人“悽悽慘慘慼戚”的心情。

  (3)“悽悽慘慘慼戚”是心理性形容詞

  表達的情感仍然有漸次濃重的過程。

  “悽悽”是指冷清的心境漸多,而逐漸凝於心,“慘慘”比“悽悽”表達的淒涼心情更重些,到最後人所不堪承受時詞人用了疊字“慼慼”(憂傷、悲傷程度之重)來表達。

  十四個字,三句話,分三個層次由外在環境逐步寫到人物的內心感受,並最終把人物內心深處的悲哀、孤獨、寂寞與苦痛表現得淋漓盡致。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淒厲的基調。

  學生討論5分鐘,之後交流

  預設問題:

  1、選用意象表現愁緒:淡酒、秋風、鴻雁、黃花、梧桐、細雨、黃昏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愁意。這些意象都是容易引發愁思之物。大家要按順序找全,不要遺漏。

  大家想過沒有,這些意象為什麼就可以表達出滿目的愁來?

  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文字元號的意義具有兩個軸,即語序軸和聯想軸(板書),語序軸上的文字或文字組合選擇恰當,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語意聯想。

  大家在賞析作品時要抓住這些典型性意象分析情感,在寫作中也要學會選用具有豐富想象空間的詞語。

  2、運用表達技巧:襯托等

  3、煉字:

  例,獨自怎生得黑。

  這個黑字選得好。就如同喝了一口冰水再喝熱水會覺得水會更熱一樣,作者寫夜的黑用了知覺對比的技巧,強調的是心理色彩。黑色本身不會加深,但加上“獨自”這個場景,就凸顯了夜色的濃,這裡是作者的心理感受。我們寫作也要多揣摩多用這種技巧。

  五、研讀:發掘愁的內在動因

  師:李清照運用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選取典型意象等方式向我們傾訴了她的滿腔愁緒,你覺得這裡的“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明確:悲秋情結(書中可知的)

  顛沛之苦

  喪夫之痛

  亡國之恨。

  另外三種透過p68課下注釋①可推知。強調學生判斷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要知人論世(板書),看好課文註釋資訊。

  補充李清照身世,知人論世。

  補充: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她出身名門,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為蘇門後四學士之首,母親王氏為宰相之女,擅長詩文。李清照是位才華出眾的女詞人。十八歲嫁給才子趙明誠為妻。早年生活優裕,家庭美滿。中年遭逢靖康之變,北宋滅亡,與丈夫趙明誠南遷避難,後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孑然一身,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

  終上所述,我們可以用三個詞語來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淒涼。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領略了李清照的重重愁緒及其表現愁緒的方法, 但我想,對李清照詞,任何過多的解釋可能都意味著背叛,只有深情的吟誦它,感受它才是對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最高的敬意!最後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朗誦一遍《聲聲慢》,表達對李清照的敬意。

  七、探究性作業:

  板書設計:

  聲 聲 慢

  李清照(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淒涼)

  準確

  流暢 直接抒情 清秋之愁

  有感情 愁 喪夫之痛

  (詞眼) 顛沛之苦

  間接抒情 亡國之恨

  篇三:聲聲慢高中教案

  教學設想:

  首先,充分發揮電化教學的優勢。以往語文教學的情境創設比較單一,常採用語言勾勒或者圖片展示的形式很難讓學生得到細膩的情感體驗,而多媒體的使用使教學情景的創設由語言講述的蒼白與單薄,情境設定的抽象、靜止、平面化,最佳化為具體、形象、多維化,渲染出濃重的`情感氛圍,真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自然而然的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導學生自己動腦鑑賞本詞,培養自己獨特、細膩的情感及審美體驗。“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通過了解一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世經歷以及他的思想感情,做到知人論世;品味意境美,“一切景語皆情語”,“萬物皆著我之色”,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品味語言美、音樂美,欣賞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最後,在擁有細膩情感與審美體驗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整體按照讀、品、背、寫四步進行。

  新課標要求:

  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瞭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掌握文字思想。

  2、瞭解詞的表現手法,體會藝術表現力。

  3、培養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

  教學目標:

  1、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語言中蘊含著的豐富情感,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2、學習鑑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鑑賞的經驗。

  教學重難點:

  1、鑑賞詞的意境美,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2、品味語言美、音樂美,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賞讀:

  (1)欣賞詞朗誦MTV(錄音範讀,配以《金粉世家》的主題曲《暗香》的音樂曲調;黃花滿地,雁排長空,李清照沉思凝望,自飲自酌的FLASH投影),營造氛圍,進入意境,品味音韻美;

  (2)學生集體隨讀;

  (3)女生誦讀,男生和讀。

  二、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婉約詞派的代表,其詞被稱為易安體。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於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宰相趙挺之子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婚後,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常常在一起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寫自己對情感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詞風真摯細膩、委婉動人。

  但時代的鉅變打破了李清照閒適恬靜的生活。汴京失守,李清照也“載書十五車”於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去世,接著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充滿了濃重的哀愁。

  概括板書: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境淒涼。

  三、《聲聲慢》賞析:

  品味意境,鑑賞佳妙,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教師預設的問題如下:

  問題一、古詩詞十分重視字句的錘鍊,有“詩眼”“詞眼”之說。請找出《聲聲慢》中的“詞眼”。(教師引導:“眼”,傳神之所。“詞眼”,最能體現作者內心情感的字詞。)

  學生自由回答然後確定——“愁”字

  問題二、綜觀全詞,一字一淚,滿是悲愁,但全詞寫來沒有一個“淚”字,也只在結尾點出一個“愁”字。作者是如何傳達這滲透血淚的深愁巨痛的呢?(學生自由選取詩句賞析,自由討論,自由回答。名句做重點鑑賞,其餘簡略分析)

  明確: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此14個疊字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為何?(選取此句鑑賞的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總結。以下詞句鑑賞方法相同。)

  教師引導:挖掘“尋尋覓覓”這四字後面隱含的資訊;

  挖掘“冷……”後面隱含的豐富情感。

  這14個疊字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14個字雖是重疊使用,卻絕無重複累贅之感,朗讀起來,只覺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你能感覺到她心中塞滿了愁苦,她需要發洩,需要傾訴,她想一口氣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來。

  細細地體味,開篇的“尋尋覓覓”是尋找的動作,詞人就好像有什麼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是什麼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閒適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時的情意,還是心愛的金石拓片?詞人“尋尋覓覓”地找,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這反映詞人內心空蕩,無可排遣寄託。然而尋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淒涼的氣氛包圍。“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境,也暗指心情,由環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內。一句“悽悽慘慘慼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慼的心靈。此三句,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詞人孤苦無告的淒涼心境。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

  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教師引導:李煜“羅衾不耐五更寒”為何已是暮春還會感覺“寒”?

  這兩句,要說的是由於環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裡不說環境之冷清,心之慘慼,而獨歸之於天氣之“乍暖還寒”。

  這是借氣候之冷暖無常,寫飄零憔悴之苦。

  3、“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看到寫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說的是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說,卻言“淡酒”無力,怎麼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用意含蓄,言酒“淡”,其實是說愁“濃”,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淒涼,心境是何等的悽苦。(比較少女時的醉酒)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該綠肥紅瘦。

  4、“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引導:古詩詞“雁”意象的固定內涵。

  借“雁”之意象來傳達內心的愁苦。

  雁到秋天,由北向南,詞人亦是北方人,避難南下,所以說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居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古有雁足傳書之說,而此時見雁,卻無親人的音訊,那份思鄉之愁緒怎能不油然而生。真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5、“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這裡“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詞人自己因憂傷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謝。古人有九九重陽登高、飲酒、賞菊的習俗,但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欣賞金石拓片。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裡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鬱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滲透著深刻的生命悲哀。

  6、“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日長難熬,度日如年,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怎樣才能捱到天黑呢?極寫愁苦已極,寂寞難耐的痛苦。一種悽清的苦況蘊含於平淡語言之中,發人深思。

  7、“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試描繪詩句展示的悽慘情景。並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落在梧桐上,又點點滴滴灑到地上。這是梧桐在落淚,不也是詞人的心頭在滴淚嗎!這裡將淒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緒,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8、“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試分析結句之妙。

  詞人用口語的形式,脫口而出:這情形、這光景,又怎麼是一個“愁”字包括得了、承擔得了、說明得了?“這次第”三字極其有力,一筆收住,總括上述種種情景;“怎一個愁字了得”又放開一步,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讓人想象,發人深思。詞人滿紙嗚咽,筆筆寫愁,這裡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一類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真可謂人生大悲哀,社會大悲痛。這結尾,即是收,又是放;即是對前文的概括,又把詩意推進一層,使通篇餘音嫋嫋,言盡而意不盡。從而擴大並深化了主題。

  四、師生共同歸結鑑賞方法。

  1、知人論世

  2、找詞眼,悟主旨

  3、賞析意象

  4、聯想想象

  5、緣境明情。

  具體分析:

  1、瞭解一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世經歷以及他的思想感情,這對我們很好地賞析其作品,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說杜甫,知道安史之亂後他過著顛沛流離、貧困潦倒的生活,就會明白他為什麼把自己比做遠浮天邊的一片孤雲,懸掛於長夜中的一輪孤月——“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也就理解了當他在浣花溪搭建起一座簡陋的茅屋時他何以會如此欣喜。當秋風捲走屋上的茅草,雨水漏溼了屋內的地面,作者徹夜難眠,面對艱苦的處境,杜甫發出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又是多麼難能可貴。歷史上多少豪宅大院比起杜甫的茅屋,不知堅固豪華多少倍,可早已湮沒於歷史中。而杜甫的茅屋,卻得到世人的敬重,被一代代儲存下來,成為一處陶冶人們情操的著名旅遊景點——杜甫草堂。那是人格的堅固、精神的堅固,穿越時空,勝過單純的物質的堅固。

  比喻說王維,知道他的詩中有畫,知道他晚年信佛,求靜。這反映在詩中:往往描繪一種靜謐的意境,多使用“空”字,“空山新雨後”“夜靜春山空”“空山不見人”,而“空”並非是“無”,而是表達一種寧靜、清冷、空明的意韻,且多以聲襯靜——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這對我們賞析其詩作,會有很大得幫助。

  詩詞下的註釋

  2、詩的題目《送元二使安西》苦喜孤客

  “詞眼”是一首中最精練傳神、最表情達意的一個字。抓住了“詞眼”,領悟了主旨,也就掌握了作者的情感脈搏。

  3、4、意境是由意象及意象中所蘊涵的作者的情感組成的,品味意境要從意象上入手。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較穩定的含義。柳——惜別之情,明月——寄託相思,雁——雁足託書,盼望親人的訊息,鶴——君子的象徵,蜜蜂——勤勞,菊花——恬淡自然的胸襟,梅花——孤傲,絕不同流合汙。

  描寫這些意象用了什麼樣的字眼,從這些用語中再體味作者的情感。明月——寒月,春風——秋風——寒風。

  5、中國的文學作品講究含蓄,講究意境,披文入境,是很重要的鑑賞方法。但文學作品中,從來就沒有單純寫景的,寫景都是為了表達某種情感服務,入境並非最終的目的,入境是為了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懷。

  五、引導學生對全詞的藝術手法及語言特色進行歸結:

  通篇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營造出一種“一重未了一重添”的悽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寫來儘管沒有一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覺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你能說說這首突出的藝術手法及語言特色嗎?

  1、此詞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聲聲慢》寫的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裡的生活感受,縱觀全篇,“乍暖還寒”的天氣,晚來的急風,南去的大雁,滿地的菊花,梧桐細雨,句句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韻致。

  2、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

  六、結語

  講離愁,講孤寂,講悲秋,李清照的聲聲慢當推榜首。一杯殘酒,一片落葉,一聲雁叫,一滴秋雨,一盞孤燈,李清照都能點石成金,賦予它濃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聲聲慢採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著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無疑這是一種淒厲的美。

  七、背誦全詞

  八、練筆: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是一幅絕美的黃昏雨意圖,試把這幅畫面用自己帶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描繪出來。(30--50字)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