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1節食物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生物間普遍存在攝食與被食的關係。
(2)知道什麼是食物鏈。
2、能力目標:
(1)透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畫一些比較簡單的食物鏈。
(2)透過方案設計、查閱資料等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絡的科學自然觀。
(2)培養學生探究食物鏈的興趣,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教學重點:(1)幫助學生認識食物鏈,構建食物鏈的概念。
(2)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1)指導學生設計生物防治方案。
(2)透過對食物鏈,特別是與人有關的食物鏈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絡,建立保護環境,保護生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遊戲道具:印有獅子、鹿、青草、昆蟲、蜘蛛、雞、貓頭鷹、青蛙、蛇、鷹的彩色圖片,製作十四頂配有以上圖片的小帽子。
2、學生活動卡片:準備印有各式菜餚的彩色小圖片若干張。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透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生物的生存與周圍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動物、植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這些非生物因素以外,還受周圍其他因素的影響嗎?
觀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圖片
提問:
1、這張圖描述了怎樣一個諺語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說出這兩種生物之間的關係。(捕食關係、吃與被吃關係)
(二)學習新課
1、食物鏈
[學生遊戲活動]:“我”被吃掉啦!
請學生上臺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圖片的小帽子,來扮演各種生物,並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剋星,有紅色大箭頭指向對方。看誰找得又快又準。(學生完成每組活動後,教師在螢幕上顯示相應的食物鏈)
第一組:獅子、青菜、鹿(青菜→鹿→獅子)
第二組:青菜、食蟲雞、蜘蛛、貓頭鷹、食草昆蟲
(青菜→食草昆蟲→蜘蛛→食蟲雞→貓頭鷹)
提問:1)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連在一起,像什麼?(食物鏈)
2)在食物鏈中,連線各種生物的“箭頭”表示什麼意思?
(箭頭表示生物之間的被吃關係)
第三組活動:青草、蛇、蚱蜢、鷹、青蛙
(青草→蚱蜢→青蛙→蛇→鷹)
如果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又增添了一種生物——公雞,那食物鏈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會有怎樣的變化?
請一位同學上來扮演公雞,並尋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鏈。
(青草→蚱蜢→雞→蛇→鷹;青草→雞→蛇→鷹)
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所以,存在的食物鏈也會有很多條,並且相互交錯在一起。
[總結]:通過幾輪遊戲,相信同學們對食物鏈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請大家結合螢幕上顯示的這幾條食物鏈,總結一下食物鏈的一些規律:
1)食物鏈一般由哪幾類生物構成?(綠色植物和動物)
2)它們分別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什麼角色?(生產者、消費者)
為什麼?(生產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消費者:不能自已製造有機物,要從外界獲取)
3)從螢幕上的這三條食物鏈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起始端均為植物,第2、第3及以後的環節均為動物)
4)第2、第3環節的動物有何不同?
(第2環節的動物為植食性動物,第3環節的動物為肉食性動物)
5)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雞既可以位於第2環節,又可以位於第3環節,說明什麼?(說明雞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動物,是雜食性動物。)
2、人與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絡
提問:那人類參不參與這種食物鏈關係呢?
民以食為天,人的食物從哪裡來呢?
課件展示:豐富多彩的食品品種(圖片)
人參與食物鏈的過程(動畫)
[學生探究]:請你“吃”大餐?
(1)三位同學一組,從三個小盒子內分別抽取一張食物圖片,貼在白紙上,並連出一條與之有關的食物鏈。
(2)各組學生代表上臺彙報自己的食物鏈。
討論:從食物鏈角度考慮,人會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響嗎?
[總結]:(課件展示生態農業圖)
人與動植物之間有著複雜的食物聯絡。人的食物種類很多,因此與人有關係的食物鏈,實際上要比我們畫的複雜得多。
透過大家所畫的食物鏈可以看出:人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環扣一環,相互依賴生存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物受到影響,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我們人類自己。因此我們應該要對它們加以保護,其實也是為了我們人類自身更好的生存。(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三)小結:
動腦筋思考:
(1)什麼叫食物鏈?
(食物鏈是在一定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所形成的聯絡)
(2)書寫食物鏈時應注意些什麼?
(起始端為綠色植物,這是判斷一條食物鏈是否完整的關鍵;第2環節的生物通常為植食性動物(也可能是雜食性動物);第3環節的生物通常為肉食性動物(也可能是雜食性動物);箭頭表示被吃關係。)
(3)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所描述的食物鏈完整嗎?怎樣使其完整?(植物→蟬→螳螂→黃雀)
(4)如何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
(人與自然界的生物相互依賴生存,應對其加以保護。)
作業:
1、草原上,獵豹捕食鹿群中的弱者,被食後的鹿又被鬣狗啃食。請寫出其中涉及的食物鏈。
2、思考:如果食物鏈中有一種動物死光了,會帶來什麼結果?
教學後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較大的學習熱情及興趣,積極投入活動中,大部分同學的資料準備得相當細緻,課前預習很充分。由此可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空間及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教學時,透過角色扮演,學生能較靈活、較深刻的理解本節知識點,學生透過合作、交流、表達,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鍛鍊了能力,學會發現,學會總結,使學生的個性及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第二節食物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生物間的食物關係是錯綜複雜的。
(2)知道什麼是食物網。
2、能力目標:
(1)學會分析資料,進行語言表達。
(2)學會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絡。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物的情感。
(2)關注與生物有關的社會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資料,討論當生態系統中的某一成分數量變化,其他生物的數量會發生什麼變化,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觀察理解第67頁示意圖,弄清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事物網流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師:中國有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黃雀是否僅以螳螂為食?螳螂是否也僅以蟬為食?
生:它們並不是只吃一種生物,一種動物可以吃多種生物。
師: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並不僅僅是形成一條條簡單的食物鏈。一種動物可以吃多種生物,例如,鳥可以吃稻子,也可以吃昆蟲;一種生物也可以被多種動物所吃,例如,鳥可以被鷹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食物關係。
師:組織學生分組活動,將食物鏈中相同的生物重疊起來,構建食物網。
生:分組活動,比一比哪組同學畫的食物網完整。
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像這樣各條食物鏈相互交叉連線起來,形成的網狀結構叫什麼?
師:建立食物網的概念。
指導學生看書上66頁的圖,做書上的討論題
師: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不僅反應了生物之間透過食物而形成的複雜聯絡,同時還反應了物質和能量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流動的情況。
師:講述能量在食物網中的流動規律:從綠色植物開始流向植食性動物,再流向肉食性動物。
生:舉例分析食物鏈中能量的流動情況。
生:閱讀“野味”和“打狼”兩則資料,完成後面的討論題。
師:小結在生態系統中,處在每一個環節上的生物都很重要,並且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如果一種生物消失,就會使整個食物鏈中斷,從而影響整個食物鏈和食物網,甚至危及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如果人類活動過多地干預某一部分,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衡,導致人類自食其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組織學生討論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
生:討論科技人員將飼養的虎、狼等放回森林,這麼做,對森林中的食物網和森林生態系統有影響嗎?
師:將飼養的虎、狼等放回森林,對森林中的食物網和生態系統有影響。
師:在農業生產中,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將食物鏈的知識運用於傳統的農業生產,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還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敵來控制和消滅有害生物。
生:閱讀資訊庫的有關內容
板書
第二節食物網
1.食物網
2.人類活動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影響
教學後感
過多地重視了傳授知識,最大的問題是對教材的處理值得商榷,受老教材、老教法的影響較重,沒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與要求。教師還應加強學習,促進自己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