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制度> 供應室工作制度

供應室工作制度

供應室工作制度

  在生活中,制度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那麼擬定製度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應室工作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工作人員按要求著裝上崗,衣帽整齊,出入工作間要換鞋入室。

  2、工作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各種技術操作規程。

  3、嚴格劃分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採用由“汙”到“淨”的流水作業方式佈局,做到工作區與生活區分開,汙染物品與清潔物品分開,初洗與精洗分開,未滅菌物品與滅菌物品分開,清潔區與汙染區採取單線行走,不可逆行。

  4、回收物品與發放物品應分車、分人進行,凡有濃血的器械物品須由科室洗滌清潔後交換。凡傳染患者用過的物品必須經高效消毒劑消毒後再與供應室對換。

  5、每日更換消毒液,並對消毒液濃度進行檢測。

  6、嚴格執行工作人員手的消毒。

  7、每月對空氣、無菌物品、消毒液、檯面及工作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培養,結果存檔。

  8、對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針頭進行定期抽樣熱原檢測。檢測結果存檔,符合監測標準後方可投入臨床使用。

  9、每日認真清點急救物品和檢查基數物品儲備量,做到供應及時。

  10、定期檢查各種儀器裝置,確保使用安全。

  11、按時做到下收下送,服務主動熱情,深入臨床第一線徵求意見,不斷改進工作。

  供應室查對制度

  1、準備器械包時,查對品名、數量、質量、清潔度。

  2、發器械包時,查對名稱、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時,查對數量、質量、清潔處理情況。

  4、高壓消毒滅菌後的物件要查驗化學指示卡是否達標

  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劃分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採用由“汙”到“淨”的流水作業方式佈局,清潔區與汙染區採取單線行走,不可逆行。應做到工作區與生活區分開,汙染物品與清潔物品分開,初洗與精洗分開,未滅菌物品與已滅菌物品分開。

  2、工作人員上崗時要求著裝整齊,戴好帽子,不能佩戴戒指和耳環等飾物,不能留長指甲和塗指甲油。出入各工作區時必須要洗手換鞋方可進入。

  3、供應室內清潔區的檯面和地面每日清潔擦拭,汙染區的檯面和地面每日清潔消毒。各工作區的墩布應註明區域標記,分開使用。

  4、回收汙染物品與發放無菌物品應分車、分人進行。下送完畢後,回收汙物車送處理間用消毒液擦拭,再用高壓水沖洗乾淨後備用。

  5、凡有膿血的器械物品須由科室清洗後方可與供應室交換。

  6、凡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必須先經高效消毒劑消毒後,方可與供應室進行交換。

  7、消毒液需每日更換,現用現配,並對消毒劑濃度進行檢測。所消毒的物品必須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

  8、對高壓滅菌器進行效果監測,每日晨起第一鍋做B—D試驗;每鍋次進行監測並存檔;每個滅菌包應採用化學指示卡、化學指示膠帶進行滅菌效果監測;每月用生物指示劑“嗜熱肪桿菌芽孢”監測滅菌器效果,結果存檔。

  9、嚴格執行無菌物品發放制度,認真檢查無菌包的質量及名稱、滅菌日期、滅菌標記及工號。發放中如有散包、溼包、落地包均不得發出,須重新進行滅菌。

  10、嚴格遵守無菌物品有效期:所有滅菌物品必須每日檢查一次,按日期先後排序依次使用。滅菌敷料包有效期受包裝材料、封口的嚴密性、滅菌條件、儲存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棉布包裝材料和開啟式容器:溫度25℃以下、相對溼度為40—60%時,有效期為七天;其它材料,如一次性無紡布、一次性紙塑包裝材料:證實該包裝材料能阻擋微生物滲入,有效期可相應延長,至半年或以上。

  11、每月對空氣、無菌物品、一次性無菌物品、消毒液、檯面及工作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培養,結果存檔。

  12、工作人員必須掌握正確地“手衛生”制度與操作流程。包括:進入工作區之前和離開工作區之後,必須洗手;接觸清潔物品和無菌物品之前,接觸汙染物品之後,必須洗手;離開供應室汙染區時,進入清潔區、無菌區之前必須洗手;戴手套之前、脫手套之後必須洗手;進行物品下收下送前後均要洗手;進行各種包裝操作前後均要洗手;如工作時被汙染或疑似汙染時,隨時洗手。

  醫院感染監測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必須對病人開展醫院感染監測,以掌握本院醫院感染髮病率、多發部位、多發科室、高危因素、病原體特點及耐藥性等,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採取前瞻性監測方法進行全面綜合性監測。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彙總、分析,每季度向院長、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書面彙報和反饋。

  3、每年對監測資料進行評估,開展醫院感染的漏報調查,調查樣本量應不少於每年監測人數的10%,漏報率低於20%。

  4、對醫院感染病原體分佈及其抗感染藥物的敏感性進行監測。

  5、有條件的醫院可開展目標性監測。監測目標應根據本院的'特點、醫院感染的重點和難點決定。

  6、對重點部位醫院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留置導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內導管所致血行感染、手術部位感染)制定監控指標。

  7、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醫院必須對消毒、滅菌效果定期進行監測。滅菌效果合格率必須達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進入臨床使用部門。監測方法執行《醫院消毒技術規範》。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接觸破損皮膚、黏膜的醫療用品和接觸皮膚、黏膜的醫療用品,應符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8、血液透析室:必須每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當疑有透析液汙染或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取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並及時進行監測。當檢查結果超過規定標準值時,須再複查。

  9、環境衛生學的監測,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對空氣、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的監測。手術室、重症監護病房、產房、母嬰室、新生兒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應室無菌區、治療室、換藥室等重點部門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當有醫院感染流行,懷疑與醫院環境衛生學因素有關時,應及時進行監測。監測方法按國家規定,衛生標準符合國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