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語文《孔子學琴》的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了《孔子學琴》一課,課後同事們研討這節課,我認真聽取了意見。進行了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透過學習偉人孔子在五十歲還向魯國師襄學琴的過程,讓學生感悟孔子的:謙虛好學精益求精 一絲不苟的精神,從中受到教育。
課前我佈置了預習作業:查閱關於孔子的資料,以及解決文中不懂的詞語。熟讀課文。學生們認真完成了這三項作業。課的開始我採用了同學間交流孔子的資料,然後我出示我所查閱的資料並請同學大聲朗讀。並沒有交流學生查閱到的資料。這裡有一點欠缺就是要讓孩子們在班中交流自己的資料,展示他們的成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是今後課堂中應該注意的。
接著我出示了文中的詞語開火車朗讀詞語,然後出示了我的朗讀要求:熟讀課文度準字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透過你的朗讀說一說孔子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同學們大聲朗讀,然後回答了這些問題。概括了文章的主題。這一部分的缺點是應該讓孩子們默讀課文給孩子充分的思考時間。中年級有這樣的要求了就是要學會默讀課文,這一點我忽視了。語文的模式不外乎朗讀感悟用一個問題穿插文章的主線最後昇華主題。我在教學中出示的問題應該一針見血就一個問題足以穿插整節課:閱讀課文了解孔子學琴的幾個階段,感悟孔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中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我帶領孩子們一起理解,但是忽視了詞語應該在語言環境中去理解,不同的語言環境詞語的.意思也會有所不同。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孩子多說,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最後昇華主題後還可以適時的讓孩子根據板書來概括主要內容這樣孩子就會更深的領會文章的主題。談感受可以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採用對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並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質靠近,進一步學習孔子的好品質。從文化知識的學習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總之要不斷去探索,學習交流,汲取優良的經驗,改進教學方法,爭取做一名合格的靈魂工程師,既教書又育人,讓下一代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