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數學三年級《熱鬧的民俗節-對稱》教學反思
一、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靈活補充教學內容
教師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重新處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處理教材相結合,確實符合實際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本資訊窗中只出現了左右對稱的事例,讓學生觀察、分析它們的共同點,引出對稱的概念。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靠近有的知識是無法把這些照片內在的練習分析出來的。因此,教師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教學內容:第一層是操作性內容,利用手中的照片折一折,真實的感知左右兩邊一樣,引出對稱;第二層是判斷分類,在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又提供了大量的圖片資訊讓學生分類,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兩邊除了左右,還有上下、對角等現象。這樣設計使教學內容正好處於學生知識的生長點上,掌握的知識有層次、有條理。
二、加強動手操作,以降低數學概念的抽象性。
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離不開感知,感知是數學學習的初始環節,是透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對提供的數學材料、數學事實進行最初的認識,其目的是向學生提供學習抽象知識的認知支柱。對稱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沒有數學材料、數學事實作支柱,學生是無法理解什麼是對稱。要理解什麼是對稱,必須先發現兩邊完全一樣,學生透過對摺,對稱的'特點就在眼前的圖片中體現出來,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直觀而又形象。有了這一感知、體驗的過程,就能理解得深刻、接受的自然。
三、充滿人文性的教育
情景圖中的四個板塊包含了建築、臉譜、舞蹈與雜技、民間藝術手工藝品,這些都具有很強的民族色彩,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學中,教師適時進行人文化的教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國人真是了不起!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