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教案
《化石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化石吟的教案。
化石吟的教案一
教材簡析: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透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理解和積累一些重要詞語。
2.有感情地頌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3. 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4.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興趣。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的效果上先睹為快,充分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積累優美的詞句。
教學步驟:
教學設計:
一、匯入:
採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圖片(始祖鳥、恐龍等),並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提問:這些生物在現代的生活中還見得到嗎?明確:見不到了。
提問:那這些精美的生物的圖片從何而來?明確:是科學家透過對古生物的化石進行復原而來的。
提問:何謂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明確: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或生活痕跡(如腳印、爬跡等),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類似石頭的'東西。
對於這些遺留千古的化石,你們有沒有興趣一睹為快呢?
今天有一個人對這些化石也充滿著好奇心,下面就讓我們與他一起去領略這些化石的風采.出示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 對課文的生字質疑,掌握課文生字的音形意.
"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情感.
" 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增強求知慾.
" 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三、質疑字詞:
預習文章的過程中,留意你不會寫的字詞,把你認為難認,難解,難辨的生字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詩歌的朗誦 )後讓學生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並在朗讀中大體感知詩歌內容。
問:讀過詩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 由學生作答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化石的珍惜,熱愛和研究;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五、研讀賞析(合作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
.詩的第1、2小節,用連續的問句開頭,妙在何處?
明確: 用連續不斷的問句開頭,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
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
作者一起去想象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
述那奇幻的神話。
2.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明確:前後照應,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答和肯定.
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引出下文,又表現作者的思路
4.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一句?
明確: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5.“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 畫”是寫人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明確: “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是比喻,說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檔案.
同學們齊讀3-6節,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
六、朗讀課文,深入體會下列問題:
1.自由討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想象中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有何感想?
七、放飛想象 拓展知識
化石為我們研究生物的進化提供了依據,也向我們展示了生物進化的規律.作為今天的我們,能否大膽地放飛想象,想象生物進化之前的模樣。
八、作業:
課外尋找資料,介紹一種恐龍或某種古生物。體例可寫成:種屬、外形(附案)習性說明、滅亡原因.
化石吟的教案二
教材分析
《化石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一單元的選文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篇文章的方法與過程,應對後幾篇文章的學習起到很好的示範與引領作用。《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透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讓讀者感到化石功不可沒、科學很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又不能講解過多,否則很容易上成生物課。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在反覆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概括課文內容要點,賞析其構思之妙,品味其語言表達之美。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極強,在書籍中、電視上對化石也會有一些瞭解,本詩歌讀來親切、上口,一定會很感興趣的。對文中的語言文字運用之妙,可能品得不會太深入,浮在表面上,難言其妙。此點有待教師用心設計閱讀活動過程,激發學生的語感,品出其中的美妙來。
教學目標
反覆誦讀課文,感受詩的節奏與韻律的美,體悟詩歌巧妙的構思、品味優美的語言,發揮聯想與想象欣賞綺麗的意境。引發誦讀科學詩及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體會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聯想、想象並用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描繪出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啟發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自學——合作——探究
一、 引詩:
1.學生觀看一幅化石圖片,發揮聯想、想象,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2.在學生表達後,引出《化石吟》的學習。感知作者“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品悟作者的表達之妙。
二、知詩: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分別在句末用“K”“X”“G”標記出作者表達“看到的”、“想到的”、“感到的”的詩句。並準備合作交流。
2.輕聲朗讀詩歌,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在詩中用“/”標出詩句內部的停頓,用“·”標出詩句中的重讀的詞語,用“ ”標出詩節中的韻腳,用“ ”或“ ”標出語調的變化。
3.快速默讀詩歌,思考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詩節的主要內容。同時思考節與節之間的關係。
4.分層朗讀。讀好節與節之間、層與層之間的停頓,同時發揮聯想與想象,有情境感畫面感。
5. 分角色讀詩,準備交流“研討與練習一”。
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要求:運用聯想、想象並用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描繪出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
三、品詩:
默讀課文,批註自己感覺詩中寫得好的地方。準備交流,讀出其中的“好”,說出其中的“好”。
(可以從詞語錘鍊、修辭運用、感情表達、巧妙構思等方面進行賞析)
四、悟詩:
學生總結本詩的特點:科學美+文學美=科學詩。科學+抒情=科學抒情詩。一讀多得,值得多讀。
五、用詩:
(1)看書中的化石圖片進行聯想想象,用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寫一段話或幾句詩。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根據自己的條件,課外請教老師、專家,或觀看專題片、查詢資料,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面,並將有關知識寫下來,鍛鍊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寫一篇介紹恐龍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