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裝在套子裡的人》的教學反思

《裝在套子裡的人》的教學反思

《裝在套子裡的人》的教學反思

  我經常思考,怎麼在課堂上帶給學生愉悅又有思考的體驗,經過一年的教學,我發現,語文課堂要貼近生活,卻又要讓生活優雅起來,這是任重而道遠的,至少對我這個初出茅廬底蘊淺薄的黃毛丫頭來說是如此。加上這一學期開始當班主任,有更多時候很難沉靜下來去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裝在套子裡的人》是契訶夫的一篇具有時代特徵和社會影響的小說,他的`幽默諷刺使作品既沉重又滑稽,學生對這樣的文字比較容易產生興趣,而課堂帶給學生的不是隻是讓學生了解小說講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從把握人物形象中去認識其社會意義,及從中遷移到我們的現實生活,讓文字發揮最大價值。

  在開學第三週,我決定和另一位老師一起上《裝在套子裡的人》公開課,這個決定也是讓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變化的開始。從前,我談公開課“色變”,這一次卻沉穩了許多。也許是暑假的思考讓我有了這樣的變化,因為我認識到自己必須要勇敢去面對自己的弱點,勇敢向別人呈現我的弱點,我才有可能進步,只要把來聽你的課的老師都看成是願意來幫助自己的人,就沒有什麼可畏懼的。

  這學期開始我們跟著組長一起探索有效教學更好的途徑,因為連續聽了幾位老師的課,都以小組討論形式展開,心中也對這個模式有了大概的瞭解。我在第二週的時候也開始用這樣的模式教學,表面上看,課堂效果很好,所以對於上好《裝在套子裡的人》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但是越深入研讀文字,越發沒信心了,怕自己調控不了整個課堂,我能做的只有做更充足的準備,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

  我在課上主要解決兩大問題:別里科夫的性格特徵和小說主題,在過程中我發現有如下問題:

  首先,我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間。我在匯入上是受了另一位老師的啟發,先從課文插圖入手,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從插圖人物中進入討論主題。關於問題的設定,我是改了又改,擔心問題不夠明確,學生會領會不了,最後確定為:看著圖上的主要人物,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有學生提出“像盲人”,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繞回到討論主題上去,只是笑著自己說了結果:你是因為看到他戴墨鏡吧。這樣只是作出回應,但在課堂上最多隻能成為一個笑點和樂子,我應該要把問題拋回學生,讓他說說為什麼像盲人,別里科夫戴著墨鏡是為了什麼,這樣既回應了學生,又能引導大家進入人物形象分析。像這種疏於引導的情況我在這節課中出現了很多次,第二環節從事件中去分析別里科夫形象的時候,我因為擔心後面的時間倉促,所以總是急於把學生帶回我的思路上去,導致不能讓學生充分思考和發言,也導致個別小組因為沒有發言機會而顯得不夠積極。

  其次,我沒有及時提醒學生做筆記。雖然我在開始的時候再次強調了我們的規則,其中就包括要注意聆聽同學和老師的發言,及時做好筆記,但是當我下課時叫同學們把導學案收上來時,學生髮出了驚呼聲,因為他們根本沒在課堂上及時整理好筆記,而課後我在收上來的導學案中發現問題並沒有解決,大部分同學還是保留了自己預習時的答案,沒有意識到要把課堂上的分析再補充上去,這就是因為我沒有在每個環節的時候提醒學生,因為學生現在的自主性還比較差,所以我們必須要在探索中慢慢幫助他們培養這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