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作品鑑賞
這首詞透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在1925年秋寫的《沁園春。長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氣風發。當時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年到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在這崢歲月裡,作者和他的同學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讚歎錦繡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這一段描寫形象地括了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和其戰友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5]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點明瞭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節,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大意是: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船隻爭相行駛。仰視,雄在天空中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遊。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裡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思緒萬端,不禁問道:廣闊無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歲月稠。
大意是:就在這橘子洲上,曾經和許多革命戰友聚會、遊賞,度過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義的歲月。詩人從上片的獨往舊地重遊,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大意是: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鬥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見《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遏,遏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隻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後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遊泳,儘管風浪巨大,連船隻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湧的急流拼搏為樂。這裡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5]
下闋回憶了往昔崢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