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乘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

乘法估算教學反思

乘法估算教學反思範文

  在估算時,除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在小學階段,怎樣滲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課中對估算教學所作的反思。

  一、 創造性使用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數學只用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絡,才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動力。

  “乘法估算”一課中原有的兩個例題“王老師帶了200元錢,想買3個籃球,每個籃球58元。他帶的錢夠嗎?”“用這些錢買3 個足球,每個足球74元,夠不夠?”教學中,我沒有侷限於書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著力開發身邊的教學資源,創造性地改編教材。在教這課的前一段時間,我校都在為迎接省示範校複檢做各種準備,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佈置各室,體育組也正添置各種器材,我選擇這一情況作為學習的'素材,創設了以下3個情境:

  ①我們學校的體育老師張老師帶了200元錢,想買3個籃球,每個58元。她帶的錢夠嗎?

  ②如果用這些錢買3個足球,每個足球74元,夠不夠?

  ③如果張老師帶210元夠買3個足球嗎?帶多少錢合適?創設的這些情境使學生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都是“張老師怎樣”,都入情入境地替張老師設想。第3個情境是本人使教學內容持續生成,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處。在這一情境中,學生自己質疑、釋疑,明白了用進一法估算的方法。學生的表現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

  二、滲透多種估算方法

  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估算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題材,在教學中重視進行估算示範,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讓學生調查一年級各班的人數,估計出一年級的總人數,使學生理解估算的意義。透過創設的前兩個情境使學生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估算。在此基礎上,本人創設了第3個問題情境,學生在解決第3個問題時,就運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

  ①大部分學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帶的錢夠了。

  ②把74看成80,80×3=240,張老師帶240元就夠了。

  ③我想張老師可以帶300元,每個足球74元,帶100元,只帶3張,很方便。在學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種估算時,出現了認知上的矛盾:估算出來是夠的啊,可是計算的結果怎麼不夠了?

  學生自發討論起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從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確計算之間是有誤差的。“帶多少錢合適?”這一問題,又把學生引入採用什麼估算策略解決問題的探索中,這時就有了②③兩種策略的精彩生成。對於“把74看成80”這種方法,學生依據四捨五入法提出質疑,透過學生間的互動解疑,明白了用“進一法”進行估算的策略。“把74看成100”實際上也是進一法的運用,又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的做法。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意識到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