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蘆花蕩》的教學反思

《蘆花蕩》的教學反思

《蘆花蕩》的教學反思

  《蘆花蕩》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孫犁寫的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說。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蘆花蕩裡,一個年近六十的乾瘦的老頭子的“英雄的行為”,顯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孫犁的大多數小說一樣,散文化的結構,詩化的語言是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本節課我重點放在對〈蘆花蕩〉的人物形象分析上:重點強調刻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分小組討論,自主交流成果,我再加以評點。 全班討論歸納出老頭子的主要性格特點,板書在黑板上。

  對於小說分析人物形象,我們一直採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這節課中學生也時有精彩的回答,可是仍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學生對人物分析往往是侷限於某一處,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對人物的形象分析總是零碎的。我說是自信自尊,你說是智勇雙全,他說是老當益壯。學生的困難在如何全面認識、客觀評價小說中的人物。其次,課上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因為課堂有限,那麼大部分的同學在這堂課中就是傾聽。傾聽同學的發言,傾聽老師的總結。幾十分鐘一直在傾聽。所以有的同學走了神,有的同學做了小動作。

  因為學生習慣了,反正上課老師總要說,總要總結的。自己既不發言,也無須思考,只要聽就行了。長此以往,不願預習、不願思考、不願舉手的人就多了。從課堂來看,學生髮言的面並不大。

  總之,從本節課看來,一堂課的目標設定、重點難點的確定都不應只是老師依據教材來定,而應依據學生認知教材的情況來定。一節課的教學效果也不應只看課堂上那個別的精彩的師生互動,而應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最終有了多少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