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案設計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案設計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案設計

  一、教材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這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二的內容。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應裝置的確定。是教材中繼氧氣的製取後,關於氣體制備的第二個實驗,本節課十分鮮明的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透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總結思路和技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學情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在課堂上比較活躍,對於探究性的課程比較感興趣,加上前邊透過學習氧氣的製備已經瞭解了關於氣體制備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因此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有能力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探究學習。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說出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與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初步學會利用裝置製取二氧化碳。

  【過程與方法】透過二氧化碳和氧氣有關性質比較,區分製備二氧化碳和氧氣時反應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異同。初步學會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探究實驗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和製取裝置。

  【難點】探究實驗室製備二氧化碳的裝置。

  過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為了增強學生對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原理及裝置選擇的整體思路的把握,我採用瞭如下幾種教學方法:觀察發現法、對比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演示法、猜想假設法等。並透過使用投影展示氧氣製備裝置的圖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後邊運用影片動畫和教師演示使檢驗和驗純的操作更具體形象。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匯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在匯入新課中我透過回顧氧氣的實驗室製法,並運用“冰川融化”、“地球變暖”、“溫室效應”的熱點話題,回到生活中我們所關注的'環保方面,引起學生對於二氧化碳的瞭解和認知,自然過渡到新課的講授。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運用含有碳酸根的物質與相應的酸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作為學生探究製取二氧化碳反應原理探究的線索。

  1.探究實驗室製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1)在探究實驗室製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設計中為學生提供探究實驗的儀器和試劑:試管四支、試管架、大理石、碳酸鈉粉末、稀鹽酸、稀硫酸,讓各個小組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老師巡視指導不正確的操作。對於線索的提示,能夠有利於學生自主的去探究製備的原理,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最後老師再結合學生討論結果總結、梳理,確定最佳方案。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分析排除其他方案的原因。充分尊重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1)裝置的確定

  運用投影儀展示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兩套裝置,組織各小組討論關於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構成、確定氣體發生裝置需要考慮的因素、氣體的收集方法等。然後根據學生觀點,老師進行總結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由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構成,發生裝置需要考慮到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收集裝置有排水法和排空氣法,考慮是否溶於水及密度與空氣的對比。

  (2)氧氣和二氧化碳實驗室製取及性質比較

  設定表格對比氧氣和二氧化碳製取的原理、裝置和反應條件,透過填寫表格讓知識更加明瞭,有助於從氧氣製取裝置的選擇遷移到二氧化碳製取裝置的選擇中來。讓各小組動手組裝,確定最佳方案,由小組代表分別說明,解釋原因。增強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提高了實驗的技能。

  (3)設計製取二氧化碳裝置

  教師對於B組作為典型代表集體討論分析兩組裝置,確立最佳方案,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加強各組意見的融合,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最後確定選擇錐形瓶、長頸漏斗、雙孔塞、導管、集氣瓶、玻璃片、水槽裝置。並對製得氣體是否是我們所需,提出質疑,提示學生需要進行檢驗。

  (4)檢驗氣體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在學生明白製備原理與裝置特點的關係後,組織學生親手做一做這個實驗,對前面學到的知識進一步理解。這時老師可巡視指導和糾錯。老師對排除用大理石與稀硫酸製取二氧化碳做進一步分析,作為知識的提升。啟發學生透過分析反應開始有氣泡產生,然後反應逐漸減弱的現象,總結原理,點明硫酸鈣阻止了反應的繼續發生。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實驗後總結透過實驗室製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研究,討論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生說明想法,老師補充總結:

  (1)確定製取氣體的反應原理和條件,選擇藥品。

  (2)確定採用的實驗裝置。

  (3)驗證製取的氣體。

  佈置課後討論習題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有哪些缺點,主要考慮濃鹽酸揮發的特性,增強學生對濃鹽酸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