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在學習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2.理解文中說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加強誦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認識到“人之為學”,關鍵在“為”,只要樹立志向並堅定去實踐,就可以化難為易達到預定目標。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結構緊湊,對比鮮明,句式整飭的創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蘊美。

  二.學法引導

  1.以學生自讀為主,藉助工具書自行解決文中字詞的音、形、義,教師抽查鞏固。

  2.可將文中故事改編成小說劇表演,也可用複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對這個故事的思想內容進行討論,討論一下可從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妙處,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可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去掉,看看文章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由學生從寫作和內容的.角度加以認識和體會。

  4.可以根據文章結構層次,將本文化整為零,逐段背誦,背熟後再合零為整體背誦。默寫。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及重點虛詞的用法,準確翻譯文章。可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文章,根據註解直譯文章,教師答疑並講析重點詞語,讓學生明確,鞏固重點。

  2.難點

  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解決辦法

  教師適時恰當引導學生思考。

  3.疑點

  開篇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這種寫法有什麼效果?(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與思辨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重點詞句評析、隨堂練習的膠片。

  3.學生製作生字新詞及重點的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熟記文言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強化誦讀練習。

  2.準確直譯文章。

  3.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第一課時

  導語

  同學們步入學校的大門已近七、八個年頭了,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談一談學習知識時的感受,特別是升入中學以來在求知過程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說得很好,每個人接受新知識都要有一個由繁到簡,由難到易的過程,怎樣才能完成這個過渡呢?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訓來說,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確目標

  l.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準確直譯文章,掌握重點實詞。

  3.學習本課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家作品情況(見文下註解)並解題《為學》

  為--做  學--學問。

  2.教師範讀文章,並指導學生朗讀,讀準下列讀音;並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缽  語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生對照課後註釋翻譯文章,以段為單位,每個學生講一段,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出示投影,將重點詞句及難句對學生再次進行訓練。(亦--也,逮--及,趕得上,怠--懶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規,語--對……說,缽--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憑藉,猶--仍然,還,鄙--邊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學生來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觀點,說明為學難易的轉化,即“學則易,不學則難。”

  第二段  講道理說明持之以恆可令昏庸與聰敏置換。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論據說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為學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論點。

  (四)總結、擴充套件

  初讀文言文,同學們要加強誦讀,培養語感,要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讀準字音,注意文言實詞的積累。

  (五)佈置作業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匯入新課

  檢查學生朗讀背誦。

  (-)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及在語氣上的特點,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語氣詞“乎,矣,也,

  焉,哉”所表達的語氣。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二)整體感知

  1.複習文學常識。

  2.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請一位學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鞏固文言基礎知識(訂正課後練習二,並出示投影,請學生把下列這些詞語譯成現

  代漢語)

  ①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②以告富者③富者有慚色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2.語言特色

  學生朗讀第一段,並分析排比句的藝術效果。

  (第一個設問句開篇泛論天下事之難易,關鍵在“為”,第二個設問句進而引申論述“人之為學”。由概括到具體,使論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們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讀第三自然段,有錢的和尚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何不同?(第一次屬於通常發問,第二次是以蔑視的語氣出現的,在富和尚看來,窮和尚只憑一瓶一缽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議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窮)豈不是痴人說夢。)

  語氣詞  乎、哉--疑問,也、焉--判斷,矣--陳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問,兩個和尚同時面對著困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是何道理?

  (貧僧立志而行,在困難面前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為,而富和尚只強調客觀條件,不立志而行。)

  4.請學生透過學習本文,另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因為有決心而成功的,沒有決心而失

  敗的。”(聯絡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

  (四)總結、擴充套件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學過本課後能有所啟迪。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為學》。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