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非攻翻譯及原文

非攻翻譯及原文

非攻翻譯及原文

  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無親筆著作。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資料整理回來了關於非攻翻譯及原文,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幫助,希望大家會喜歡

  非攻

  《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②,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③,上為政者④得則罰之。此何也?以⑤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⑥,其不義⑦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⑧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苟⑨虧人愈多,其不仁茲⑩甚,罪益厚⑾。至入人欄廄⑿,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⒄,則弗⒅知非,從而譽之⒆,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⒇,殺十人,十重21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22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23以遺後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24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

  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25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26,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28。

  註釋:

  ①選自《墨子·非攻上》。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魯國人,戰國時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者。《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根據墨子的言行和墨家的學說編寫的,今存53篇。

  ②〔園圃(pǔ)〕園,果園。圃,菜園。

  ③〔非之〕說他不對。

  ④〔上為政者〕上面執政的人。

  ⑤〔以〕因為。

  ⑥〔攘(rǎng)人犬豕(shǐ)雞豚者〕偷竊別人的狗豬雞的人。攘,偷盜。豕,豬。豚,小豬。

  ⑦〔不義〕不正當。

  ⑧〔是〕代詞,此,這。文言裡“是”多用作代詞。

  ⑨〔苟〕假使。

  ⑩〔茲〕同“滋”,更加。

  ⑾〔益厚〕更嚴重。益,更。厚,重。

  ⑿〔欄廄(jiù)〕養家畜的地方。

  ⒀〔不辜〕無罪。

  ⒁〔扡〕同“拖”,剝下來。

  ⒂〔當此〕遇到這種情形。

  ⒃〔天下〕古人稱周朝統治的地區(包括各諸侯國)為天下。

  ⒄〔攻國〕攻打別國。

  ⒅〔弗〕不。

  ⒆〔從而譽之〕就(這件事情)來稱讚他。

  ⒇〔若以此說往〕如果用這個說法類推下去。往,向前行。

  21〔重(chóng)〕倍。

  22〔情〕實在。

  23〔其言〕指君子的錯誤言論。

  24〔奚說〕怎麼解說,有什麼理由。

  25〔辯〕同“辨”,分別。

  26〔甘〕甜。

  27〔是以知〕以是知,因此可以知道。

  28〔辯義與不義之亂也〕在分辨“義”與“不義”上,思想是混亂的。

  這是一篇體現墨家反對掠奪性戰爭的文章。它透過層層比喻和推論,抨擊了攻掠他國的不義戰爭。文章從偷盜行為說起,逐層推進,論證了損人越甚越不義、罪越大的道理,從而說明掠奪戰爭是最大的不義行為,必須堅決反對。

  在先秦諸子裡,墨子的論辯特別富於邏輯性,而且懇切動人。閱讀這篇文章,你能體會到這個特點嗎?

  譯文:

  現在有一個人,進人家果園,偷人家桃李,大家聽到就譴責他,上面執政的`人捉獲就懲罰他。這為什麼呢?因為他損人利己。至於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的,比進人家果園偷桃李更不義。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於進人家牲口棚,牽走人家馬牛的,這比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更不義。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於殺無辜的人,剝下人家的衣服皮襖,拿走戈劍,這比進人家牲口棚牽走馬牛又更不義。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嚴重。如果損人越嚴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現今天下君子,都知道這些事,說它們不義。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讚它,說它是義。這能說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殺一個人,說它不義,一定構成一個死罪了。如果照這個說法類推下去,殺十個人,十倍不義,必定構成十個死罪了;殺一百個人,一百倍不義,必定構成一百個死罪了。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反對,反而稱讚它,說它義。這是確實不知道進攻別國是不義的,所以把稱讚的話記載下來傳給後世。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還有什麼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後世呢?現在有人在這裡,見一點黑說是黑,見一片黑卻說是白,那麼一定以為這人是不知辯別黑白的了。嘗一點苦說苦,嘗多了苦卻說是甜,那麼一定以為這個人是不知辯別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壞事,能夠知道而且譴責它;幹大的壞事,攻打別國,就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讚它,說它義;這能說知道辨別義與不義嗎?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麼混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