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資訊科技備課組工作計劃
時間稍縱即逝,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工作計劃吧。但是工作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資訊科技備課組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資訊科技備課組工作計劃1
一、現狀分析:
本書共6章,是以資訊處理與交流為主線,按照“資訊的獲取與評價—資訊的加工與表達—資訊的釋出與交流—資訊的儲存與管理”這一線索呈現學習內容。每一章的首頁有導言,敘述了本章的學習目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本書充分體現《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有關要求。注意層次性和開放性,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基礎性與發展性相結合。透過本書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夠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資訊科技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理解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明確社會成員應承擔的責任,形成與資訊化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
二、工作目標: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嚴肅處理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分層管理、分層教學。
2、加強優勢生輔導,使其都能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並在班級中起骨幹作用引導優勢生,特長生幫助後進生轉化進步工作。
四、教學計劃:
1、學生情況分析
優勢:現在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量較多,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多,而且,電腦學習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計算機是比較特殊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
不足:學生對電腦的興趣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高一學生之間差異性太大,有的學生對電腦很陌生,鍵盤都不熟悉,有的對電腦則是相當熟練。在這種情況下上好資訊科技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理應抓住機遇,全面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樹立新教育觀、教學觀。
2、教學目標
1)、主要培養學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著眼於使學生掌握資訊科學、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資訊採集、加工、釋出等資訊處理的基本技能,促進和提高學生主動利用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用於學習和生活,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要求。
2)、完成高一階段教學內容要求的資訊科技基礎、作業系統基礎、文字處理軟體、因特網基礎知識共四章的基礎內容。拓展學習相關熱點資訊科技知識,包括動畫知識入門,網路學習探究,網頁設計原理等相關內容。
3)、著眼於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切實夯實學生的基本資訊科技能力,為高二階段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3、基本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提前備好課,備課過程要細,多查閱有關材料,課前準備好各種資料,提高課堂效果。
2)、上好每一節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講練結合,啟發學生思考多做多練,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採取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是以因人施教為核心,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為前提,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為目標。
4)、適時的訓練學生學會設計,培養學生地創新精神。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設定開放的情景,引導學生以新奇、獨特的角度去思考、去發揮、去無限接近思維的創造點。
5)、對自己的工作情況及時總結,深入瞭解學生,也瞭解自己工作在學生中的接受情況,以完善自己的工作。
高一資訊科技備課組工作計劃2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本人擔任301至305共5個教學班15節資訊科技課教學任務,本學期教材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資訊來源與獲取、資訊的加工、資訊的管理、資訊的表達與交流、網頁的設計與製作、資訊科技與社會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為後續各章節的學習做一些準備,其且各章是沿著培養資訊素養的主線(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製作、管理的評價)有側重地展開的。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三、教學措施
1、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
2、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4、課堂中注重講練結合,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
5、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措施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嚴肅處理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分層管理、分層教學。
四、輔導形式、時間形式
1、理論輔導:教師講解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體教室中進行。
2、上機輔導:教師上機指導為輔,學生上機練習為主,優勢生幫後進生為補進行。
高一資訊科技備課組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本學期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計劃針對全體學生,透過上學年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過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練習鞏固的機會較少,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選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本學期的任務是繼續上完教材下半部分內容。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圖象、聲音、影片的技能。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4、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5、能夠做一個多媒體作品出來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