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江陵愁望寄子安

  朝代:唐朝

  作者: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一個悽清的深秋,楓葉漂浮於江水之上。這時一陣西風吹來,漫山的樹木發出蕭蕭之聲,聞見此景,小女子我傷感了。極目遠眺,見江橋掩映於楓林之中。日已垂暮,咋還不見情郎乘船歸來。不見情郎歸,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對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綿不絕,流水有多長,我的思念就有多久。

  註釋

  ⑴江陵:唐朝時江陵府東境達今湖北潛江漢水南岸。詩中“江陵”指長江南岸之潛江,而非北岸之江陵。子安,即李億,為朝廷補闕。《情書寄子安》題下注雲:“一本題下有補闕二字。”可知李子安即李億。但也有人認為子安為另一人。

  ⑵掩映:時隱時現,半明半暗。暮帆:晚歸的船。

  ⑶“憶君”二句:同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與北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表現手法相似。

  賞析:

  據載,李億、魚幼微(魚玄機原名)二人在大詩人溫庭筠的撮合之下一見鍾情。李億將魚幼微迎娶到他在林亭置下的一棟精緻別墅中。林亭位於長安城西十餘里,依山傍水,是長安富家人喜愛的一個別墅區。在這裡,李億與魚幼微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在江陵,李億還有一個原配夫人裴氏,見丈夫去京多時仍不來接自己,於是多次來信催促。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李億隻好親自東下接眷。李億有妻,魚幼微早已知道,接她來京也是情理中事,魚幼微通情達理地送別了李億,便牽腸掛肚地寫了這首《江陵愁望寄子安》。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春猶淺,柳初芽,杏初花。楊柳杏花交影處,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遠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驚他。

  譯文

  此時春意尚淺,柳樹剛剛萌芽,杏花三三兩兩的開在枝頭。楊柳杏花影子交匯處,住著人家。

  窗內霞光映照明亮溫暖,小小的畫屏上水遠山斜。昨夜暢飲了許多美酒睡意正濃,不要驚醒了他。

  註釋

  交影處:影子交匯處。

  賞析:

  詩中的絕句,詞中的小令,都是難作的。不僅字數少,而且又要有豐富的詩情畫意,所以要字字錘鍊,字字著力,小而精工,玲瓏剔透,才見大家風範。程垓的這首小詞,僅四十二字,正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情趣盎然,頗能顯示出“美文”的藝術魅力。

  小詞而能鋪排,是這首詞的藝術特點。這首詞要表達的意思極為單一:不要驚醒酒後春睡的“他”。

  但直接用來表達這個意思的文字,卻只有全詞的最後一句;絕大部分的文字,是用鋪排的手法來描寫與“他”有關係的環境、景物,極力渲染出一幅恬靜、安逸、靜謐的圖畫。起句寫初春景物,交代時令節氣。“春猶淺”,是說春色尚淡。柳芽兒、杏花兒,皆早春之物,更著一“初”字,正寫春色之“淺”。《愁倚闌》又名《春光好》。古人作詞,有“依月用律”之說,此調入太蔟宮,是正月所用之律,要求用初春之景。此詞景與律很相適應。“楊柳”句總前三句之筆,以“交影”進一步寫景物之美,綴一“處”字,則轉為交代處所,緊接著點出這裡“有人家”。從“交影”二字看,這裡正是春光聚會處,幽靜而又充滿生機和活力。

  詞的下片首兩句,轉入對室內景物的鋪排,與上片室外一派春光相對應。窗外楊柳杏花交相輝映,窗內明暖如烘霞,給人以春暖融融,陽光明媚之感。而小屏上“水遠山斜”的圖畫,亦與安謐的春景相應。“小屏”一句,語小而不纖,反能以小見大,得尺幅千里之勢,“水遠山斜”,正好彌補了整個畫面上缺少山水的不足。這正是小屏畫圖安排的絕妙處。此詞一句一景寫到這裡,一幅色彩、意境、情調極為和諧的風景畫就鋪排妥當了。作者以清麗婉雅的筆觸,在這極有限的字句裡,創造了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然後才畫龍點睛,正面點出那位酒後春睡的“他”。“莫驚他”三字,下得靜悄悄,喜盈盈,與全詞的氣氛、情調極貼切,語雖平常,卻堪稱神來之筆。

  全詞寫景由遠及近,鋪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終見意,既層次分明,又用筆省淨。細味深參,全詞無一處不和諧,無一處不舒適,無一處不寧靜。顯然,詞人在對景物的描繪中,滲透了他對生活的理想與願望,也充分體現了詞人對由景生情寫作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就一般常例來看,藝術上的渲染、鋪排,往往會導致語言上的雕琢、繁縟。但是這首小詞卻清新平易,絕無刀斧痕。語言平淡,是程垓詞的一個明顯特點,讀他的《書舟詞》,幾乎首首明白如話,這種語言風格並非輕易得之。況蕙風論詞,曾引了宋人葛立方《韻語陽秋》論詩的一段話:“陶潛、謝朓詩皆平淡有思致。

  大抵欲造平淡,當自組麗中來;落其華芬,然後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則陶、謝不足進矣。梅聖俞贈杜挺之詩有‘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淡難’之句。李白雲:‘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飾。’平淡而到天然,則甚善矣。”況氏然後說:“此論精微,可通於詞。‘欲造平淡,當自組麗中來’,即倚聲家言自然從追琢中出也。”(《蕙風詞話續編》卷一)程垓這首小小的《愁倚闌》,以平淡的語言精心寫景,巧藏情致,具見巧奪天工,終得自然之美,足以為況氏的詞論作一佳證。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3

  長門怨·桂殿長愁不記春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

  賞析/鑑賞

  長門,漢宮名。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後居於此。相傳司馬相如曾為陳皇后作了一篇《長門賦》,悽婉動人。實際上,《長門賦》是後人假託司馬相如之名而作的。自漢以來古典詩歌中,常以“長門怨”為題發抒失寵宮妃的哀怨之情。

  第一句就提出了“愁”字,而且還是“長愁”。女主人公這種銘刻內心的宮愁並不只是因為秋風蕭瑟才引起的,而是時時刻刻縈繞心間,無法排遣的。在她的心目中,自從離開了黃金屋以後,其實在失寵以後,哪怕是在“金屋”之中獨處的日月裡,也就是隻剩下“秋風霜箭”,簡直是長年都生活在愁怨之中,所以不論何時望去,屋子裡只有不盡的“秋塵”。從失寵以後,似乎就再也沒有領略過一絲一毫春天的氣息。

  無論人世間的生活是多麼豐富多彩,四季中的變幻又如何氣象萬千,對她來說,一切都是一潭死水,又“四壁秋塵”,春花也罷,夏雨也罷,秋葉也罷,冬雪也罷,在她眼中都是與自己個人的命運毫不相干的。一個人如果對春天失去了興趣,實際上也就是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所以,這座被漢武帝所遺忘了的“黃金屋”也就完全失去了生機,再沒有任何溫情與歡愛可言,再在這裡呆下去,可能連精神都會崩潰的。只有離開這裡,獨自去長門宮一個人默默地忍受生活的不幸和失寵的苦果。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這兩句,是出自司馬相如《長門賦》中的“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的意境,此時與前一首詩的意境有所不同,那首是說的“月光欲到長門殿”,也就是還沒有照到,是將來未來,想照未照之際,則是把整個長門殿都完全籠罩在清冷的月光下面了,或許當一切都躲在夜色之中時,似乎也能把愁思一起掩蓋似的,連愁思都在這明亮的月光下暴露得一覽無餘,無處藏匿了。

  在月光照耀下的長門宮是那樣的冷寂,無望,沒有任何歡聲笑語,甚至連一個活動的人影、一絲熱鬧的響動都沒有,這種獨閉深宮的滋味,如果不是長期身處其間,又是如何能體會出來,感受得到呢!“獨照”兩字更加重了憂思的份量,月光在天下是無所不照的,不管你是恃寵得意也罷,失寵落魄也罷,可是如果有了當初喜沐皇恩、共賞明月的那一幕幕光景,獨受清光、無人理睬的痛楚就愈發顯得觸目驚心、傷痛難捱了。這是一件多麼殘酷的事情。

  七言絕句是李白最擅長的詩歌體裁之一,從風格上看,既可以寫得輕靈飄逸,如《早發白帝城》,也可以寫得哀怨感人,如《春夜洛城聞笛》。從題材上看,無論是贈別、懷遠、寫景、言情,都是隨心所欲,揮灑自如,可以說李白的七絕已經到了一種出神入化、無所不能的境界了。這首《長門怨》可以讓我們領略李白七絕中一種不同以往的格調。

  在李白的《長門怨》中,月亮作為最重要的、唯一兩次出現的景物,是被擬人化了,正因為這有情的月亮不忍心給陳皇后帶去傷痛,所以它才在第一首詩裡顯得猶豫不決,可是這畢竟是沒有辦法的事,月亮無論如何總是要升上中天的,其實它已經一拖再拖了,一直拖到“天回北斗掛西樓”了,才情不由己地照到了長門宮。比起這多情的月亮來,皇帝的寡恩,後宮的傾軋,就顯得格外的殘忍與冷酷了。

  唐人用《長門怨》題寫宮怨的詩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處。沈佺期的《長門怨》有“玉階聞墜葉,羅幌見飛螢”句,張修之的《長門怨》有“玉階草露積,金屋網塵生”句,都是以類似的景物來渲染環境氣氛,但比不上李白這兩句詩的感染力之強。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如夢令·紫黯紅愁無緒

  清代:龔自珍

  紫黯紅愁無緒,日暮春歸甚處?春更不回頭,撇下一天濃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譯文:

  紫黯紅愁無緒,日暮春歸甚處?春更不回頭,撇下一天濃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東風最無情,讓那悅目的奼紫嫣紅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將晚,春的歸處又在哪裡呢?春光一去不回頭,只留下滿天飛絮。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腳步為這失了顏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註釋:

  紫黯(àn)紅愁無緒,日暮春歸甚處?春更不回頭,撇下一天濃絮。春住!春住!黦(yuè)了人家庭宇。

  濃絮:指柳絮。黦:色敗壞。汙跡。五代韋莊《應天長》詞:“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賞析:

  東君無情,一時間奼紫嫣紅皆黯然失色。而春光卻不顧人們的挽留和嘆息,仍拋下滿天白絮,徑自離去,以至作者急得連聲呼喚“春住”。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5

  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迴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臺走馬。誰念漂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

  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雁磧波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遊冶。無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東下。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

  翻譯

  衰敗的草叢在暮煙中愈加顯得含愁帶恨,亂紛紛的烏鴉把夕陽送下了西山,空曠的原野上,風沙在打旋。還記得往年這個時候,我們用金鞭拂開紛揚的飛雪,帶著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一起到大街上乘馬遊玩。如今有誰能關心我長期漂泊異鄉?徒然積下滿懷愁恨,卻無法排遣。幸好在這清清的沔水之濱遇見你們這班好朋友,得以閒著無事.就一起在小窗前談談知心話。

  我常常引為恨事的,是我們分開的時候多,而聚首的機會很少。當我這次途經揚州,再一次到竹西亭去訪問時,恐怕要禁不住悲從中來,潸然淚下了。你瞧那大雁棲息的沙灘,江波已經變得平靜。漁舟來往的洲渚,遊人已經散去。等我們到了年老時再一起去遊玩,只怕體力和興致都不足了。但是有什麼辦法呢?苕溪那邊的明月,正照著我的扁舟,催促我向東邊行去。啊,什麼時候我才能回來,在梅花紛飛的春夜裡與你們重新相聚?

  註釋

  沔:甘肅省武都沮縣。

  幾二十年:是以他實際在漢陽居住的年月計算,除去了當中離開的時間。這一年姜夔隨蕭德藻東行,似乎就再沒回到過漢陽。

  苕霅:指苕溪和霅溪。霅,水名,在烏程東南,合四水為一溪,霅,形容四水激射之聲。

  諸君:鄭次皋、辛克清、

  茸帽:即絨帽。茸,柔軟的獸毛。

  章臺走馬:指少年壯遊。漢長安有街名章臺,繁華鬧市。

  清沔:指沔水。古代通稱漢水為沔水。漢陽位於漢水之畔。

  竹西:指揚州名勝竹西亭一帶。

  雁磧:大雁棲息的沙灘。

  漁汀:漁舟停泊的岸地。

  遊冶:遊樂。

  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

  甚:什麼。

  創作背景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丙午),姜夔回到了他幼年生活過的湖北漢陽。他是為了去探望嫁在漢陽的姐姐和鄭次皋等朋友們的。在秋天來到漢陽。他這次在漢陽逗留的時間不很長,而感情上卻眷戀很深。這首詞是臨別前與朋友們敘別之作,時約三十二歲。

  賞析

  詞的開頭,是對臨別時漢陽冬天風景的描寫。“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迴旋平野“。衰草雲煙發愁,烏鴉向夕陽送別,風沙在平野迴旋。“愁”、“送”二字,下語工妙,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恙草與烏鴉的憂愁和惜別之情,意境悽迷,氣象闊遠,一下子把人帶入孤獨憂傷的情緒之中。正是以愁人觀物,物皆著愁之色彩。這時的姜夔已是人到中年,儘管他多才多藝,仍然是功不成,名不就,長期過著飄泊江湖天涯羈旅的生活。從這首詞可以看出,他對江湖遊士、豪門清客的生活,已有些厭倦了,然而他無法改變現狀,無可奈何之情已隱約暗現。

  接著是對自己往事的回憶:“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臺走馬”。姜夔以自己的詩才,結識了著名詩人蕭德藻,蕭並把侄女嫁給了他。蕭德藻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有“尤蕭範陸四詩翁”之稱。透過蕭德藻,他又結識了范成大、楊萬里、陸游、辛棄疾、葉適、朱熹等社會名流。作為權門清客,他有過遊冶流連的生活,遊蕩過繁華的娛樂場所。詞中追憶了這段冶遊生活之後,他認為最值得珍惜的還是昔日的友情:“誰念飄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閒共情話。”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詞家,他的詩曾受到楊萬里的高度評論:“尤蕭範陸四詩翁,此後誰當第一功。新拜南湖為上將,更推白石作先鋒。”憑著他的社會關係與在詩壇的盛名,他決不至於晚年家貧如洗,死後靠別人的資助來埋葬,原因就在於他不同於一般的權門清客。他是一個講究氣節純粹的詩人。他所交結的也都是既有名望又有氣節的人。據說張鑑要出錢給他捐官,又要把良田送他,他都拒絕了。楊萬里稱他甚似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范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他一生最珍視的不是高官厚俸,他是一個絕對忠於文學、忠於愛情友情的高人。所以在懷念往日壯遊生活之後,不禁深深地感嘆:有誰憐念我湖海飄零,只落得滿腔傷感!他感到同漢陽朋友的久別重逢,小窗閒話,難能可貴。

  下片的開頭,是對舊遊之地的追憶與深沉的感嘆:“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雁磧波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遊冶。”他深深感嘆的是在人生的旅程裡,同朋友們“離多會少”。對於一個忠於友情的人,離別當然是最痛苦和難以承受的。眼前的現實又逼迫他在漢陽只能有短暫的停留,又要東下湖州了。

  接著是追憶他的揚州、衡嶽、洞庭等地之遊。竹西:揚州城東禪智寺側有竹西亭。杜牧《題揚州禪智寺》有“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此代指揚州。白石在《揚州慢》中也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句以代揚州。“雁磧”、“漁汀”都不是泛指大雁翔集的沙灘,和漁舟往來的洲渚,是指他曾經“遊冶”過的名山勝地。他曾遊衡嶽、洞庭,回雁峰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濱臨湘水,水邊灘磧相連;洞庭湖,漁舟往來不歇,因此應指他曾經遊歷過的衡嶽、洞庭。(《昔遊詩》中說:“昔遊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又說:“蘆洲雨中淡,漁網煙外歸。”)他重訪揚州是什麼使他“珠淚盈把”。那是因為金人在1129年(建炎三年)和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大舉南下之後,昔日繁華的揚州,遭到了戰火的慘重破壞。他在初訪揚州時寫的《揚州慢》一詞中說:“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詩人懷著愛國的黍離之悲,重訪揚州,怎能不令人傷痛!對於衡嶽、洞庭的壯麗風光,他在《昔遊詩》這一組詩中,曾盡情地描繪和歌頌。他歌頌洞庭說:“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長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輪。”他描寫南嶽說:“飛雲身畔遇,攬之不盈掬。”描寫南嶽湘濱的風光說:“昔遊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半空掃積雪,萬萬玉花凝。”此時由於詩人老去,情懷悲涼,沒有那種遊樂之情了。白石論詩,主張“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主張“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這首用白描手法描寫的詞,所以令人讀來蘊藉含蓄,餘味不盡,正是由於“景中有意”的緣故。比如竹西亭吧,這是揚州勝景,然而白石重訪時,卻是“珠淚盈把”。衡陽的“雁磧”,洞庭的“漁汀”是多麼幽雅的畫面,然而詩人已覺得“老去不堪遊冶”了。他在寫景時,賦予自己的深情厚意,因而使人讀來餘味無窮。

  詞的結尾也是很奇特的:“無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東下。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在苕溪這裡,他從對昔日壯遊的回憶轉回到現實情境中的惜別,又跳到對將來歸來的設想,反映出白石詞在結構上的特色是多采用暗線結構,即打破時空侷限,將回憶、現境、設想溶成一片,達到“野雲孤飛,去留無跡”的意境。這種結構,正如白石所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是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而法度不可亂。”(《白石道人詩說》)在整個下片中,他透過幽靜悽清的景物描寫和奇特的聯想,對所吟詠的事物,賦予了動人心扉的魔力。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6

  愁風月

  風清月正圓,信是佳時節。

  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

  心將燻麝焦,吟伴寒蟲切。

  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

  翻譯

  正是風清月圓的好天良夜。

  因與思念的人長年隔絕,每逢見到清風明月就產生了憂愁。

  點起香,對香吟詩,用來排除心中的愁情,但心反而與香一樣焦,吟聲與蟲鳴一樣淒涼。

  於是就上床睡覺,或許可以與愁苦告別,不料衣帶又解不開,越急著想解開,越是解不開,反而打成了一個死結。

  註釋

  燻麝:燻爐中的香料。

  寒蟲:蟋蟀。

  遽:速。

  鑑賞

  有人說,中國古代抒情詩詞中很少有主詞,這首也是如此。讀者只有根據抒情主人公的口吻、語氣、舉動及她身邊的器物等等來推斷性別,身份。這首詞抒情主人公似應是一位懷人的女子。

  上片開首兩句是說風清月圓,正是良辰美景,令人賞心悅目。接下去兩句卻意緒陡轉,“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風月好不好,其實不在於風月,而在於人的心情。心情不好,風月將處處銜愁。杜甫《春望》雲:“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歐陽修《玉樓春》雲:“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和月。”說得透闢。上片,作者曲筆迴旋,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懷人女子那纏綿的、難於排遣的痛苦。

  過片緊扣一個“愁”字。“燻麝”指燻爐中的香料。“寒蟲”即蟋蟀。“心將”二句是說,自己的心和燻爐中的香料一樣燃焦了;自己低低的吟詠跟蟋蟀的鳴叫一般悽楚。這兩句中,“焦”、“切”二字下得準確、形象、老到,使得人與燻麝,人與寒蟲融為一體了,人內心的焦灼不安,人內心的悽苦難耐也借二字傳導而出了。

  “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以動作結情,構思巧妙,新穎。“遽”,匆忙,急之意。想念意中人而不得見,內心焦灼不安,於是想到還是上床睡覺吧,指望以此拋開痛苦煩惱。可是這也不行。想解帶脫衣,反而結成了死結。生活中一個普普通通的動作,在此卻顯示了巨大的藝術魅力,它活脫脫寫出一個煩惱人的煩惱心態。“解帶翻成結”一句,語淺情深,實乃天籟之聲,神來之筆,不知賀鑄何由得來!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曾說:“賀老小詞工於結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結處一筆叫醒,遂使全篇實處皆虛,最屬勝境。”這首《愁風月》也是結句妙絕的一例。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盤渦鷺浴底心性?獨樹花發自分明!

  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見否?人今罷病虎縱橫!

  譯文:

  江邊長滿綠茸茸的細草天天逗引我愁緒更生;巫峽泠泠的流水聲卻不懂世故人情。

  鷺鷥在急遽的漩渦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獨立的老樹花兒開放得十分鮮明。

  十年動盪的戰亂,使天下變得一片昏暗,漂泊異鄉的人們,幾乎將要老死在孤城。

  渭水秦山的長安,不知何時能再相見?如今人們都已疲病,路上卻仍是豺虎縱橫!

  註釋:

  吳體:即拗體。杜甫這類七律很多,但由於這首幾乎全是拗體,所以特別標出。

  喚愁:指春草新生,引起愁緒。

  泠(líng)泠:細流水聲,寫巫峽的蕭森之氣。非世情:即不近人情。

  渦:水旋流形成的深渦。底心性:即什麼意思。

  十年:這裡是指自安祿山造反至此時已有十年了。

  異域:異鄉,這裡指夔州。因夔州地近邊荒,因此說“異域”。

  渭水秦山:指唐朝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

  人今罷(pí)病:指民力疲憊衰竭。罷,同“疲”,累。虎縱橫:比喻橫徵暴斂。

  賞析:

  此詩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寫作者的愁懷:江邊的叢草每天在生長起來,都在喚起我的愁緒。巫峽中泠泠流水,也毫無人情,惹得不能開懷。白鷺在盤旋的水渦中洗浴,你們有些什麼愉快的心情呢?一株孤獨的樹正在開花,也只有你自己高興。這四句是描寫一個心緒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煩惱得甚至發出詛咒。“世情”是唐宋人俗語,即“世故人情”。“非世情”或作“不世情”,即不通世故人情。在這句詩裡,可以講作“不討好我”。“底”字也是唐宋俗語,用法同“何”字,是個疑問詞,即現代漢語的“什麼”。“分明”二字與杜甫在別處的用法有些不同,意義較為含糊。大約強調的是“自”字。現在釋為“自己高興”,還是揣測,恐怕似是而非。

  詩的前四句寫景,後四句轉到抒情。詩人說,十年來兵荒馬亂,使南方成為黑暗的地區,我這個異鄉來的旅客,衰老在夔州孤城中,很想回長安去,可不知渭水秦山,這一輩子還能再見不。因為人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縱橫。最後兩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艱辛,自己也無法還鄉。

  這首詩意義很明顯,沒有曲折隱晦之處。前四句雖然寫景,但與《登高》《返照》二詩的前四句不同。作者已在寫景之中表現了自己的“愁”,不是客觀的寫景了。每一句的藝術手法都表現在下三字。“暗”字也是杜甫的獨特用字法。末句“虎縱橫”是指上文的“十年戎馬”。《杜詩鏡銓》引張璁說:“虎縱橫,謂暴斂也。時京兆用第五琦十畝稅一法,民多流亡。”浦江清《杜甫詩選》亦用此說作注,以為末句是“借喻苛政”。這是從詩外去找解釋,大約腦子裡先有一句“苛政猛於虎”,看到杜甫的“虎縱橫”就附會到苛政上去。於是再從唐史中尋找當時有什麼苛政。於是找到了第五琦的新稅法。不知杜甫詩中屢次以豺虎比兵災。此處的“虎縱橫”顯然是照應上文的“十年戎馬”,杜甫應該不會忽然丟開上文而無端扯到第五琦的苛政。毛大可論讀《西廂記》的方法說:“詞有詞例。不稔詞例,雖引經據史,都無是處。”讀詩也是這樣。詩也有詩例,不從詩中去求解,而向詩外去引經據史,決不能正確地解得這首詩。

  此詩詩體屬七言拗律。一首詩中,偶爾有一、二處平仄不合律謂之失粘。失粘之病,有時是作者平時讀字音不準,弄錯了平仄;有些是故意的,這就稱為拗句。《愁》這首詩全是拗句,這就是吳體。這種拗法,只有在七言詩中出現,它們是律詩的形貌與古詩的聲調的混血兒。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8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朝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廚 通:櫥;銷金獸 一作:消金獸)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譯文

  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鬱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嫋。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捲簾而入,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註釋

  雲:《古今詞統》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重陽: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櫥:《彤管遺篇》等作“窗”。

  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東籬:泛指採菊之地。

  暗香:這裡指菊花的幽香。

  銷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銷:一作“消”。

  西風:秋風。

  比:《花草粹編》等作“似”。黃花:指菊花。鞠,本用菊。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透過描述作者重是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霧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霧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佈滿著“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佳感到愁間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中。永晝,霧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是,即農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佳的霧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霧個佳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中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濛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佳的內心苦間。“瑞腦消金獸”霧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中瑞腦香的嫋嫋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是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霧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間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捱;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是”霧句有深意。古佳對重是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霧句“佳節又重是”,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霧佳”,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是”霧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霧番淒涼滋味。

  下片寫重是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是佳節的霧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中間坐了霧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霧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是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霧邊飲酒,霧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佳。“有暗香盈袖”霧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佳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中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佳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佳感到霧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佳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佳不如菊之感。以“佳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此詞在藝術上的霧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佳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霧切,無不塗上霧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構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敘筆法;而把節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佳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佳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佳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霧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佳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佳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霧句,更直接為“佳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佳想象出霧幅畫面:重是佳節佳佳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佳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霧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霧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看,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霧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中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捱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霧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涼,主要的還是內心感到涼。於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中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霧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霧個重要特點。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9

  莫愁樂·聞歡下揚州

  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

  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

  翻譯

  聽聞郎君要東下揚州,小女子相送到楚山頭。

  兩人伸手抱腰看,只見江水不再向東流。

  註釋

  聞:聽聞。聽說。

  歡:喜歡之人,心愛之人。

  下:順水行船。東下。

  揚州: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

  相送:互相送行。

  楚山:山名。即荊山。泛指楚山大地。

  探手:伸手。探出雙手。

  抱腰:抱著細腰。

  江水斷不流:說江水已不再向東流,希望愛人不要走也。斷,絕斷。

  賞析

  女子聽說情人要出遠門,就匆匆趕來相送。首二句交代了送別的過程。句中的“歡”,是江南女子對情人的暱稱。“揚州”是指南朝首都首都建業(今南京),商業極其繁榮,單單秦淮河就有“小市百餘,大市十餘所”。商人估客憑籍長江水利,往來其間,“貢使商旅,方舟百計”,故而六朝西曲頗多表現商婦賈客生涯,特別是女子之離愁別恨。詩首句特意點出“下揚州”三字,恐怕正是為了暗示這一背景。詩首句特意點出“下揚州”三字,恐怕正是為了暗示這一背景。她送啊送啊,不辭路遠,一直送到了“楚山頭”。楚山,泛指楚地之山。《莫愁樂》產生的竟陵(今屬湖北),正屬古楚地。在山頭分手,利於目送徵鴻,見得女子聰穎情深;但從全詩看,也是為了配合詩境,為末句的寫景先墊寫一筆。她送啊送啊,不辭路遠,一直送到了“楚山頭”。楚山,泛指楚地之山。《莫愁樂》產生的竟陵(今屬湖北),正屬古楚地。在山頭分手,利於目送徵鴻,見得女子聰穎情深;但從全詩看,也是為了配合詩境,為末句的寫景先墊寫一筆。

  第三句描寫欲別還難的場面。不難想象,分手之際自有種種情態,這裡略去其餘,僅選擇了女子的一個動作加以刻畫。“探手抱腰看”的主語是女子。海誓山盟、千言萬語,一路上大概已說過了,分手之際,女子突然伸手將情郎抱住。這一舉動急切、嬌憨,使人想象到難分難捨的情景。“看”字下得極為傳神,她是想把情人的音容笑貌刻印入腦海?抑或要看透情人的心靈深處?要知道,去處是揚州銷金窟啊!這不會不使她感到忐忑不安。此句曲折含蓄地表達了她的一往情深卻又隱含憂慮的複雜心情。 詩最後一句突然宕開筆墨,轉而寫景:“江水斷不流”。一說,指女子希望江水不流,令“歡”不能乘舟東去。這樣理解固然未嘗不可,但終覺淡而寡味。這當是特定地點特定人物眼中之景。滔滔江水,不捨晝夜,自然不會暫停,但從山頭高處遠望,波濤似乎消失,水面平靜如鏡,不就像凝固了嗎?這一景像,在切盼情人不要離去的女子眼中,更是似幻似真,由幻變真。這一句就像電影中一個採用特技的特寫鏡頭,為整個場景平添了一層浪漫的色彩。我們彷彿聽見女子遙指江面,娓娓勸說:“你看,江水也不流了,你為什麼還要離去呢?”以景作結,耐人尋味,有含而不露、悠悠不盡之妙。 送別的歌辭,自然意在抒情。此首卻無一語正面述情,全由動作、景物加以襯托,但讀來唯覺感情深、情態真,有情在言外之功效。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0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宋代 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譯文

  心想到高樓上觀看美景躲避憂愁,憂愁還是跟著我上了高樓。我走過好幾個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許許多多親戚好友都已白了頭。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難道個個都要到邊塞去立功封侯?浮雲飄去飄來本來沒有固定之處,我能夠像浮雲那樣隨心來去,該有多麼自由。

  註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雙調,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經行:經過。

  白頭:頭髮變花白。

  歸休去:退休、致仕。去,語助詞。

  不成:反詰詞,難道。

  出處:指出仕與隱處,做官與退隱。元:同“原”。

  得似:真是,宋元問人口語。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無從得知。從詞意上推斷,此詞可能是作於詞人久經官場生涯的中年以後。在長久的官場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間爾虞我詐的種種現實。在仕宦與歸隱的得失之間,他思之籌之,不得要領,因而愁緒百結,久不能脫。詞人最終思考的結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首詞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賞析

  上片主要抒發時光易逝的愁恨。起韻一筆包舉,總言憂愁的難以擺脫,為下文分別訴說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難成之愁預留了地步。在這裡,詞人“天真地”想透過上樓登高來擺脫令他難以忍受又無法迴避的憂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滿了奇趣,而他感到憂愁如有腳、又隨他上樓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達上,化不可見的抽象之愁為有可以觸碰與迴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寫抽象的生動趣味,同時,“欲上······愁還”的傳情方法,又為文氣增加了轉折跌宕的靈活之趣。接韻具體表明他所憂愁的內容,是自然也在變遷、親朋也在衰老白頭的時間不居之恨。“幾處”與“多少”的限定,空處傳神,包攬無限,寫出了自然變遷和人生衰老之多簡直無法據實計算的大愁苦。這種對於時光易逝的憂愁,是詞人“時間意識”覺醒的表現,而“時間意識”又是與人對於存在的反思與覺悟有關的,是一種看似脆弱,其實深刻的對於生命虛無的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詞人產生這樣深刻的生命虛無的痛苦,不是來自於單純的哲學思考,而是由非常具體而強烈的生命體驗所導致的。

  於是,過片再進一層,揭示了導致其時間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業難成之愁。他以感情強烈的語言反覆其意與反問自己:說歸去吧,還是歸去吧,難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罷休不成?意謂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業才可歸隱。實際上,它傳達出了詞人無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業的愁苦。這樣,上下片就由這兩種愁苦在文理上連成渾然的一體。結韻進而揭出使自己產生時光易逝之愁與功業難成之愁的具體觸機,是那種恍若浮雲一樣到處漂泊的遊宦生涯。然後他再轉過一層,巧妙運用“浮雲”一詞的雙重比喻意義為自己下了這一轉語,如果能像浮雲一樣逍遙自在也很自由。這樣的轉語,洩露了他“遊宦成羈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這首詞在表情達意上,採用層層剝筍的見心法,由愁一時間之愁一功業難成之愁一遊宦成羈旅之愁,這樣就由遠而近,填充了越來越具體的生命痛苦:透過他的“剝筍”法抒情,越來越清晰地表現了他愁苦的來處。其總體藝術風貌是,感情濃郁,措意生動,文理自然而兼變化之趣。此外,因為暗喻的巧妙運用,這首詞顯示了深厚的韻味。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秋風吹地百草幹,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岐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閒悽迷。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豕灰)。

  譯文

  蕭瑟秋風吹得大地百草枯乾,華山蒼碧的身影傍晚帶微寒。

  我年當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頹喪如衰枯的秋蘭。

  衣服爛得像飛鶉胯下馬如狗,面臨岔路口拔劍向天發怒吼。

  酒店下馬後脫下秋衣作抵押,請賒給我這宜陽人一壺美酒。

  酒醉中我呼喚老天層雲不散,萬里白晝頃刻之間一片悽迷。

  店主人勸我好好保養身子骨,別讓那塵世俗物填塞在心裡。

  註釋

  飛鶉(chún):形容衣衫襤褸。馬如狗:形容馬極瘦小。《後漢書》“車如雞棲馬如狗。”

  臨歧:面臨岔路。

  旗亭:此指酒肆。

  貰(shì):賒欠。宜陽:地名,即福昌縣,在今河南省。

  填豗(huī):豗,相擊。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賞析:

  “秋風吹地百草幹,華容碧影生晚寒。”開頭二句寫景。秋風蕭瑟,草木乾枯,傍晚時分,寒氣襲人,路旁的花樹呈現出愁慘的容顏。詩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和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帶有一種神秘的誘惑力。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三四句寫情。李賀二十一歲應河南府試。初試告捷,滿以為從此便可扶搖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賀“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為由,阻撓他參加進士考試。“一心愁謝如枯蘭”正是這種抑鬱悲憤心境的寫照。“枯蘭”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之後憂傷絕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蘭花素雅,象徵詩人高潔的胸懷;蘭花枯謝,則是他那顆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動外現。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衣如飛鶉馬如狗”寫衣著和坐騎,用漫畫式的誇張手法,顯示自己窮困不堪的處境。“臨歧擊劍生銅吼”句,擊劍不是為了打鬥,而是為了發洩心中的怨氣。“吼”字是擬物,也是擬人。劍本來是不會“吼”的,這裡用猛獸的咆哮聲來比擬擊劍人心底的“怒吼”。句首的“臨歧”二字,含有哭窮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條路好。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臨歧擊劍”,愁苦憤懣已極,怎樣才能解脫呢?唯一的辦法只有求救於酒,以酒澆愁。可是詩人身無分文,怎麼辦呢?於是下馬脫下“秋衣”,拿到酒店換酒。這兩句進一步表現詩人窮愁潦倒的生活境況。秋天的傍晚,寒氣侵膚,詩人竟在這時脫衣換酒,可見已經窮困到不能再窮的地步。

  衣服當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還是沒有解除。“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閒悽迷。”醉後呼天,天也不應,浮雲蔽日,白晝如冥,看不到一點希望的光亮,叫人不能不憂心如焚。寫到這裡,痛苦、絕望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結尾二句,詩意一折,寫酒店主人好言勸慰,要他注意保重身體,不要讓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憤悶到了極致,語氣卻故作跌落緩和之勢,顯得深沉有力而又迴盪多姿。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清平樂·將愁不去原文

  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翻譯

  秋意愈濃,心內惆悵愈發揮之不去。成天鎖在深宅大院裡,曲折的屏風後面,這些日子,風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異常。

  雨過天晴之後,籬笆那邊的菊花發出縷縷清香。人們說今天就是重陽節,回首看那凋殘的秋雲秋葉,黃昏時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註釋

  將愁:長久之愁。

  將:長久之意。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

  重陽:重陽佳節。

  涼雲:陰涼之雲。南朝齊謝朓《七夕賦》:“朱光既夕,涼雲始浮。”

  賞析

  這首詞是重陽節的感懷之作:綿綿清愁揮之不去,無盡的秋色也難以留住。屏風掩映下那深深的庭院,整日愁風冷雨,不曾停歇。好不容易天晴了,菊花吐露出芬芳,聽說今天正是重陽節。回望天邊那陰雲和暮色中的樹葉,不由產生無限的思緒。

  與納蘭的這首《清平樂》相似的一首,是晏殊所寫的一首《清平樂》,晏殊作為有名的詞人,可以說是納蘭的前輩,晏殊那首《清平樂》如下: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的這首小詞抒發初秋時節淡淡的哀愁,語言十分有分寸,意境講究含蓄。同樣是抒發內心惆悵,納蘭的《清平樂》就顯得更為簡單直接一些,說愁便直接寫愁,簡單明瞭地道出自己的煩惱。“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愁苦無法揮去,就連美麗的秋色都無法揮去愁悶。此處“將愁”表示長久的愁悶,秋色最是傷人的,因勾寂寥,故而最能引起人們的傷感,因為遲暮。因而能讓人們無法釋懷。

  在秋色中想揮手趕走哀愁,這無疑是愁上加愁,而納蘭也絲毫不避諱自己對於憂鬱的無能為力,他坦然地告訴人們自己真的是“將愁不去”。比起晏殊的含蓄和隱藏,納蘭毫無忌諱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講出來,絲毫不怕被世人址笑。

  或者正是因為這份坦白。納蘭的詞更顯得有種直白的魅力,無人能夠替代。接下一句是:“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屏風掩映下的庭院,日日風雨,愁雲參淡,人在這裡,就會被感染。

  納蘭居住的庭院,為何會讓他感到哀愁,其實境由心生,所謂的庭院深深,還不是自己內心悽苦,所以,才看什麼都顯出一副悲涼模樣,是誰讓納蘭如此哀傷,是住家的女子讓納蘭神色清冽地立於窗前,眉頭緊鎖,無限恨,無限傷。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下片的風格稍顯婉轉,不再如上片那樣晦澀,下片寫到天氣放晴,菊花綻放,香氣撲鼻。然後詞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正逢重陽之日。重陽是一個讓人傷感的節日。古人寫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便是重陽,重陽節是個讓人思念故人的節日。納蘭身逢重陽,想起往日,必然是感慨萬千。今昔往日,多少不同,而今一同從腦海中掠過,那些過往,彷彿還歷歷在目。

  黃昏正在換取這一天裡最後的一抹陽光,暮日下的世界,被覆上了迷離的光芒。黑暗即將到來,帶走這一天的明亮,重陽節也很快就會過去。第二天依然是嶄新的一天,“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只是在這即將告別白日的時刻,納蘭回首天邊的雲朵和落木,心頭不禁思緒萬千。這首重陽節感傷的詞,寫出了詞人深埋心底的憂傷。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3

  謁金門·愁脈脈

  愁脈脈,目斷江南江北。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

  細草孤雲斜日,一向弄晴天色。簾外落花飛不得,東風無氣力。

  翻譯

  脈脈含愁裡,望盡江南江北。只見無邊的渺茫迷離,是瀰漫的輕煙,遮繞重重嶺樹,阻斷了伊人音書傳遞?可小樓外,山巒連綿才高几許!

  幽獨的小草,輕淡的片雲,盡籠在橘黃的斜日裡,偏又是一霎晴,一霎陰,冷暖不定的天氣。落花點點沉墜,隔著珠簾,飄飛不起。衰晚春風啊,這般地柔弱無力。

  註釋

  謁(yè)金門:詞牌名。

  脈脈:含情相看。

  一向:一霎時。“向”通作“晌”。(“一向”亦有如字讀者,義異。)

  弄晴:欲晴而又不定。

  創作背景

  作者所處的時代為北宋末南宋初,這是個戰亂頻發的時代。作者親歷兩宋之交的戰亂,曾隨淮西軍抗金。他知失地難收,也知有眾多夫妻因分離而愁苦,故作了這首詞,一方面描述閨愁,一方面寄託家國之恨。

  賞析

  這首詞是登高懷人之作。詞中句句有韻,而且韻腳金用入聲字,讀來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頭“愁脈脈”三個字直抒胸臆,寫自己心中積鬱著脈脈的愁緒。其下全為景物描寫,但因有“愁脈脈”三字貫頭,故此下所有的景語亦為情語。“目斷江南江北”緊接“愁脈脈”而起,寫自己登高望遠,但無法望盡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緒反而越來越濃了。

  “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寫“目斷”的原因。這裡,詞人不寫山崢高大,偏用“山幾尺”的誇張手法來寫山之小,強調的是重重“煙樹”隔斷了“芳信”。從而人立“小樓”之上的悽迷無助情緒被渲染得淋漓盡致。

  下片首句“細草孤雲斜日”,一句三折,兩字一意,用最經濟的語言描繪出一片悽楚迷離的景象。“細草”綿綿無際更添遼遠悽迷之感。寫“雲”曰“孤”,見出離人的影子,“孤雲”實際是離人心酸處境的象徵意象。“斜日”狀寫太陽即將落山,這一時刻往往是鳥獸歸巢而離人傷懷的時候。“一向弄晴天色”,上一句悽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氣片刻轉晴,也不能使人脫離憂鬱。“落花”本是傷情物,更何況是陰雨浮浮,東風無力,落花連飛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傳達的悲傷之情當較平時更甚了。

  這首詞格韻清高,輕淡綿密,含蓄幽邃。同時由於受作者身世的影響,這首詞登高懷人之外似另有寄託,如“目斷江南江北”似寓託山河破碎而“東風無氣力”又似乎寓有無力恢復失地之意。總之,這首詞悽迷的閨情背後寄託著深深的家國之恨。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4

  詠愁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涵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帀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翻譯

  來時潛移暗度,去時慢慢悠悠;一半掛在眉梢,一半藏在心頭。

  春老花殘紅滿地,半掩房門淚暗流;殘月滿窗深夜裡,酒醒入去獨淹留。

  似一望無邊的野草,風連浪續,細軟輕柔;像一團繞地的亂絲,糾纏凌亂,無尾無頭。

  除了權勢人家,誰能無慮無憂?看人世問時時處處,無論哪裡都有憂愁!

  註釋

  窗涵:窗欞,窗格子。

  連天草:王維《出塞作》有“白草連天野火燒”句。

  千尋:形容絲長而多亂。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帀地絲:遍地的絲繩。帀,“匝”的異體字,遍地、滿地的意思。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稱五侯,這裡泛指達官貴人。

  創作背景

  石象之有過不尋常的經歷,他在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中進士,後歷任壽安尉、黃聲簿、義烏令,後轉太常丞。四十八歲時曾一度致仕居家,他晚年在宅子的西南角開園圃種花木,優遊自樂地生活了二十餘年。他深深地理解了憂愁。於是他就寫下了這首鮮明生動的《詠愁》。

  賞析

  該詩首聯追尋“愁”的蹤跡。大千世界,“愁”不會有人主動喜歡,但卻無影無蹤無時不在人的身邊,有時會不請自來,來了又趕不走,它來了總是一半藏在人的心裡——“愁腸百結”,一半寫在人的心靈之窗——“愁眉苦臉”。

  頷聯揭露“愁”潛入的時機。深諳愁苦的人總會把“愁”貯藏在心房僻遠的角落裡,再築起精神防線提防它侵襲,可“愁”欺人時,它會隨機而出,無孔不入。詩人認為“愁”最容易潛入的機會有二,一是風雨摧花春歸去,落英遍地孤者見,最能使人愁腸寸斷,思慮萬千,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亡國哀愁;歐陽修《蝶戀花》“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的青春少婦被拋棄之悲愁。二是心中有愁情的人借酒澆愁,待酒醒後眼見殘月斜照窗欞,想到人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愁”會衝破防線,悄悄爬上心頭,使人更加愁腸百結,憂愁悲傷,愁人之“愁”會“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范仲淹《御街行》)。此聯可能是作者的經驗之談。

  頸聯寫“愁”的情狀。苦惱的憂愁如藏在愁人的心中,印在愁人的眉間,那愁人就會感覺到“愁”像萬頃連天草鋪天而下揮不去,就像千萬條蓋地絲繩網衝不破,他被嚴嚴蓋住、緊緊捆住,困在其中,痛苦不堪。想掙脫這“柔”若草“亂”若絲的“愁”緒實叫人無可奈何。

  尾聯寫“愁”無處不在。“愁”如此氣人、欺人、惱人,可能那些王侯將相達官貴人們過著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姬歌妾舞、驕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問何處不相隨”。

  “愁”究竟為何物,曹植《釋愁文》有此一釋:“愁之為物,惟惚惟帆。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這首《詠愁》詩如李商隱詠《淚》詩寫淚而不見“淚”字,此《詠愁》詩也滿篇不見“愁”字,這類詩近似制謎語的文字遊戲,都以巧麗取勝,真如前人所評“格雖不高,卻有神無跡”。

愁原文翻譯及賞析15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翻譯:

  ①伏雨:連綿不斷的雨。唐杜甫《秋雨嘆》:“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②去年句:意謂去年還曾經在一起攀上枝頭摘取花枝,比賽誰最輕盈利落。鬥輕盈,謂比賽行動迅捷輕快。輕盈,多用以形容女子體態之纖柔、輕快。李白《相逢行》:“下車何輕盈,飄然似落梅。”③漫惹二句:爐煙,燻爐中的煙。南朝梁簡文帝《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酒暈,飲酒後臉上泛起的紅暈。此二句極寫無聊賴之情狀。謂爐煙輕輕地縈繞,雙袖在爐火映照中泛著紫紅的顏色,身著青衫而臉上脹紅了酒暈。

  賞析:

  此篇描繪了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詞中上下片之結句點出其情傷的底蘊,倘恍迷離,空靈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