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5篇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合作遊戲的方式,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在圖形的移動、翻轉、拼接中,體驗圖形變化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將不同數量的三角形拼搭、組合成新的圖形難點:嘗試將12個三角形裝入盒子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並會正確命名;幼兒有圖形拼搭的經驗。

  材料準備:圖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幾何圖形底板三個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磁性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說說圖形(目的: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①展示圖形卡片,幼兒指認並正確說出它們的名稱。

  ②提問:這裡有許多圖形卡片,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豐富:平行四邊形)

  ③關鍵提問:轉動圖形卡片,你還認識卡片上的圖形嗎?(邊說邊變換圖形的方向)

  ④教師小結:原來轉動卡片,圖形的方向改變了,但形狀是不會改變的。

  二、拼搭圖形(目的: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遊戲:圖形碰碰樂

  玩法:根據兒歌指令,用相應數量的三角形拼搭組合出新圖形。

  兒歌:碰碰樂、碰碰樂,X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規則:

  ①聽清楚“幾個三角形碰碰樂”。

  ②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必須全部“碰”

  (重合)在一起。

  ③三角形“碰”在一起後,馬上回到坐位上。

  2、第一次遊戲(2個三角形碰碰樂)

  ①師幼一起念兒歌進行圖形拼搭

  ②拼搭後交流,教師記錄拼搭的結果

  ③關鍵提問:你用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呀?你是怎麼碰出來的?還能碰出什麼圖形呢?

  ④教師總結:原來2個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那麼多和自己不一樣的圖形。(一個正方形、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3、第二次遊戲(4個三角形碰碰樂)

  ①關鍵提問:你們覺得多幾個三角形碰在一起,會碰出什麼圖形呢?(鼓勵幼兒猜測)

  ②兒歌:碰碰樂,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③師生共同記錄拼出的圖形

  ④關鍵提問:4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

  ⑤小結:真神奇,4個三角形轉轉轉,能碰出這麼多的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

  追問:那如果用5個三角形、6個三角形碰在一起,會碰出什麼圖形呢?我們到區域裡再去試試。

  三、圖形回家(目的:運用圖形拼搭經驗解決問題)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底板各一個)

  ①問題情境:三角形玩遊戲玩累了,它們想回家了,可是這裡只有一個,才是12個三角形的家。要把這12個三角形不多不少、全部送回一個家,你們覺得哪一個是它們的家?請說說理由。

  ②教師小結:大部分小朋友都認為xxx形是12個三角形的家;也有的認為是xx形(或xx形),我們來試一試吧。

  ③幼兒一個接一個,輪流將三角形送進“家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小結:三角形的家太大,再多幾個才行;正方形的家又太小

  12個三角形住不下;長方形不大不小正好是12個三角形的家。

  活動延伸:

  原來長方形才是12個三角形的家,那其它的圖形,比如梯形、平行四邊形行,它們可以是12個三角形的家嗎?

  待會老師會這些遊戲材料,放到區域裡,小朋友接下來還可以再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在我的引導下探索各種形狀的組合。活動第一環節我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透過“轉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徵的認識,併為後續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但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對平行四邊形沒有足夠的認識,經我一再的引導後,只有個別幼兒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第二環節中我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佈遊戲規則,為的是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在4個三角形拼搭的過程中,我引導了兩次,但兩次遊戲後孩子們拼搭的結果只有三種,這也是我比較困惑的地方,該如何引導呢?在執教時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孩子們繼續拼搭下去,只引導他們活動結束後再去試試能不能拼出其他圖形

  標籤:中班數學遊戲有趣的圖形教學設計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圖形是能變化的。

  2、能用圖形拼貼出不同的造型。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點:知道圖形是能變化的

  活動難點:能用圖形拼貼出不同的造型

  活動準備:

  圖形組成的機器人、圖形拼貼的各種造型、小狐狸背景圖,不同形狀的紙若干(大、小)、白紙、固體膠。

  活動過程:

  1、出示圖形娃娃,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份禮物,你們想看嗎?(出示機器人)你們覺得它們有趣在什麼地方?(幼兒回答)有些什麼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梯形半圓形)根據幼兒的回答,找個別幼兒貼出相應形狀的紙。

  2、引導幼兒發現圖形是多變的,並進行操作。

  (1)師:這些圖形除了能拼出有趣的娃娃,它們還會變魔術呢!小朋友想看嗎?變魔術:先出示一張正方形紙,全體閉上眼睛念:叮噹法術變變變。(教師把正方形紙對角折)

  (2)提問:你知道是怎麼變的嗎?(幼兒討論後回答)請一位幼兒上來變一變。你能不能把這張正方形紙變出其它圖形呢?(請2———3名幼兒示範)

  (3)全體幼兒玩遊戲:變魔術。

  師:小朋友想不想做魔術師呀?請你從籃子中拿一張紙,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然後再來變一變,比一比哪個魔術師最能幹,變出的圖形是跟其他人不一樣的。(遊戲後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是怎樣變的,並相互介紹)

  3、引導幼兒用圖形拼貼各種造型。

  師: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看,誰來和我們做好朋友了?(小狐狸)它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他還給你們帶禮物了,小朋友看一看並說是有什麼圖形拼成的。今天是我們和小狐狸第一次見面,小朋友想不想送點禮物給他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不同形狀的紙,小朋友可以用它們拼出各種不同的動物和玩具。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請部分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5、在音樂聲中,幼兒送禮物給小狐狸。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識別和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數來描述圖形。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過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三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固體膠。

  2.ppt幾何圖形拼組成的圖片

  3魔術箱、魔法棒。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手指遊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圖形王國去,那裡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遊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

  "2.中間部分: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1)遊戲:摸一摸"魔術箱"。

  師:"小朋友們,圖形王國到了,圖形王國裡有一隻奇妙的箱子,你們看,就是這隻魔術箱。(出示魔術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麼秘密?好了,我們來看看這隻魔術箱會給小朋友們變

  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對幾何圖形有著濃厚的興趣。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並掌握有關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滿足幼兒探索發現、嘗試創作的慾望,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並能按標記分類。

  2.透過情景遊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活動準備:

  1.學會各種圖形

  2.自制的小路,以及相關的石頭。小籃和幼兒人數相同

  3.音樂磁帶

  4.自制圖表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你們看前面有許多的圖形小石頭,朱老師要我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撿起來放在籮筐裡。我們大家快點撿吧!(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要求:“朱老師要請我們小朋友講講你喜歡的石頭是怎麼樣的?”

  5.引導幼兒大膽的介紹自己所撿石頭。(顏色,形狀)如果幼兒有講錯的可以請全體幼兒幫忙糾正。

  (二)鋪石頭:

  1.後面有條小路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我們怎樣才能幫它給填平?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的填到坑中。

  3.出現問題:“石頭沒有了,但坑還沒填平,怎麼辦?”

  4.讓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發現:可以將半個圖形拼成一個圖形。感知圖形轉換。

  5.讓幼兒以自由組合的方式去桌子上進行操作(圖形轉換)

  6.幼兒操作完畢請個別幼兒結合自己的操作進行講述。

  7.教師對幼兒的講述進行總結,示範講述圖形的轉換關係並在圖表中表示出來。

  8.讓幼兒根據圖形轉換關係再次去填小路,填完後離開活動室。結束本次的教學活動。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5

  一、教學內容概述

  1.《有趣的圖形寶寶》是中班主題《大地媽媽》、《蓋房子》中相結合的一節生成教學活動。

  2.本教材是西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活動課程。

  3.圖形是隨處可見的東西,幼兒經常在家或幼兒園裡觀看光碟,光碟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為了能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現象和費舊物的利用價值,並提供觀察和探索的空間,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便圍繞光碟設計此活動。

  二、教學目標分析

  1.充分讓幼兒親近圖形,感受圖形的特徵,增強幼兒對圖形的好奇心。

  2.能夠根據老師的指導,區分圖形並送圖形寶寶回家。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動手操作、創造、體驗合作的能力。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幼兒天生活潑好動,極賦模仿與創造能力。

  幼兒的教育內容必須從淺、表、粗、趣入手,樹立並努力實踐全面教育的觀念,努力整合多種教育內容的整體影響,提高教育質量,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本活動中,我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基本理念,採取了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策略有效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合作、探索等能力。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為幼兒創造機會,如:看一看、做一做、說一說等活動,使幼兒不斷參與活動,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發展。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幼兒學習資源:

  自制圖形拼圖卡;小蘑菇房子;音樂。

  教師材料: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發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袋子,你們想知道里面藏著什麼秘密嗎?

  2.教師邊念兒歌邊出示圖形娃娃,讓幼兒說其名稱及特徵。

  二、自由探索、操作、教師指導1.個別嘗試師:誰能來試試幫圖形娃娃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師適時引導啟發,激發幼兒動腦思考)師:你的方法真不錯!幫圖形娃娃找朋友的方玩多不多?

  2.幼兒自由探索實踐師:還可以怎樣找呢?大家都來玩一玩,看看誰的方法多!(教師觀察,幼兒遇阻或出現問題是參與或提示,鼓勵幼兒探索多種方法,利用幼兒的方法進行互相啟發,激發幼兒多思考多創造,並留意合作的幼兒。)3.交流演示師:你找了幾種方法?誰來演示你的方法?(教師請想法多樣,方法奇特的幼兒做教多的講解和演示,激發幼兒大膽創造想法。)三、合作探索遊戲1.以談話引入,激發興趣師圖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也來玩一玩找朋友的遊戲吧!(激發幼兒合作遊戲的慾望。)他和夥伴合作玩的好嗎?你想和夥伴怎樣玩呢?

  2.幼兒合作探索玩法師: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胸卡,四處散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邊拍手邊找自己胸卡上一樣的幼兒拉手成為好朋友。(教師觀察幼兒,適當幫助沒有夥伴的幼兒,給遊戲受阻的幼兒以幫助和啟發)3.交流遊戲情況師:誰來講一講,你是怎麼找到你的好朋友的?(教師對幼兒的交往和玩法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幼兒大膽交往,大膽體驗。

  七:拓展延伸師:

  小朋友能用顏色、大小、形狀來區分圖形寶寶,真實太棒了!那麼,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圖形寶寶請你去研究一下好嗎?(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和研究的慾望)設計意圖:

  幼兒透過認識和區分,感受到圖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也及時教育幼兒,在生活中多多觀察。這樣,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而延伸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八、教學評價

  設計活動中我為幼兒創造了各種機會,使兒童不斷體驗成功。成功經驗的積累,使幼兒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從而增強其自信心,也更加激發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幼兒活動星級自評表班級:中(二)班 幼兒姓名:

  活動中的表現★★★★★★感到活動有趣嗎?

  與夥伴交流了嗎?

  老師表揚你了嗎九、總結和反思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在遊戲中熟悉圖形,把圖形融入幼兒日常生活;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使幼兒從中發現生活中的趣味,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細心的觀察生活,用更加有趣、更加快樂的眼睛去看待生活。

  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較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死學,不硬背,實踐才是硬道理,結合實際,學以致用,讓幼兒的興趣跟著豐富有趣的活動環節走,遊戲中學知識,學習中有快樂。活動結束後,幼兒精神愉悅,多種能力得到了鍛鍊。

  2、整個活動密度適中,節奏穩定,形式多樣,環節設計合理,層次分明,動靜結合,很好的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3、整個教室的情景佈置非常豐富,最大可能的利用了空間,讓幼兒在其中穿梭、流連,新奇層出而不至乏味。既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對後面的活動環節充滿期待。

  4、整個活動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最大限度的給了幼兒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自由的說,開心的玩,盡情的想象,大膽的創作,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與肯定,幼兒的自信油然而生。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三、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係。

  四、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五、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撿自己喜歡的顏色、形狀的石頭。"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遊戲:按標記舉"石頭"。(分類練習)

  (二).幼兒操作--鋪"石頭"

  (1)談話引入。

  大家撿到了那麼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提出幾點要求:

  ①要把"坑"填滿。

  ②不要用太多的膠水。

  ③遇到問題動腦筋想辦法,找夥伴幫忙。

  (3)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嵌入相應形狀的"坑"裡。

  (三).開動腦筋--拼"石頭"

  (1)丟擲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沒有鋪好的,該怎麼辦?

  (2)幼兒再次操作

  (3)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拼在一起鋪平地上的"坑"。

  (4)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四)、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遊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並說說踩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

  2)遊戲重複2~3次。

  六、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也是這種形狀。

  七、活動反思:

  《有趣的平面圖形》教學目標是透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半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正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六種圖形。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圖形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這六種,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透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要幼兒利用圖形拼貼不同物體,教師出示已準備好物體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透過讓幼兒摸一摸,透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六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另一種是遊戲變魔術匯入,教師透過魔術變出六種圖形,然後透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六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匯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遊戲的方法具有神秘感,並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後發現,我們設定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後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於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根據活動目標,我除了運用遊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徵,透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徵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透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徵。這樣在最後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後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給我收穫更多。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7

  教學目標

  1、充分讓幼兒親近圖形,感受圖形的特徵,增強幼兒對圖形的好奇心。

  2、能夠根據老師的指導,區分圖形並送圖形寶寶回家。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動手操作、創造、體驗合作的能力。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本活動中,我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基本理念,採取了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策略有效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合作、探索等能力。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為幼兒創造機會,如:看一看、做一做、說一說等活動,使幼兒不斷參與活動,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發展。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幼兒學習資源:

  自制圖形拼圖卡;小蘑菇房子;音樂。

  教師材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發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袋子,你們想知道里面藏著什麼秘密嗎?

  2、教師邊念兒歌邊出示圖形娃娃,讓幼兒說其名稱及特徵。

  二、自由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1、個別嘗試師:誰能來試試幫圖形娃娃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師適時引導啟發,激發幼兒動腦思考)師:你的方法真不錯!幫圖形娃娃找朋友的方玩多不多?

  2、幼兒自由探索實踐師:還可以怎樣找呢?大家都來玩一玩,看看誰的方法多!(教師觀察,幼兒遇阻或出現問題是參與或提示,鼓勵幼兒探索多種方法,利用幼兒的方法進行互相啟發,激發幼兒多思考多創造,並留意合作的幼兒。)

  3、交流演示師:你找了幾種方法?誰來演示你的方法?(教師請想法多樣,方法奇特的幼兒做教多的講解和演示,激發幼兒大膽創造想法。)

  叄、合作探索遊戲

  1、以談話引入,激發興趣師圖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也來玩一玩找朋友的遊戲吧!(激發幼兒合作遊戲的慾望。)他和夥伴合作玩的好嗎?你想和夥伴怎樣玩呢?

  2、幼兒合作探索玩法師: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胸卡,四處散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邊拍手邊找自己胸卡上一樣的幼兒拉手成為好朋友。(教師觀察幼兒,適當幫助沒有夥伴的幼兒,給遊戲受阻的幼兒以幫助和啟發)

  3、交流遊戲情況師:誰來講一講,你是怎麼找到你的好朋友的?(教師對幼兒的交往和玩法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幼兒大膽交往,大膽體驗。

  拓展延伸師:

  小朋友能用顏色、大小、形狀來區分圖形寶寶,真實太棒了!那麼,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圖形寶寶請你去研究一下好嗎?(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和研究的慾望)設計意圖:

  幼兒透過認識和區分,感受到圖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也及時教育幼兒,在生活中多多觀察。這樣,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而延伸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教學評價設計

  活動中我為幼兒創造了各種機會,使兒童不斷體驗成功。成功經驗的積累,使幼兒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從而增強其自信心,也更加激發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反思:

  1、不死學,不硬背,實踐才是硬道理,結合實際,學以致用,讓幼兒的興趣跟著豐富有趣的活動環節走,遊戲中學知識,學習中有快樂。活動結束後,幼兒精神愉悅,多種能力得到了鍛鍊。

  2、整個活動密度適中,節奏穩定,形式多樣,環節設計合理,層次分明,動靜結合,很好的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3、整個教室的情景佈置非常豐富,最大可能的利用了空間,讓幼兒在其中穿梭、流連,新奇層出而不至乏味。既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對後面的活動環節充滿期待。

  4、整個活動師生互動配合默契,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最大限度的給了幼兒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自由的說,開心的玩,盡情的想象,大膽的創作,再加上教師的鼓勵與肯定,幼兒的自信油然而生。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1、由於公開課的時間限制要求,最後幼兒在遊戲找朋友中有個別幼兒未完成遊戲。

  2、透過這次活動,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學法對教師的工作和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感到了自己教學機智的不足,所以,我今後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積極進取,博採眾長,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和組織教學的靈活性。

  所以整個活動中,我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了學科間的整合,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透過情境激趣,動手實踐,探究創新來培養使幼兒終身受益的學習品質,在活動過程中我始終以平等民主的姿態與兒童目光對接,儘可能對其開展綠色教育,努力使幼兒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並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透過情景遊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遊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麼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裡。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麼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裡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遊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並說說踩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

  2、遊戲重複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裡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並列出圖表。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對幾何圖形有著濃厚的興趣。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並掌握有關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滿足幼兒探索發現、嘗試創作的慾望,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掌握,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透過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創造性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重點難點

  1、說出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

  2、能否與同伴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1、場地準備:

  在地面上用即時貼貼一個大圓、一個大三角形、一個大正方形。

  2、物質準備:

  (1)、圓形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餅乾、糖果等。

  (3)、幾何圖形(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4)、貼有圖形標記的小椅子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看一看、講一講,加深對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的認識。

  “圖形寶寶要和我們一起玩遊戲,猜猜是誰呢?”

  (1) 第一個圖形寶寶有三條邊、三個角,是誰?(三角形)

  (2) 這個圖形寶寶圓溜溜的,是誰?(圓形)

  (3) 這是什麼寶寶,長得什麼樣的?(正方形)

  二、遊戲:作客。

  教師以圖形寶寶的身份與幼兒做遊戲。邀請幼兒去各個圖形娃娃家作客。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到圖形寶寶家去作客吧!來,先讓我們一起學小兔跳到圓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跳到圓形中去)再讓我們一起學小雞走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走到三角形中去)最後我們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兒一起跑到正方形)

  三、遊戲:寶寶請客

  教師創設遊戲情節:圖形寶寶邀請小朋友吃東西,把幼兒帶到有圓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三角形的桌子的地方。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圖形寶寶家的桌子有哪些形狀呀?(幼兒回答)

  教師:“桌子有了,椅子還在那邊,要請小朋友搬過來,有一個要求:圓形的桌子旁要放有圓形標記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有三角形標記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有正方形標記的椅子。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吧!(幼兒動手搬椅子,分別把它們放在相應的桌子四周。)

  (2)品嚐圖形寶寶準備的食品(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餅、糖果等)

  先看看、說說有哪些圖形的食品,聽老師口令拿相應圖形的食品

  四、遊戲:送禮物

  教師:“圖形寶寶邀請我們來做客,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們每人送一個大蛋糕給它們,不過,圓形娃娃喜歡吃圓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歡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歡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錯了,娃娃會不高興的。 (用兩個半圓形拼成一個圓形、用兩塊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用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五、和圖形寶寶告別,小結並結束活動。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活動,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橢圓形的認識,學會按形狀進行分類。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各種形狀,能用不同形狀的圖形進行拼圖,培養幼兒的想象、動手及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大積木若干;圖形塑膠片若干、分類籃:大的六個、小的九個;圖形標誌各一個。

  2、各種圖形頭飾一個;圖形掛飾每人一個;地上畫各種形狀的圖形;三用機、音樂磁帶。

  3、圖畫紙、漿糊、小碟、各種形狀的圖形紙片、鉛筆、水彩筆;小抹布;大積木;各種形狀的玩具。

  活動過程

  1、 以“為小白兔蓋房子”引入課題,鞏固對各種形狀的認識。

  師:“剛才小白兔打來電話,說:一場大火把它的房子給燒了。哎喲!天氣這麼冷,小白兔沒有地方住,怎麼辦呢?小朋友快幫它想想辦法吧!”引導幼兒說出為它蓋房子。“老師準備了一些磚頭,請三個小朋友用它們蓋一座房子,其他的小朋友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是用什麼形狀的磚頭蓋房子的。”

  (1)、幼兒用積木搭房子。

  (2)、說一說房子是由哪些形狀的磚頭蓋的?

  師:“房子蓋好了,真漂亮!我們打個電話告訴小白兔,好嗎?”

  2、 學習按形狀的不同進行圖形分類。

  以幫圖形媽媽送圖形娃娃回家,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請小朋友將小籃裡各種形狀的圖形娃娃放在貼有圖形標誌的大籃裡。

  (2)、檢查各籃的圖形是否分得正確。

  3、透過遊戲,繼續進行分類練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玩“圖形娃娃找媽媽”遊戲。

  玩法:老師分別戴上不同形狀的圖形頭飾,扮成不同的圖形媽媽。幼兒戴圖形項鍊扮成圖形娃娃。遊戲開始時,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表演。音樂停後,老師戴上一種圖形頭飾,說:“是我的孩子,快到媽媽身邊來。”戴著與圖形媽媽形狀一樣的項鍊的幼兒就到媽媽身邊來。遊戲輪流進行。

  (2)、玩“找圖形房子”遊戲。

  玩法:幼兒互換項鍊,找到與自己所扮的圖形娃娃形狀一樣的房子,並躲在房子裡休息。然後,出來玩一會兒,再回到自己的房子裡。

  4、說一說教室裡、幼兒園、家裡的東西都有哪些形狀。

  5、分組活動:

  [page_break]

  (1)、紙上拼圖。

  (2)牆上拼畫。

  (3)蓋“房子”。

  活動結束:

  完成拼圖任務的幼兒到“房子”裡玩各種形狀的玩具,並向家長介紹玩具的形狀。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複習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2、透過對比,感知半圓形和橢圓形的基本特徵,並能進行區分。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教師用:

  1、多媒體課件。

  2、圓形卡片(認識半圓形用)。

  幼兒用:

  1、幼兒人手一份半圓形、橢圓形卡片。

  2、幾何圖形拼組成的圖畫幼兒人手一份,記號筆。

  3、幾何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1、以猜謎的形式複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基本特徵。

  師:先來猜幾個謎語好不好?

  (1)師:“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猜一個圖形”。

  “你怎麼知道是三角形的?”

  引導幼兒說出三條邊、三個角。

  (點選課件出現三角形)

  (2)師:“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強。這是什麼圖形?你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說出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點選課件出現正方形)

  (3)師:“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還能跑。這又是什麼圖形呢?真聰明,又對啦!”(點選課件出現圓形)

  2、認識半圓形和橢圓形。

  師:“除了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還有兩個圖形要來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先認識一下。”

  (1)點選畫面,出現半圓形。

  師:“這是什麼圖形?”(半圓形)“恩,圓形的一半,我們叫它半圓形”。(教師用圓形折給幼兒看)

  “我們教室裡有半圓形嗎?”

  “你們還在哪裡也見過半圓形?”

  幼兒討論。

  (2)點選畫面出現橢圓形。

  師:“這是什麼形狀?”

  “它跟圓形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橢圓形?”(幼兒結合生活講一講)。

  3、遊戲:小動物找家

  點選畫面,出現兩隻正在哭的小動物。

  師:“小奶牛和小豬怎麼了,他們為什麼哭呀,我們來問問小精靈她一定知道。”

  播放課件內容提出操作要求。

  幼兒找到相應的圖形舉起來。

  師:“看他們找到家後多開心,表揚表揚自己。”

  4、操作:找圖形

  師:“看看這是什麼?(房子)哇!我們來找一找,這幅圖由哪些顏色的圖形組成的?”

  (1)認識記錄表

  師:“這個表格是什麼意思?對了,它是一個記錄表,我們要把找到的圖形的數量記錄在相應的表格裡。”

  (2)教師示範

  師:“就像這樣,要是你不會寫數字,可以用點子來表示。”

  (3)幼兒操作

  師:“老師為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兩幅圖形拼畫,想不想也來找找。那好輕輕拿好一張紙和一支筆開始吧。”

  (4)集體驗證。

  師:“誰來說說你找到了什麼圖形,有幾個。”(課件驗證)

  活動延伸:圖形變變變

  師:“剛才那些圖形拼畫漂不漂亮,那你們能不能用圖形也拼出美麗的圖案來?真的嗎,那好,我們這裡有(引導幼兒說出圖形名稱)現在我們就用這些圖形來拼一拼,比比誰拼得好。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2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興趣,能尋找出生活中與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實物,並能按形狀進行分類。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

  二、活動準備:

  1、幼兒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熟悉音遊《找朋友》

  2、佈置“圖形樂園”,投放圖形掛卡及其相似實物

  3、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白紙、、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在《藍精靈》的音樂中,帶領幼兒到圖形樂園尋找小熊寶寶贈送的禮物,激發幼兒探索圖形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小熊寶寶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小禮物,讓我們到圖形樂園裡去找一找吧!”

  (“找禮物”遊戲的開場白一出,令全體幼兒對即將參與的活動充滿了好奇、期待與嚮往,這種輕鬆、積極的心理環境的營造是幼兒主動、興趣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找到了什麼禮物,它是什麼形狀的。 並與同伴玩一玩、比一比自己的禮物,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數一數正方形、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等。

  (幼兒在“圖形樂園”中,自由地找到“禮物”後,都自發地翻來覆去地看,有的迫不急待地掛到脖子上向他人展示;有的激動地與同伴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發現……(教案:)他們以欣喜盡情宣告:枯燥的圖形特徵的複習活動,已變成了幼兒與同伴,幼兒與物質之間相互作用滲透、探索發現、體驗交流、分享快樂的有趣自主的行動,教師僅有的引導與鼓勵的語言,更充分體現了幼兒以認識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

  3、音樂遊戲《找朋友》:引導幼兒尋找身上圖形掛卡相同的“圖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後,相互手牽著手,比一比誰找的朋友最多

  音樂停止後,幼兒立即找到與自己掛卡相同形狀的房子裡休息。“噓,天黑了,請圖形寶寶都安靜地回家睡覺吧!”

  (喜歡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將數學活動與音樂遊戲科學有機地相結合,讓幼兒運用肢體語言、團結協作,進行探索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教師頗具親和力的介入,更令幼兒熱情倍增。)

  4、出示各種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相似的實物,引導幼兒把實物分別按圖形分類送回相應的房子裡,並讓幼兒說說自己把什麼形狀的物品送到了什麼房子裡。

  師:“小朋友們收到小熊寶寶的禮物高興麼?可是有些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正在傷心的哭呢,小朋友願意幫幫忙、把他們送回家嗎?”

  幼:“願意”。

  (在分類遊戲中,能力強的幼兒不僅將“相似實物”送回了相應的“家”裡,甚至還主動熱情地承擔起了給能力差的幼兒“糾錯”、幫助“一起送”的任務,(教案:)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認知結構,在擬人化的遊戲情境的支撐下,吸引了幼兒以積極、飽滿的情緒,透過比較、分析、判斷、討論等推理活動獲得新的感性經驗的同時,也滲透了對幼兒互助友愛、協作意識的培養。)

  5、鞏固活動:(1) 拼圖:用不同的圖形拼出各種實物模型。

  (教師蘊含有關數學概念屬性的材料,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製作自己喜愛的東西,運用多種感官,鞏固體驗,加深認識,並滿足了幼兒表現自我,獲得自信的價值體驗。)

  活動反思:

  本活動徹底擺脫了傳統教學教師“提問”、“灌輸”,幼兒“回答”、被迫“接受”的動口不動手的機械模式,注重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透過遊戲寓趣味性、娛樂性於枯燥的數學活動中。寬鬆的認知環境的創設,使每個幼兒都饒有興致,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償試、探索、發現等活動。

  其次,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材並制定目標,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秩序漸進地進行探索充分的條件,保障了幼兒認知過程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幼兒思維等能力的發展。

  培養“完整兒童”是現代幼兒教育的新觀念,活動設計重視幼兒認知發展的同時,關注個別差異滲透了友愛互助,交流分享,表現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質的教育培養,真正使《綱要》走進了課程,落到實處。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說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瞭解它們的異同點。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像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體,創造性的將不同的圖形組合形成新的圖案。

  3.願意結合自己對圖形的認知經驗幫助朋友解決問題,感受圖形認知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說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難點:結合自己對圖形的認知的經驗幫助朋友解決問題並創造性的將不同的圖形組合形成新的圖案。

  活動準備:

  1.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圖形,展示板若干;PPT課件。

  2.提前請家長帶幼兒在家裡找找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那些是長方形的。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雞圖片,創設“小雞去圖形王國玩”的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瞭解圖形的基本特徵。

  教師出示小雞圖片,創設小雞去圖形王國裡找好朋友玩,引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圖形的特徵。

  提問:你認識那個圖形寶寶?它長得什麼樣子?

  教師小結: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正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每條邊是一樣長的。長方形也有四個角、四條邊,它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

  (2)創設情境“幫幫雞寶寶”,引導幼兒透過數一數、折一折等方式進一步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瞭解它們的異同。

  師:迷糊的小雞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怎樣才能分出正方形和長方形,請小朋友們試一試,看看他們那裡是一樣的?那裡是不一樣的?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分享交流,教師總結提升:正方形的每條邊是一樣長的,每個角也是一樣的大的。長方形上下兩條邊長長的,左右兩條邊有點短短的,相鄰兩條邊不一樣長。

  二、創設情境“圖形寶寶捉迷藏”,引導幼兒觀察環境中像正方形長方形的物品。

  看一看,找一找小雞家裡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三、創設“圖形寶寶來幫忙”的遊戲情境,引導幼兒結合自己對圖形的認知經驗幫助朋友解決問題。

  播放課件,呈現缺少車廂的小火車、缺斜坡的滑梯和小雞的照片。提問:小雞也想坐火車怎麼辦?滑梯沒有斜坡怎麼辦?小雞的照片

  沒有相框掛不到牆上怎麼辦?

  引導幼兒結合對圖形特徵的認識請相應的寶寶來幫忙。

  小結:長方形和圓形分別可以做火車的車廂和輪子:三角形可以做斜坡讓小雞玩滑梯,正方形、長方形可以做相框,把小雞家照片掛到牆上。

  四、創設“圖形變變變”的遊戲情境,引導幼兒感受圖形組合、變化的有趣。

  教師指導幼兒操作,嘗試用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圖形組合拼擺。組織幼兒分享交流,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變出的是什麼,用了哪種圖形?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活動區裡試一試,看看這些圖形還會拼出什麼好看的圖案吧!

  課後反思:

  數學活動是一個抽象、邏輯性強的教育活動,為了讓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進行數學活動,並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接受新經驗。因此在本節的《有趣的圖形寶寶》活動中,針對新升中班的幼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但對周圍現象充滿好奇,愛觀察解決的性格特點,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出示可愛的小雞圖片,一下子抓住孩子的興趣,隨後為幼兒準備了各種顏色鮮豔的圖形寶寶,圖形寶寶的邊和角在展示時也別出心裁,透過加強色差的效果,增加了圖形變化的對比度,更加便於幼兒理解,圖形的出示也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鑑於孩子在生活中已經對正方形長方形比較熟悉了,因此我又設計了“幫幫小雞寶寶”、“圖形寶寶捉迷藏”“圖形幫幫來幫忙”“圖形寶寶變變變”等環節。好玩有趣的情境設計,幫助幼兒逐步探索,透過看一看、玩一玩、折一折等了解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基本特徵,也能幫助幼兒聯絡實際認知經驗幫助小雞朋友解決問題,讓幼兒真正達到了在快樂學習的目的。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是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透過看、說、擺等環節,以討論交流的形式,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

  從這次的活動的效果來看,小朋友已經能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瞭解了他們的基本特徵,孩子們也能用各種幾何圖形片拼擺不同的圖案,但在活動中,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在孩子回答完問題以後教師如果能更好地回應提升,效果肯定會更好。在以後的教學或活動中也應加強引導幼兒注意回答問題的完整性。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選擇(合作伙伴、各種圖形、記錄的方式)。

  2、發展觀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半圓形

  2、汽車圖形5個及各種圖形小拼圖若干。

  3、貼有圖形的帽子每人1頂。

  4、記錄筆、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觀察發現

  這幾天,小朋友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汽車,今天,老師也帶來了5輛汽車,看一看,是什麼車呀——有轎車、卡車、公共汽車、大吊車、還有火車。看看我的汽車有什麼問題?(上面有許多圖形)

  我的汽車,還有許多零件沒有拼裝好,所以今天我要請幾個朋友幫幫忙,把我的汽車拼裝好,讓我的車漂漂亮亮地開到馬路上去。小朋友,你們願意幫我的忙嗎?

  二、經驗遷移

  讓幼兒按意願每3人組成一隊後,發給每人一頂帽子,(進車間要戴安全帽,仔細看看你帽子上有哪個圖形寶寶)要求幼兒說出自己的帽子是什麼圖形。

  三、探索操作

  要求把汽車拼裝好後記錄各種圖形的總數。教師巡迴觀察,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四、交流分享

  各小組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表,說說你認為哪種記錄方法最好, 為什麼?

  五、延伸活動

  幼兒把拼裝好的汽車圖片裝飾走廊環境,體驗成功的快樂。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1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的《有趣的幾何圖形》。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示路”上面畫有大小不同圖形“土坑”若干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個小塑膠筐。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鋪石頭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鋪石頭”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朋友鋪路,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透過情景表演,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活動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二)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示路”上面畫有大小不同圖形“坑”若干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個塑膠框。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撿石頭!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麼多五顏六色的小石頭,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歡的顏色,形狀的石頭。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2.幼兒操作——鋪石頭

  (1)談話引入。

  大家撿到了那麼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提出幾點要求:

  ①要把“坑”填滿。

  ②不要用太多的膠水。

  ③遇到問題動腦筋想辦法,找夥伴幫忙。

  (3)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嵌入相應形狀的“坑”裡。

  3.開動腦筋——拼石頭

  (1)丟擲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沒有鋪好的,該怎麼辦?

  (2)幼兒再次操作

  (3)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拼在一起鋪平地上的“坑”。

  (4)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四)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也是這種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