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身具體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課堂教學,反饋資訊、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的重要過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1

  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家庭基本上只有一個孩子,四個老人兩個家長,一家六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養尊處優已經習以為常了,一個個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說不得,打不得。家長們對孩子是這樣捧在手裡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人說:勤母出懶女,惰師出勤徒。乍一聽這句話有些好笑,但細細思考卻也是不無道理。現在的孩子不夠勤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太“勤快”了。比如孩子吃飯比較慢,父母在旁邊乾著急,求爺爺告奶奶,誇張一點的為了喂孩子吃幾口飯從家門口一路追到幾里外,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場景。於是,時間一長,孩子每次吃飯就形成了習慣——慢慢吃,吃飯是遊戲!孩子學穿衣服褲子,剛掙扎了幾下,父母一心疼,穿什麼呀!我來幫你,我來幫你!一來二去,孩子到頭來也學不會穿衣服褲子,因此孩子的自理能力教育就這樣給落下了。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在家庭中所缺少的自理能力教育,今天(10月18日)下午我結合我們小班語言中的一課《我是好孩子》在我們班開展了《我是好孩子》的教學,以下是我透過這次活動的幾點反思:

  在活動目標上,我制定了三點: 1、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能夠主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2、學習詞:自己;兒歌::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我是好孩子,自己穿衣服。同時引導小朋友們學說“我是好孩子,自己……”3、學會自己扣扣子,穿鞋。在活動中這三點目標均有達到,由於有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和大班小哥哥的表演,因此孩子們都比較的感興趣。

  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了幾點優缺點:1、首先我先利用談話來引入,同時播放音樂,讓小不點哥哥表演來創設情境,引導孩子認識我們要像小不點一樣,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這樣才是好孩子。並在小結時表揚小不點使學生們產生一種共嗚,我也婪做好孩子。2、我之後請小不點來帶領大家學習《我是好孩子》兒歌並有動作表演更加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3、在表演示範和指導後,就讓孩子們去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扣扣子穿鞋,雖然有些孩子做的有點困難,但在老師的幫助下也做得很好,增強了孩子們的信心,產生 “我也會扣釦子和穿鞋,我也是好孩子了”的心理,但是我覺得在實際操作中,不止是扣扣子穿鞋,也可以適當的多延伸一些,比如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等,這樣不僅可以得到一個經驗的提升,也可以增加難度,孩子會更加的感興趣。

  今天的這個活動孩子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只是在進行操作方面時的常規還需要加強。透過這樣的活動,不止能夠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從小教育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2

  中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他們能獨立理解一些情節簡單,並且貼近生活場景的故事,而《誰是好孩子》正是這樣一個故事。乘車、讓座位這些場景都是孩子們在生活中時常看到的,所以很容易讓幼兒接受。

  一、繪本內容概述

  這個故事講述了三隻小猴在乘車、讓座時表現出的不同表情與行為,這也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的,所以很容易讓中班孩子接受,透過觀察以及在共同討論中理解並判斷出誰是好孩子,哪種行為是值得學習的。這對是非道德觀逐漸形成中的中班孩子來說,非常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二、活動過程分析

  1.開始部分—— 乘車經驗交流

  我以乘車的遊戲開始匯入課題,孩子的'興趣是得到了很好的激發。

  2. 觀察圖片,引入主題——請幼兒仔細觀察,並會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圖片內容

  活動中,我就採用了大圖書的形式簡要理解故事內容。其中要求幼兒觀察圖中小猴子的表情、神態、動作等,並讓幼兒猜測小猴子的語言、行為。判斷是否正確,並在學習表演的基礎上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當我觀察到到車上來了一位猴爺爺的這張圖片時,我問孩子們: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喜歡動腦筋的孫維剛小朋友說:“我會把座位讓給老爺爺,我自己拉著汽車上把手。”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孩子肯定有過這樣的乘車經驗,在他的帶動下,其他的孩子也紛紛講述著如何讓座,此環節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中的第三環節,教師帶幼兒完整欣賞故事部分,我採用的方法是:教師播放一段輕鬆的音樂,請幼兒一起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聽老師翻閱大繪本講述故事,以便達到鞏固理解故事內容的作用。音樂的烘托,使得整個活動氛圍創設較好。

  3. 活動延伸——討論怎樣做個好孩子

  最後我設計的是一個延伸活動,讓幼兒說說身邊的好孩子。這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亮點,孩子們都能說出自己認為好孩子應做的行為,並大膽地說出我們身邊的好孩子。希望以他們為榜樣,自己也成為好孩子,孩子們的興致高漲,都以自己也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為驕傲。

  雖然課中存在著一些不足(如開始部分的遊戲中穿插老奶奶或老爺爺也來乘車,讓孩子提前感知讓座,或許效果會更明顯;小猴子的正面行為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加以鞏固,但反面的行為最好避免),但我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平時,我們教師選材就要多側重於材料的適用性及趣味性,這樣,孩子才能在玩中學到知識、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3

  《我要做好孩子》是一本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書。在這節閱讀彙報課中,我透過簡說故事感受,既而透過和學生交流感受,詳細為金鈴畫像,讓孩子在心裡建立了一個模糊的 “好孩子”的印象,並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其間透過讀親子共讀讀後感、小記者採訪、說說心裡話三個環節和聽課老師的互動,讓孩子們的認識逐步深入、對“好孩子的標準”的認識也逐步多元化。最後又進行讀寫結合,讓孩子們透過模仿創作一首小詩《我要做好孩子……》,將心中澎湃已久的激情完全迸發出來了。孩子們寫得真的特別好,充滿童貞童趣, 這樣的交流,學生所汲取的“營養”,是個人淺層次的閱讀遠遠達不到的,連在座的老師也感慨於他們文學水平的高明。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高明不高明的問題,孩子們不過是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罷了。

  我想:不管怎樣,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開展課外閱讀,最終還是要歸於課內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的提高。因此,我們應努力引導學生樂讀、勤思、多寫。而在此過程中,如果老師能夠走在前面,融入其中,要學生讀,先自己讀,要學生說感受,自己先寫寫隨感,那麼推薦給孩子們,給孩子們交流時,自己也能有話可說,有據可循了。

  在這段我和孩子們一起浸在濃濃書香的日子裡,和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在喜悅裡沉醉,在挫折中長大。透過這本書的閱讀,讓我們感覺到,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洗禮。如何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必須把握好課外閱讀的每一個環節,慎重地選擇、有效地指導、合理地運用,讓每一次閱讀都紮實有效,這將影響孩子一生的閱讀品味、能力,為他們能飛向更高的天空提供強健的翅膀。

  《我是好孩子》教學反思4

  這是一首語言和社會相結合的兒歌,在學習理解兒歌內容的同時,也對幼兒的自理能力的培養和多做積極有益的事情有教育作用,意在懂得長大了要多做點積極有益的事情,同時在兒歌中讓幼兒感受“子”字兒歌富有韻律的特點,學習平、翹舌音。

  在活動中幼兒能夠仔細觀察幼兒用書中圖面的內容,並能用完整的語句進行描述。在活動中幼兒能配上快板的節奏念兒歌,並且透過念兒歌發現每一句的最後都有一個“子”,發現了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奧秘。在活動最後幼兒能積極回憶日常活動中做過有益的事情,並能夠運用兒歌的特點進行創編,頗有趣味。

  但在學習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幼兒對“子”的韻腳感興趣,念起來也很有勁,其他的句子學習就不如這個了,導致在朗誦的時候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在今後類似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在安排學習過程中除了重點學習外,對其他的部分也不能忽視,也要考慮到教學的方式方法。

  快板是一種很有趣味的兒歌形式,透過這樣的形式能激發幼兒朗誦兒歌的興趣,在這樣的活動中,讓幼兒更加樂意去做一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