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辨別麵粉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科學辨別麵粉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在“真假面粉”活動中,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心與熱愛,並從中體驗到探索的快樂。
2、在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時,讓幼兒形成較強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對比分析能力。
3、透過探索實踐,讓幼兒在四種白色粉狀物中辨別出面粉。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活動環境,提供多樣的操作材料,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用方法辨別出真正的麵粉並做出記錄。
活動準備:
百寶箱、麵粉、澱粉、糯米粉、水、鹽、饅頭、花捲、水餃皮、餛沌皮、電飯鍋、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匯入:透過遊戲“百寶箱”出示饅頭、花捲、水餃皮、餛沌皮引起幼兒對活動興趣。並提問幼兒:饅頭、花捲、水餃皮都是用什麼做成的?幼兒:“麵粉”
教師依次出示麵粉、澱粉、糯米粉、鹽供幼兒猜想四種白色粉狀物品哪一種是真正的麵粉。
二、展開:
幼兒的操作記錄分兩部分:
1)猜想記錄:要求幼兒只用眼觀察憑藉以往的知識經驗判斷誰是真麵粉並做猜想記錄(四樣猜想物品分別用數字作為各自標誌。1、麵粉、2、澱粉、3、糯米粉、4、鹽)如:
2)驗證真假並做記錄(在這裡我挑選麵粉、澱粉、糯米粉、鹽四樣食物是因為它們1、在外觀上比較接近可供幼兒探索2、即使幼兒用品嚐的方法來驗證真正的麵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交流)
驗證後的記錄:
三、師幼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做出真麵粉統計記錄總人數36人)
在交流中幼兒各自說出了驗證方法他們有的透過鼻子聞、有的`透過嘴巴嘗、有的用水來驗證麵粉的真假方法多多,興奮無比。透過驗證幼兒知道了4號盤的是鹽因為它鹹是用嘴嚐出來的;2號不是因為見到水就不見了,有的幼兒說出了這是澱粉,教師給予了鼓勵;1號和3號的識別教師和幼兒做成了餃子皮放入電鍋裡煮一煮,出鍋之後3號變的發粘幼兒很快判斷出這不是麵粉,則判斷出真正的麵粉是1號。
結束:師幼一起歸納總結麵粉的特點,對幼兒在活動時的表現做出了評價,並強調安全教育。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允許是不能隨便品嚐不認識的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