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富豪餘彭年名人故事
“恢復光明不要錢,趕快去找彭立珊”。2004年底,在湘潭市的一條普通街道,當地居民幾乎天天都能聽到這樣的廣播。作為家鄉人,大家都知道他們這位叫彭立珊的鄉親就是如今的大富豪、大慈善家餘彭年。廣播日復一日地響著,聲音有些單調,但是這單調的聲音卻改變了一個少年和他家庭的命運。
這個少年叫劉洋,今年17歲,是當地一家盲人按摩院的按摩師。從一生下來,劉洋的世界就是一片朦朧,因為先天性白內障導致他的視力幾乎為零。小學四年級那年,病情加劇,劉洋不得不放下自己心愛的課本輟學回家。
和劉洋一樣,他兩歲的弟弟劉鵬思也是先天性白內障患者,到現在小鵬思都不知道媽媽長得什麼樣。劉洋的媽媽非常內疚,在她看來這都是自己的錯,她自小患上白內障和青光眼,現在右眼已經完全看不見東西了。更讓劉洋媽媽感到無奈的是,一個白內障手術的費用高達4000元,對於一個靠種地勉強維持生計的家庭來說,這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
2004年12月,就在劉洋聽到廣播的幾天後,他被接到長沙湘雅二院進行了白內障手術。在得知劉洋的家人也是白內障患者後,餘彭年又專門讓人找到他的家人,希望幫助他們一家都從模糊的世界走出來。
以上是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介紹“彭年光明行動”時的一段動情描述。截止到目前,“彭年光明行動”已經讓湖南、青海、甘肅、西藏、寧夏、內蒙古等省區的近10萬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就在老少邊窮地區的人們因為“彭年光明行動”而記住餘彭年的時候。城市的人們也因為慈善排行榜而漸次知道了這位84歲的慈善富豪。2005年,無論是胡潤榜還是“官方”的“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餘彭年都名列第二;今年,由於統計方法不同,在“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上,餘彭年以1。086億元排第二位,而在胡潤榜上則以20個億遙遙領先。
其實,無論排第一還是排第二都不重要,重要和難得的是餘彭年先生的慈善意識。
大張旗鼓做慈善
慈善事業作為社會財富的一種再分配形式,在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牢固的意識和成熟的機制。然而我國由於社會福利國家全包的體制剛剛打破,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慈善機制尚未形成,慈善還沒有成為一種全民的共識。特別是作為改革開放最大受益者的先富裕起來的人群,不少人缺乏對社會的反哺意識。而那些做了慈善捐贈的人,或性格使然或懼於露富,大多都很低調。在這種背景下,餘彭年先生有意識地、大張旗鼓地做慈善難能可貴。
餘彭年最大的產業是深圳彭年酒店。這家五星級酒店57層,有518間客房。當年為了建成這家酒店,他收縮了自己在香港、臺灣和海外的其他投資,親自擘畫,連客房都自己動手設計。然而,在2000年6月28日酒店的開業慶典上,餘彭年卻明確對外宣佈:將這座浸透自己心血的酒店的全部純利潤永久地捐獻給慈善事業。他比喻說酒店是一隻母雞,他要把它下的所有的蛋都拿來做好事。
為了讓這隻母雞多下蛋,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親自打理酒店業務。他是酒店的董事長、總經理和九個部門的經理,每天從早上七點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在他的領導下,彭年酒店每年的`利潤是一個多億。美國希爾頓酒店亞太區副總裁西蒙·鮑爾認為,酒店在沒有總經理或管理公司管理的情況下,由八十多歲的董事長親自經營而達到這樣一流的水準,實在是“一個奇蹟”。
現在他把“雞”也放在了餘彭年慈善基金會名下,留本,將利用於“彭年光明行動”。彭年酒店目前的市值近20億,這就是胡潤榜單上20億捐獻款的主要來源。而據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公佈的資料,餘彭年的個人總資產是30億元。
2002年6月1日,餘彭年以個人名義書面請求深圳市人大立法保護他的捐獻意願和捐獻產業。隨後,餘彭年又與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簽署了一份慈善託管與監督合同,按照這份合同,銀行將安全保管餘彭年的慈善資產並監督慈善資產的使用。為了保證自己百年之後,財產仍然能用於慈善事業,餘彭年正在擬定很詳細的遺囑,目前遺囑框架已經完成並經過公證。
他不怕做出頭的橡子,在別人最多捐一億兩億的時候一下捐出20個億,個人總資產的2/3。他不怕露富,在多數富人對個人資產諱莫如深的時候,公然宣稱自己有30億的身家。當不少人還因捐贈機制不健全而在慈善之路上躊躇時,他已經開始嘗試從法律上保證他的捐獻能真正地永遠地用在慈善方面。他是有意識地大張旗鼓地做慈善,他認為總得有人帶個頭。他對記者說:我不是要拿這個第一,我是要把這個事情擴大影響,吸引海外同胞都來參與做好事,這是積極有效的辦法。現在國內有錢的人也多得很,我要吸引他們都來做慈善,都來參與,最好是比我做得更好,更有效果。
親力親為
2002年6月1日,餘彭年與希爾頓酒店管理公司簽署協議,以一年1500萬元的價格將彭年酒店交予希爾頓酒店管理公司管理。與大多數國有企業或國內民營企業不同,港資背景的公司在大陸進行慈善捐贈時,更注重捐款的後期監管,即使如此,像餘彭年這樣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的富豪也還是極為罕見。他說:“我給它(指希爾頓酒店)託管,每年要花一千多萬的管理費,但我有時間來做好事:假如它不來管理,我沒有時間做好事。”
餘彭年對許多采訪他的記者都提到這樣一件事:1988年他向湖南有關單位捐贈了10輛三菱救護車,兩年後他得知,救護車裡面的設施被改造,本應用於急救病人的車成了有關部門的公務車。盛怒之下,餘彭年將捐贈車全部收回,轉贈給了自己的家鄉。沒想到家鄉人也辜負了他的心,轉贈的救護車再次被挪作他用。
“做善事的錢,要真正交到老百姓手裡我才放心。”餘彭年說,他不希望自己拿出的一百元錢只有二三十元能送到百姓手裡。剩下的都流到其他地方了。所以,當他最大的慈善專案——“彭年光明行動”於2003年底啟動後,他便將酒店託管,成為一名專職慈善家。
若干年前,餘彭年患上了白內障,報紙上的宇在他的眼前一點一點地變模糊,到後來連人走到跟前都看不清了。由此他知道了“失去光明是非常難過的,眼睛比任何一個器官都重要。”於是他“病吾病以及人之病”,啟動了“彭年光明行動”。
他為“彭年光明行動”制定了詳細的計劃。他說:我不錦上添花,我要雪中送炭。有錢人我不醫,沒錢人全免費。彭年光明行動的救治物件是青海、西藏、甘肅、寧夏等9個省、自治區貧困人口中的白內障患者,為他們提供檢查和手術期間的往返交通費用,住院期間吃住費用,手術前的檢查費用,眼科手術費用,治療期間的藥品費用以及手術的醫療保險費用。他還向美國訂購了價值近400萬元的眼科流動手術車15輛,組成“彭年(慈善)眼科流動醫院”,由北京同仁醫院和深圳市眼科醫院組成的彭年光明醫療隊提供技術支援和管理。
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幾乎參加了彭年光明醫療隊的每一次行動。每到一地他親自與當地的有關部門聯絡,遇到具體問題直接解決。他說:“我要親自看到病人動手術直至康復的全過程,我要親眼看到所有的錢都用在了刀刃上。”
“彭年光明行動”原計劃用5年時間救治20萬人,但剛剛過去兩年就已經有近10萬人得到了救治。可是餘彭年對這樣的成果仍不滿意。當記者說,你捐了20個億,數目很大了時,他竟然激動地說:“國內白內障患者有多少你知道嗎?全國十幾億人,有幾百萬例,很多都集中在貧困地區,而且現在每年新增長的病人是40萬例左右。但我能做多少白內障手術呢?到現在做了還不到10萬例。我說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我的20億,對全國的白內障患者來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濟於事!”那種慈悲的胸懷和急切的心情讓人感動。
傳奇人生
餘彭年1922年生於湖南省漣源縣。他的父親名叫彭麟閣,母親姓肖,都是漣源人。父親一直在家鄉經商,歷經磨難。在軍閥混戰時期,身遭槍擊。險些喪生。又遇洪水。房屋財產全被衝跑。水災過後,幸得父老鄉親的幫助。才得以重建家園。由此父母常告誡餘彭年,對鄉親們苟富貴,毋相忘。果然,餘彭年發達後首先給家鄉捐款建水壩,購買醫療裝置。他還在春節帶領兒孫回鄉看望鄉親,給鄉親發紅包,他說:一百多萬元,發到手軟。
餘彭年大學尚未畢業便在長沙等地做小生意,什麼生意都做,但似乎都不順利o1981年餘彭年曾手書條幅回憶這段時間的窘況:“商場如戰場,由北到南,敗當陽,走夏口,失新雅,走樊城,無容身之地。”
1949年餘彭年輾轉來到上海。拉過黃包車,擺過地攤。不過應該也有風光的時候,因為從一張攝於1953年的照片看。此時的餘彭年西裝革履,風度翩翩。
1954年。餘彭年因為被人誣告有海外關係而被捕,罪名為“逃亡地主”。服刑期間,餘彭年因為“表現好”和“有文化”被安排拆閱犯人的外來書信,並加以歸類分發。這個工作所看到的人情冷暖,讓餘彭年悟透了人性。
1958年,在朋友的幫助下,36歲的餘彭年拋妻別子,經澳門偷渡至香港。他將自己的名字由彭立珊改為餘彭年。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清潔工。據他後來的片斷回憶看,在香港的最初日子應該是相當艱難的。他說:“湖南人不懂廣東話,又沒有背景、沒有親戚,找一個工作不容易。”“現在的打工者比我們那時候好得多。他們有空調,到我的酒店打工很舒服,吃的穿的都好。我們那個時候,一個麵包一杯開水就是一餐了。”
對於餘彭年是如何發家的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最為盛行的是說:1973年李小龍在香港猝然離世,留下了一幢1000平方米的豪宅。因為據傳李小龍的死是因為和自己的居住地——九龍塘相沖,此宅便成為凶宅,無人問津,餘彭年得以100萬的低價購得。此後,香港房價逐年上漲,這所房子竟升值到7000萬,餘彭年因此成為鉅富。
成為鉅富的餘彭年仍然提倡節儉。他每天在職工食堂吃飯,一日三餐吃的多是簡單的素菜和湯。食堂的牆上有他的親筆字:反對浪費、寧可多盛一次。他衣服的後腰處縫著鬆緊帶,他說這樣無論胖瘦都能穿。
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孫子,都在他的手下做著一般職員。除去捐獻的20億,他的其他財產他也已經明確表示用於慈善事業,一點沒有為兒孫留下。他常說:兒子弱於我,留錢做什麼?兒子強於我,留錢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