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一定要爭氣教案教案

一定要爭氣教案教案

一定要爭氣教案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定要爭氣教案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基礎、期末、考試、平均、廁所、努力、教授、一項、需要、技巧、震動、不聲不響、再三請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童第周“一定要爭氣”、勤奮學習、敢於實踐的精神,激勵自己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一)匯入

  今天,我們學習第26課:一定要爭氣。

  (二)初步感知

  1.自讀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理解部分生詞。

  3.想一想,課文講了童第周的幾件事?分別是在哪幾個自然段講的?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學習。

  ①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及新詞:

  基礎期平均成績退學耐心

  鑽研發憤努力末瞧不起實驗需要

  ②要理解的生詞:

  資助耐心嘗試偏僻震動

  ③指名讀每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講了童第周的幾件事?

  明確:兩件事

  ④設問:課文講了幾次“要爭氣”的'事?分別都是在哪幾自然段講的?

  明確:課文寫了兩次“要爭氣”,第一次“要爭氣”是在課文的1-3自然段講的;第二次是在4-6自然段講的。

  設問:這兩次“要爭氣”,童第周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來的?重第周又是怎樣去爭氣的呢?請同學們繼續思考這個問題。

  (四)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最後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童第周“一定要爭氣”、勤奮學習、敢於實踐的精神,激勵自己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步驟: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6課《一定要爭氣》。

  (二)上節課,我們還有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1.指名讀問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各自讀一讀課文,再把自學的情況在組內彙報。

  3.全班交流

  (1)總結討論情況;

  (2)我們看童第周的第一次爭氣,也就是課文的1-3自然段。

  ①指名讀,其他同學再次思考:童第周第一次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一定要爭氣的?說說你的理解。

  ②引導學生從以下的詞句中談自己的理解。

  A童第周是在家裡很窮,學習跟不上,後經過努力,成績終於趕上來的情況下,想到一定要爭氣的。

  設問:哪些詞語說明童第周的家裡很窮?具體談一談。

  你又是怎樣理解童組周學習跟不上的呢?畫出有關句子進行理解。

  B童第周是在學習差,校長讓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勉強讓他試讀後,經過努力,成績終於趕上來的情況下,想到一定要爭氣。

  設問:“再三”是什麼意思?他“再三請求”說明了什麼?

  C童第周是在開始學習差,但經過半年的努力,克服困難,學習成績都不錯的情況下,想到“一定要爭氣”的。

  設問:童第周是怎樣努力學習,也就是說怎樣爭氣的?

  明確:“發憤、天沒亮讀外語、夜裡看書、半年努力”

  ③小結:看來,童第周在自己家裡窮,文化基礎差的情況下,透過發憤學習,終於把成績趕上來了,確實為自己爭了氣。

  ④此時的童第周是怎麼想的呢?齊讀童第周心裡想的話。

  一定要爭氣。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

  ⑤設問:童第周第一次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一定要爭氣的?

  ⑥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4-6自然段。

  ①指名讀,其他同學再次思考:童第周第二次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一定要爭氣的?

  ②留學在外的童第周為什麼被人瞧不起?此時童第周心裡想些什麼呢?

  明確:一定要爭氣。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笨。外國人認為很難辦的事,我們中國人經過努力,也一定能辦到。

  ③小結:童第周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刻苦鑽研,終於獲得了成功,為中國人爭了氣。

  ④設問:童第周第二次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一定要爭氣的?

  ⑤指導感情朗讀。

  4.童第周兩次成功後,想到的話,不同的詞用紅筆寫。理解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絡。

  (1)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讀一讀這兩段話。

  (2)找一找這兩段話哪些詞寫得一樣,哪些不一樣?

  (3)議一議,想一想,為什麼這麼寫,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絡?

  明確:“爭氣”的含義是共同的,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第二次爭氣要比第一次更深一步。

  5.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示?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2、3題

  2.預習《不懂就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