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孫權勸學兩課時教案

孫權勸學兩課時教案

孫權勸學兩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子停頓。

  (2)、利用課文註釋讀懂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3)、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

  (4)、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2、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開卷有益的主旨,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樂知者”。

  重點與難點

  (1)、理解、運用文中的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4)、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自讀質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

  一課時

  3、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利用多媒體)

  1、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2、播放動畫故事《司馬光砸缸》

  3、顯示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據以上三則資料,提問:(多媒體顯示)

  (1)、由這首歌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這首歌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我們能想到有關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麼,誰知道司馬光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同學介紹)

  (3)、請哪位同學用現代漢語說說這則故事的意思?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這是師曠勸晉平公學習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中的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同時也說明,開卷有益的道理。

  二、作家、作品、人物簡介(多媒體顯示)(提醒學生注意劃線部分)

  1、司馬光(1019――1086),北宋傑出的史學家和散文家,字君實,陝州夏縣涑(sù)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嗜學,尤喜《左氏春秋》;及長,學識更為淵博。仁宗(趙禎1023--1063,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1038—— 1040)初中進士,英宗(趙曙1064—— 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神宗(趙頊,1068——1085)熙寧(1068—— 1077)初拜翰林學士(唐時始設此官,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兼顧問,參予機要,宋代以後權位日低)、御史中丞(官名,始於週期,東漢以後專司彈劾之任)。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頑固地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因而曾自請任西京御史臺(御史府長官),退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哲宗繼位後任尚書左僕射(yè)(秦始設,後分左右,即正副宰相),上任後立即廢除新法,數月後,卒。追贈太師,溫國公,諡(shì)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2、《資治通鑑》簡介

  《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各30卷。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範祖禹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全書貫1362 年史事,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註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鑑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鑑補正》,為《通鑑》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3、關於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陵(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郞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三、正課

  (一)、讀一讀

  1、老師範讀或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朗讀停頓,準確斷句。

  3、學生再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如:(1)、“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驚訝的語氣)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二)、譯一譯

  1、參考註釋,根據平時的積累,疏通文義,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1)、重點字詞:[初]當初。[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家。[孰若]與……相比如何。[遂]於是,就。[但]只不過。

  (2)理解下面句子含義。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這是一個狀語後置的句子。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為: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根據學生翻譯情況教師進行修正補充。

  (三)議一議

  1、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 而變為讓人“刮目相待”的`?

  (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1)、“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3、魯肅為什麼會對呂蒙 “刮目相待”?

  (因為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4、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沒有直接表現呂蒙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言語中側面表明的。)

  5、為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6、 “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7、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練一練

  1、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並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造句隨堂提問)

  2、讀了本文你有什麼感受呢?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作為肩負建設祖國重任的中學生來說,知識對我們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今天的學習生活呢。聯絡課文,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

  四、課堂小結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在寫作上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賅,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希望同學們多讀書,不斷完善自己。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勸學 就學 贊學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善勸) (肯學) (愛才)

  吳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啟示:肯學、勤學

  附原文與翻譯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語氣詞,通“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lù)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於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朗讀節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