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有趣的實驗課》的教學反思範文
活動一:會變的顏色
本活動是讓幼兒感知三原色的基礎上,願意動手嘗試探索顏色的變化,能調出幾種簡單的混合色,對顏色的變化產生興趣和好奇。
活動為幼兒提供了紅、黃、藍顏料、透明杯、棉籤、記錄卡等。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紅、黃、藍顏色水,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讓幼兒猜猜其中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並記錄下孩子們猜出的許多顏色。然後教師實驗,將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讓幼兒觀察其變化,與孩子們的猜測結果作一比較。接下來,幼兒分組操作,啟發幼兒用語言簡單說出兩種顏色混合後可以變成哪些顏色。最後透過兒歌《色彩謠》複習鞏固。
孩子們對顏色的變化十分感謝興趣,特別是自己動手操作環節,自己驗證自己的猜測結果,只是操作材料提供得不夠豐富,以致孩子們耽誤了操作時間,沒讓孩子們玩得盡興。
活動二:有趣的.指紋
本活動是讓幼兒學會細緻地觀察自己的指紋,瞭解每個人的指紋是不相同的,引發幼兒探索指紋的興趣。
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印泥、放大鏡、圖片、課件、茶杯、紙筆等。
活動以《手指謠》匯入,很自然地過渡到觀察指紋這一環節,然後,讓幼兒透過放大鏡仔細看看自己每個手指上的指紋,說一說像什麼,激發探索指紋的興趣。在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中,我提供印泥,讓幼兒在紙上印上自己的指紋,帶著疑問:“把自己的指紋和同伴的指紋比一比,有什麼發現?”孩子們特別專注,印下指紋再用放大鏡觀察再和別的小朋友比較,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得出了“每一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論。接著藉助PPT課件,讓幼兒很直觀地瞭解到各種指紋的大致特徵,展示圖片“指紋身份證”、“指紋鎖”“指紋考勤機”、“指紋破案”等,拓展知識讓幼兒感知指紋在生活動中的應用。最後在延伸環節,讓幼兒創作指紋畫,讓小小的指紋更有生趣。
本活動每一個環節緊緊相連,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操作、與同伴比較,對指紋產生了濃厚興趣,特別是“警察抓壞人”的活動中,幼兒瞭解到,手接觸過的地方都會留下指紋,因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所以警察在抓壞人時,就能根據指紋來找到線索抓到罪犯。延伸部分是興趣的擴充套件,孩子們對指紋的探索意猶未盡,創作出的作品特別豐富。
活動三:氣墊戰車
本活動是讓幼兒透過對快餐盒和一次性紙杯的剪、插,自己動手製作氣墊戰車,在玩氣墊戰車的過程中,感受空氣的作用。
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快餐盒、一次性紙杯、剪刀等。
教師首先演示氣墊戰車的玩法,激發幼兒興趣。其次,讓幼兒觀察氣墊戰車的外形,探索交流做法。孩子們在觀察的過程中知道氣墊戰車是由快餐盒和一次性紙杯組成,接著,教師在介紹完氣墊戰車的做法後,與幼兒共同製作:先將一次性紙杯底部剪去,(這個環節由於孩子們力氣小,操作起來有點困難,部分幼兒需要老師先剪出一個小口)再在快餐盒上用剪下來的杯底描一個圓,並剪下這個圓(這個環節孩子都知道先在快餐盒上用剪刀扎一個小孔就可以慢慢剪出圓,但是由於快餐盒的材質脆,孩子剪得過程中容易把餐盒碰裂),把杯子插入盒子的洞中,氣墊戰車便完成了。最後,孩子們和同伴一起比賽自己的氣墊戰車,在玩的過程中感受空氣的作用,探究氣墊戰車是怎麼樣跑起來的。
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在製作過程中特別認真,遇到困難與同伴互助,失敗了重新再來,每個人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特別是在玩的過程中,透過用力去吹,知道了空氣的作用使戰車跑起來,這一發現,讓孩子們快樂無比!
活動四:穩穩的支架
本活動透過幼兒不斷嘗試,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初步感知支架的穩定性,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探索產生興趣。
活動為幼兒提供了橡皮泥、小棒等。
活動分三個探索部分進行,首先是請幼兒嘗試用一根小棒看能不能頂起小球,記下結果;其次是探索用多根小棒在一起看能不能頂起小球,記下結果;接著讓幼兒探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在一起才能把小球頂起來。三個環節逐層深入,讓幼兒動腦筋想出使支架更穩的辦法,透過敲桌子、吹氣等不同的方法,感知在支撐面大小相同時,重心越低,支架的穩度越高。最後結合圖片,引導幼兒談一談支架在生活中的動用。
孩子們在自己反覆的操作中,知道了最少需要三個支撐點才能讓物體立起來,但在探索“使支架更穩的辦法”這一部分,需要進一步加強。
總之,在以上幾個科學實驗活動中,我把探索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堅持"活動在前,認識在後"、"發現在前,結論在後"、"嘗試在前,引導在後"的原則,讓孩子們在做做、玩玩中學習科學,透過觀察實驗反覆操作自己找到答案。幼兒在活動中樂意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玩得很主動、很開心,確實有所發現、有所發展,他們既獲得了相關的科學知識,拓展了探索的思路,激發了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同時也體驗到科學活動帶來的成功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