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牧> 杜牧《題武關》

杜牧《題武關》

杜牧《題武關》

  杜牧的《題武關》起於武關,落於武關,將與武關相聯的特定的歷史情節和山川形勝的自然背景構築在一起,上下千年,思緒縱橫,立意深沉而含蘊。

  題武關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檣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今日聖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註釋】

  ①武關,在今陝西省丹鳳縣東南,戰國時秦置。楚懷王絕齊親秦,入武關為秦伏兵所執,客死秦國。

  ②聖神:神聖天子。

  ③四海:天下統一。

  【白話譯文】

  來到了武關的東邊,清清溪水從眼前汩汩流過,好像在向行人訴說著前朝的史事;舉目眺望,可笑當年那昏庸懦怯的懷王入關投秦,一去不返,如今除了關塞依舊,沒有留下任何遺蹟。鄭袖得寵的嬌嬈之態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處流落,形容枯槁。江桅杆聳立的峰巒,似壕溝深長的山谷依然存在,而弱肉強食七國爭雄的局面卻象過眼煙雲盡已成空。今天子神聖,四海一家,天下統一;武關上長風浩蕩,戍旗翻卷,殘陽如血。

  【創作背景】

  公元839年(唐開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長安,途經武關時,弔古傷今,感嘆時事,寫下了這首《題武關》。

  【賞析】

  武關,在今陝西省丹鳳縣東南,戰國時秦置。作為千古形勝之地,詩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駐足憑弔一番。所以首聯開門見山,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自己在武關的盤桓說成是“碧溪”的相留,這就將詩情十分自然地轉到對這一歷史陳跡的臨風聯想上來。

  “一笑懷王跡自窮”,是詩人對楚懷王的悲劇結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對懷王其人其事的感嘆、痛恨和反思。因此,頷聯緊承這一脈絡,以歷史家的嚴峻和哲學家的深邃具體地分析了“懷王跡自窮”的根源。楚懷王原任命屈原為左徒,內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後來由於上官大夫的誣陷,懷王漸漸疏離了屈原。秦國見有隙可乘,就派張儀至楚,以重金收買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並賄賂了懷王稚子子蘭和寵姬鄭袖,讒害屈原。懷王在鄭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圍下,終於走上絕齊親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後懷王為秦伏兵所執而客死秦國。此後楚國國運日益衰敗,一蹶不振。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到,懷王的悲劇結局完全是由於他親小人、疏賢臣的糊塗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因此,詩人在頷聯中以形象化的語言,極為深刻地揭示了這一內在的根源。這兩句詩對比強烈,內涵豐富。鄭袖“嬌嬈”,可見其嬌妒、得寵之態,而“酣似醉”,足見懷王對他的寵幸和放縱;屈原“憔悴”,可見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見屈原遭放逐後到處流落,無所依歸的漂泊生涯。詩人正是透過小人得勢、賢臣見棄這一形象的對比,婉轉而深刻地指責了懷王的昏聵,鞭撻了鄭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詩人在瞻眺武關時,面對“懷王跡自窮”的現實,不能不付之一笑。

  頸聯在構思上是個轉折,從對歷史的沉思、敘述過渡到抒發眼前的感喟。詩人透過對江山依舊、人事全非的慨嘆,說明“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劉禹錫《金陵懷古》)的歷史教訓。楚懷王正是因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導致了喪師失地、身死異國的悲劇。從這一意義來說,這一聯的感慨實際上是對上聯所敘述史事的寓意的進一步延伸。

  最後,詩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關上。如今天子神聖,四海一家,天下統一;武關上長風浩蕩,戍旗翻卷,殘陽如血。這一聯是全詩的出發點。杜牧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他的理想社會就是盛唐時期統一、繁榮的社會。但是晚唐時期,儘管形式上維持著統一的局面,實際上,中央王朝在宦官專權、朋黨交爭的局面下勢力日益衰敗,地方藩鎮勢力日益強大,幾乎形成了“無地不藩,無藩不叛”的局面。這不能不使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和憂國憂民之心的詩人憂心忡忡。面對唐王朝漸趨沒落的國運,詩人站在武關前,思緒萬千。於是對歷史的反思,對現實的憂思,一齊湧上心頭,形於筆底。他希望唐王朝統治者吸取楚懷王的歷史教訓,任人唯賢,勵精圖治,振興國運。同時也向那些擁兵割據的藩鎮提出了警戒,不要憑恃山川地形的`險峻,破壞國家統一的局面;否則,不管弱吐強吞,其結局必將皆成空。

  拓展閱讀:杜牧詩歌風格

  杜牧在文學創造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詩歌風格多變,或大氣或委婉,或弔古或感懷,在大部分立足於懷古的詩句中,也不免有歌頌自然,讚美景物的輕鬆的詩歌。

  杜牧的文章陳厚奇變,他的詩句卻又是那樣的英姿雄發,元稹、白居易的詩歌風格是當時很多詩人跟風效仿的,但是杜牧自成一色,他明白要想讓詩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須要另闢蹊徑。

  杜牧詩歌時而抒懷自身的豪邁之氣,時而從身邊景緻著手流露出別樣的韻味,這在整個唐代都是獨特的,他憂國憂民的胸懷,和傷春傷別的綺思柔情交織在一起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渴望為國立功的遠大志向讓杜牧的詩歌中不乏豐富的想象和豪邁的情感,而他偏向務實的精神,又讓他不僅僅只會構想壯麗的河山,秀美的祖國,從杜牧的詩中,我們常常讀到最後能發現詩歌中的情感我們也有,似乎讀者能與杜牧抱有相同的態度,對人,對物,對事的也能透過詩歌的表達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杜牧總能從日常的景色中找到特殊的地方,並能透過手中的筆,為讀者描繪出一派別樣的風光,杜牧總能在最適合的時候,找到最能表達情緒的思想感情,他的詩往往也能引起人們的思考,不是感嘆所見景觀的美麗,更能體會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

  杜牧在絕句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好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能表述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緻。杜牧的律詩則有較強的現實性,杜牧經常在律詩中引經據典,豪宕纏綿中不失古樸瀟灑的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