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記王忠肅公翱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簡析

《記王忠肅公翱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簡析

《記王忠肅公翱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簡析

  記王忠肅公翱事

  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語女曰:“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於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擊傷夫人,出,駕而宿於朝房,旬乃還第。婿竟不調。

  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東。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也。後公改兩廣,太監泣別,贈大珠四枚。公固辭。太監泣曰:“是非賄得之。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別公,公固知某不貪也。”公受珠,內所著披襖中,紉之。後還朝,求太監後,得二從子。公勞之曰:“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皆曰:“然。”公曰:“如有營,予佐爾賈。”二子心計,公無從辦,特示故人意耳。皆陽應曰:“諾。”公屢促之,必如約。乃偽為屋券,列賈五百金,告公。公拆襖,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閱讀練習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 頒發

  B.今以半別公,公固知某不貪也 別贈

  C.公受珠,內所著披襖中 通“納” ,放入

  D.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通“幟 ”,標誌,記號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B.何必強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 以勇氣聞於諸侯

  C.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

  D.特示故人意耳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

  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 確的一項是(3分)

  A. 本文不是“正史”,而是一篇筆記文學一類的短文,記述了王忠肅公翱三件事,“忠肅”為諡號。

  B.第一、二段表現王翱嚴格剛正、不徇私情,奉公守法的美德。不讓第二個孫子參加科考,給寒士們提供進仕機會;不給女婿遷職調動。

  C. 第三段寫王翱代友藏珠,最後將珠還給朋友的後人,表現了王翱廉潔自守,對朋友忠實的美德。

  D.本文從王翱的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小事,運用了語言、行為描寫和細節刻畫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7.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汝才可登第,吾豈忍蔽之哉!(3分)

  (2)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4分)

  (3)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 (3分)

  參考答案

  4. A.賞賜

  5. D.副詞只 不過(A.副詞堅決,副詞 本來 B.連詞用來,介詞 憑 C.連詞 那麼,連詞,可是 )

  6. B.“汝才可登第,吾豈忍蔽之哉”,如果仲孫有才,王翱不會阻擋他科考。

  7. 翻譯:(1)你的才華如果可以考中,我怎麼忍心阻攔你。

  (2)況且你的父親把我調動到京城任職,如同搖下一片落葉那樣簡單,卻堅決不肯,這是為什麼呢?

  (3)你們的老人很廉潔,你們恐怕為貧窮所困吧?

  譯文

  王公有一個女兒,嫁給京城附近做什麼官的某人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愛女兒,每當接女兒回孃家,女婿堅決不讓走,他怨怒地對妻子說:“你父親做吏部的長官,把我調任京城的官職,那麼你就可以時時侍奉母親;況且調動我就像搖下正在凋落的樹葉罷了,可是你父親硬要這樣吝惜力氣,是何道理?”女兒託人帶話給母親。夫人一天晚上擺上酒,跪著稟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氣,拿起桌上的器物打傷了夫人,走出門外,坐車到朝房裡住宿去了,十天後,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終於沒有調進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時,同太監某人鎮守遼東。這個太監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處得很好。後來王公改調兩廣任職,太監哭著送別,贈給大寶珠四枚。王公堅決辭謝不受。太監哭著說:“這大寶珠不是受賄得到的東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買來的西洋珠賞賜給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給您贈別,您本來就知道我並不是貪財的人啊。”王公接了寶珠,放進自己所穿的`披襖,把它縫在裡面。後來回到朝廷,尋找太監的後代,找到了他的兩個侄子。王公安慰他們說:“你們的老人很廉潔,你們恐怕為貧窮所困吧?”二人都說:“是的。”王公說:“如果你們要有所經營,我幫你們出錢。”太監的兩個侄子心裡盤算,王公無法辦到,只不過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罷了。都假裝答應說:“是”。王公幾次催促他們,一定要按照說定的辦。於是他們就假造了一張買房子的契約,開列的價錢是五百兩銀子,告訴王公。王公拆開披襖,取出寶珠交給他們,那包裹的記號,仍然是原來的樣子。

  簡析

  本篇所節選的“拒婿調遷”和“珠還原主”兩則故事,表現了王翱公正無私、廉潔自持的性格品德。這在弊端如山,官貪汙吏橫行,賄賂成風的腐朽的封建社會里,是難能可貴的,即使是在今天,對那些以權謀私,貪汙腐化,搞不正之風的人來說,也還有一定的現實的教育意義。

  本文不是“正史”,而是一篇筆記文學一類的短文,它的特點,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筆記作者不刻意為文,只是遇有可寫,隨筆寫去,是‘質勝’之文,風格較為樸質而自然”(引自《筆記文選讀·序》)因此它不象“正史”那樣,在詳細介紹人物生平的基礎上,選取重大題材去記載人物在政治、軍事等重大方面的事蹟,而只是從王翱的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拒婿調遷”、“珠還原主”兩個典型事例,從人際關係上不徇私,生活上不貪財兩個不同的側面集中地表現了王翱奉公守法、清白廉潔的思想品格。同時文筆質樸無華,清順流暢,毫無雕飾之感。它以平實簡潔的語言記事言情,隨筆所之,行所當行,止所當止,隨手拈成而情節說得宛轉,意思說得真切,作者的褒揚和崇敬之情溢於言表。描寫人物,亦不事渲染,只疏疏幾筆,輕輕濡墨,略加勾勒,即形象突兀,性格鮮明。如“拒婿調遷”一節,寫王翱對夫人求情的反映,文章連用了“怒”、“取”“擊”、“駕”、“宿”等動詞,將王翱對女婿和夫人徇情營私的極大義憤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真不愧為一篇“質勝”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