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精選5篇)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家風是什麼,認識到良好的家風對於我們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2、針對自己的家風,講講家風的故事。

  3、透過不同的的形式瞭解各種家風,接受正能量的薰陶,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活動重點:

  蒐集相關家風的資料,把自己的家風記錄在卡片上。儘量做得精美一些。

  準備講述自己家風的故事。

  活動準備:

  讓學生課前蒐集相關家風的資料,並把自己的家風寫在紙上。

  活動設計:

  一、看影片,寫家風。

  1、播放影片,中央電視臺採訪片段《你家的家風是什麼?》看完以後,小組討論一下:你覺得家風是什麼呢?

  2、討論之後,請寫出能夠表示家風的詞語,比一比,看誰寫得多:

  勤勞、節儉、愛國、自強、敬業、誠信、友善、謙虛、禮讓……

  師總結: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為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二、搜資料,共分享。

  1、學生讀一讀蒐集到的家風資料,與同學們共享。

  2、聽故事,明是非。

  在美國,有這樣兩個家族:一個是愛德華家族,一個是珠克家族。到目前,兩個家族都已經都已經傳到第八代。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為人嚴謹勤勉。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8位當過教授、86位是文學家、65位做過醫生、21位當過議員、2人位當過大使、1人做過副總統;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渾渾噩噩。他的後代中,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因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罪或盜竊罪、7個是殺人犯,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為什麼兩個家族的境遇區別會如此之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兩個家庭的家風截然不同。兩個家族的成員一代一代的在不同的家風中潛移默化地成長,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代代延續。致使愛德華家族讓人尊敬、愛慕,而珠克家族讓人憎惡、唾棄。

  從這個故事裡,你們明白了什麼?交流討論。

  三、說一說我的家風。

  由同學們談談自己家的家風家訓,以及家風家訓對自己的影響。

  四、講一講古今中外家風家訓故事。

  《顏氏家訓》、《名門家訓》、《傅雷家書》

  1、孔子二十世孫孔融讓梨的故事

  2、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3、吉鴻昌——做官不許發財

  4、曾國藩——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讀書種菜養魚餵豬)早掃考寶(早起掃屋祭祖睦鄰)

  五、傳承優良家風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正能量。

  家風的重要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到家風,就自然少不了提起孔子倡導的“禮”、“仁”。古代的家風總結為:五常八德。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新時代的家風:孝親是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道德要求,是維繫家庭和諧的根本紐帶。在孝親之外,家庭成員還要將孝親的美德擴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國家。這就是忠。忠於民族、忠於國家,忠於同時代人的美好事業,是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道德。

  六、齊宣誓、記在心。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一(6)班也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家也有一個家風,你們知道嗎?其實就是我們的班風:自尊自信、求實創新。請同學們右手握拳,高過肩膀,跟我一起宣誓:自尊自強、求實創新。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 篇2

  班會目的:

  透過“家風家訓”的討論交流,瞭解“家風”定義和由來;懂得“家風”的傳統意義;重提“家風”的意義。

  活動過程:

  一、班會前準備

  1.收集關於“家風”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範人物事例,以備班會課辯論與發言

  二、“家風”產生的背景

  儒家倫理觀念認為,先有家,後有國,“家”與“國”是同構的,“家”是縮小了的“國”,“國”是放大了的“家”。

  在傳統士大夫心目中,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之間有著邏輯的內在聯絡。修身齊家是前提、基礎,治國平天下是方向、是目標。也就是說,只有做到修身齊家,從加強自身的修養做起,進而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教育好子孫後代,然後才可能幹出治國平天下的大業。

  三、交流“家風”的傳統意義

  家風對一個家族有相當的權威性。對違法家風的行為亦有著特定的“家法”懲罰。比如不得進祠堂祭祖,死後不得入葬祖墳等。

  1.是對行為的規範。由於世代相承,就形成了家族“習慣”。我們知道,習慣是形成性格最有直接的因素。而性格乃是決定一個人終身發展的基礎。

  2.是文化的傳承。它形成了一個家族世代因襲的文化氛圍。我們說“詩書傳家”就是這個意義。

  3.精神的延續。所謂精神就是家族的靈魂。精神對行為有統領作用。

  家風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修養、氣質、智慧、人品,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決定了其成員的事業能走多遠。

  四、談談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五、讀讀名言警句

  修身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大學》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觸龍說趙太后》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家弗和,防鄰欺;鄰弗和,防外欺。——清·範寅《越諺》以德遺後者昌,以財遺後者亡。——宋·林逋《省心錄》

  六、總結

  當代社會,飛速發展,很多新的東西衍生出來,很多舊的思想漸漸淡去。“家風”一詞對現在的很多小家庭來說已經開始變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風、家規被淡忘。現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幾家人會談論家風家規?親朋好友聚會都是談論如何賺錢養家、過上更好的生活。現在重提“家風”,是有非常積極現實的意義的。這是一種文化的迴歸,是一種歷史智慧的挖掘與重建。

  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良的家風、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擁有良好的家風意識,令人心寒的社會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個家庭的家風是積極向善的,一個家的所有家庭成員的品德是純潔的、高尚的,那麼一個社會定然是和諧的。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 篇3

  為推動我市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充分發掘和發揮好的家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經教育局研究決定,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承家風,記家訓,知榮恥,學做人”主題班會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一、目的與意義

  家風家訓是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補充。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好的家風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讓學生接受一次傳統美德教育,激發他們向好、向善的本性。

  二、時間與物件

  本次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在4月份完成,由全市各中、小學校組織在校學生進行。

  三、方法與步驟

  (一)制定工作方案

  各校要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各年級主題班會活動計劃。計劃要科學合理,既要突出重點、樹立典型,又要兼顧一般、整體推進,使主題班會活動學校化、年級化、個性化。

  (二)確定主題內容

  主題班會的內容,原則上要圍繞家風、家訓方面的內容來設計,在各班主任的精心組織下開好這次主題班會,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

  (三)廣泛開展活動。各校要重點組織開展好“五個一”活動,即向全校師生髮出“承家風,記家訓,知榮恥,學做人”的倡議書、向學生家長送發《致家長的一封信》、以班級為單位出一期主題班會板報、組織學生每天晨讀時間聽一個家風故事、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

  四、活動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校領導和班主任要切實提高對開展“承家風,記家訓,知榮恥,學做人”主題班會活動的認認識,積極組織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精心組織,務求實效

  各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特點與工作實際,積極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道理要通俗,操作要簡單,有利於啟發和教育學生。

  (三)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各校要充分利用板報牆報、宣傳櫥窗和校園廣播、報刊、網路等平臺,做好宣傳造勢工作,擴大社會影響力。也可主動聯絡電視臺到校對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宣傳報道,營造積極的活動氛圍。

  五、上報材料及活動評比

  (一)中學5月份與“愛我家鄉”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月結合進行,不進行專項評比。

  (二)小學要注重活動圖片、文字等過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務於5月1日前將裝卷後的學校活動材料報送基礎教育二科參加評比,屆時將視活動開展情況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若干名。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 篇4

  一、班會目的:

  透過這次主題班會了解自己的家風,認識自己家庭的價值觀,並且談談自己對家風的理解,然後讓同學們結合自己家對家風說說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時也讓大家接受了一次傳統美德教育,感受到正能量,激發了同學們向好向善的本性。

  二、前期準備:

  1、讓同學們瞭解自己家庭的“家風”並寫好草稿。

  2、讓同學們對比自己家的家風與校規和班規的不同之處。

  3、製作ppt 。

  4、準備班會材料以及分配各個工作。

  三、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家風、班風是怎麼回事。

  四、班會流程:

  1、主持人引入班會主題。

  2、播放ppt 。

  3、談談各自對家的感想和對家風的看法。

  4、分享了各自為父母做的一件事情和從中的收穫。

  5、結合同學們對家風的想法和主張,制定班規。

  五、班會總結:

  透過這次主題班會同學們紛紛上臺講述自己的家風、家訓。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心靈,塑造我們的人格。家風代表的是一家人的精神面貌、品格修養和處事原則。好的家風含有同心協力、相互體諒、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廣之到人際關係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有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透過主題班會,

  家訓,願意自覺傳承好家訓、好家風。

  家風家訓主題班會教案 篇5

  一、班會背景:

  經過一個半學期的努力,本班學生轉變了先前對於班集體缺乏責任意識的狀況,在言行舉止諸方面約束自身,較好地做到了對集體負責,班級也連續四次獲得了流動紅旗。但是,在與學生和家長的交流接觸中,我發現本班學生在對家庭負責這方面做得較差,原因存在於學生、家長等諸多方面。對家庭負責是對孩子責任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教育他們養成對家庭負責的意識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對於孩子的身心大有裨益。

  二、班會目的:

  透過本次主題班會,使同學們明白為什麼要對家庭負責及其小學生對家庭負責的具體表現,並透過家長問卷中孩子“對家庭負責”的具體體現讓學生比較清晰地瞭解“對家庭負責”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透過案例分析深入探討學生對家庭缺乏責任心的原因所在,讓學生體會老師和父母的期望,並透過影片進行情感昇華,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意識。

  三、班會準備:

  1、明確班會主題:“對家庭負責”,並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思考,重點放在反思自己的行為方面。

  2、編寫劇本,組織學生排練小品《回家之後》。

  3、設計了一份以“對家庭負責”為主題的調查問卷,讓學生家長配合作答。

  4、搜尋與班會主題相契合的影片《天下父母心》。

  5、製作相應的PPT。

  四、班會過程:

  活動環節設計意圖

  1、談話匯入透過溫馨的音樂和主題詞,使學生迅速融入情境,進入主題討論。

  2、小品表演:《回家之後》。

  3、交流討論:你覺得小品主人公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4、指名交流:類似的言行舉止是否也存在於你們身上?由小品引出話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所作所為。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參與,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用心去看、去想,在小品中學會辨析行為的對錯,增強活動的有效性。

  5、怎樣做才叫對家庭負責?

  6、對家庭負責可以體現在哪些方面?讓我們來看看爸爸媽媽的想法。出示PPT。

  7、有些同學在這些方面做得很不錯,下面我就一些同學選擇其中的一、兩點,談談她是如何對家庭負責的。在學生感性辨析行為對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其對家庭負責的具體表現,並透過展示家長對此問題的看法,讓他們進一步瞭解家長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邀請榜樣結合自身行為談談是如何做到對家庭負責,真正做到讓學生樂於參與,自主體驗、有所感悟,從中受益。

  8、老師的疑問:為什麼有些同學這方面做得很好,而有些同學卻缺乏應有的責任心?為什麼有些同學在學校表現不錯,回到家卻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

  9、思考原因,討論交流,隨進板書。在榜樣介紹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部分學生對家庭缺乏責任心的原因,進行歸因分析,讓學生明晰對該問題的認識,從而針對性地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

  10、老師的期望。

  11、播放影片:天下父母心。

  12、結合影片談談觀後感。

  13、出示父母的期望,讓學生自己讀讀,並簡要談談感受。在辨析什麼叫對家庭負責與理性分析如何做到對家庭負責的基礎上,透過影片播放進行情感昇華,讓學生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親自讀讀父母對自己的期望,為他們由愛父母到承擔對父母、對家庭的責任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礎。

  班主任發言

  正如你們的家長在調查問卷中所說的那樣,好好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在對家庭負責。透過今天的主題班會,相信大家對“對家庭負責”都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刻的感受。其實,我們的班集體也是一個大家庭。這學期我們班連續四次獲得了流動紅旗,這與我們每位同學的努力分不開。老師相信,只要我們精心呵護我們的班集體,把集體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承擔應有的責任,那麼我們的大家庭將更加和諧和溫馨。

  五、班會效果

  活動圓滿完成。學生透過活動得到真切的情感體驗,對如何對家庭負責有了深刻的認識,並承諾將付諸於行動。本次班會為學生明確了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取向,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六、反思重建

  方案設計初期,曾計劃邀請家長代表來班會現場介紹經驗,更好地實現家校互動,但後期由於家長工作繁忙,沒有付諸實現,可謂一大遺憾。如有可能,將會在重建課中加入該環節,讓活動的內容更充實,指向性更明確,操作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