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就業指導課工作計劃

就業指導課工作計劃

就業指導課工作計劃

  大學生只有在畢業後實現順利就業,走進社會,才能夠有機會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社會發展、國家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個人價值,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就業指導課工作計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當前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的必要性

  當前,社會環境不斷髮展和變化,就業形勢也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設立就業指導課就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現狀,掌握就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經驗,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端正就業態度,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實現人生價值。

  (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

  目前,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畢業後的就業並沒有提前進行明確的規劃,設定清晰的目標,只是想著到臨近畢業的時候再看就業情況作打算,但是一旦真到了畢業的時候,由於前期對自己的就業沒有規劃,對社會需求也不瞭解,往往很難實現順利就業,即使是找到工作,也不盡如意。所以,正確的就業觀念對於幫助大學生實現滿意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透過開辦高水平的就業指導課,實現對學生從入校到畢業的全程化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態度,有效激發他們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全面瞭解掌握社會形勢,到就業時根據自己的規劃和目標選擇,不至於盲目無措,進而實現順利走向工作崗位。

  (二)指導學生準確定位自身價值

  大學生之所以上大學,就是為了能夠透過大學這一優秀平臺幫助自己更好地走進社會,在社會上有好平臺、好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和作用,幫助促進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但是隻有從事自己感興趣、熱愛的職業,才能吸引著不斷探索、研究,投入自己的心思和精力,創造出一番成就。而在就業前,大學生正是透過參加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和實踐活動,才有機會更好地發現和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掌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實現對自身價值進行綜合、正確的定位,為自己的就業提供方向指導。

  (三)提高學生日後的就業能力

  所謂的大學生就業能力,不單單是指他們在畢業的時候找到工作的能力,而且還要包括他們實現就業、保持就業崗位與轉換工作崗位的能力,這包含著知識、技能、觀念、心理等多種因素,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最為核心的因素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透過全面開展就業指導教學實踐活動,以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為目標,幫助學生明白掌握社會需求,自覺對比個人能力,明確努力重點和進步方向,主動加強學習,不斷開拓進取,實現個人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態度上不夠重視

  雖然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們進行就業指導。但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無論是從思想還是課程安排上都表現出了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首先是在實際教學中將就業指導課納入正常教學計劃的很少;其次即便是納入了計劃中,也未形成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統一規範的教學要求;第三,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只是單純地進行就業政策、技巧和形勢指導分析,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更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二)教學內容空泛、針對性不強

  首先,課程未實現全程化,很多學校就業指導課只是針對畢業生,忽略了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幫助。其次,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內容中涉及的國家政策和空洞的理論知識宣講多,對社會和職業未來發展形勢分析,實用性較強的實踐和指導內容少。還有,一部分學校以講座形式開展這一課程,上課人數多,課堂相對較為混亂,而且這種老師不固定、學生變化大的課程模式設定,對於學生個人的指導針對性很差,在他們個人就業素質和能力提升方面幫助不明顯。

  (三)課堂形式傳統、單一

  在就業指導課開展過程中,很多學校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缺乏到社會和企業的教學實踐,並未能真正實現就業指導這一目的,長此以往,學生的興趣也不會被有效激發,當然也不會了解到自身能力和社會需求的差別,對學生的幫助也很少。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因材施教,簡單地使用同一種教材、一套模式、一個課堂進行就業教育,指導針對性不強,課程的實際作用不大,在課後學生們仍舊是缺乏實踐經驗,面臨就業問題時仍然是盲目無措。

  (四)師資力量不夠強大

  作為一門綜合應用型的學科,就業指導課涉及到心理、法律、求職技巧、禮儀、創業教育等很多方面的內容,融合了多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這對於授課指導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但要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還要對社會需求和就業形勢十分熟悉,正確把握和解讀當前的就業政策。可是,當前絕大部分學校的這一課程的授課老師一般直接是由就業部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和輔導員兼任,雖然他們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本身缺乏專業的培訓,缺少系統的指導和學習,本身對這一課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對後期課程的開展方式、教學內容和方法等缺少研究,課程效果很難得到有效保證。

  (五)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將培育學生正確的就業觀、職業觀和價值觀等和他們學習知識、提升素質和能力的過程融合起來,沒有將學生個人的理想追求和社會的需要進行協調,導致存在不少學生不能夠明確進行自我定位,不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一味地追求利益,盲目提出過高要求,就業心理和態度不端正,眼高手低,對自身職業生涯缺乏長期合理規劃,缺少長期奮鬥和持之以恆的就業信念。

  三、 提升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實效性的措施與建議

  (一) 明確教學指導思想

  正確的指導思想才能夠實現教學事半功倍,為了確保指導課的教學效果,在課程開展方面需要進一步贏得學校領導的重視,明確課程教學指導思想,加強學科合理規劃和教學有效管理,確保人、財、物等各方面的足夠投入。國家層面,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形勢和問題,制定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宏觀指導政策,為各大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展提供正確方向和參考。高校層面,把就業指導課列入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標準,規範教學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嚴格教學管理,確保課程有實效。

  (二) 完善課程教學體系

  課程的目標是最終實現學生的順利就業,要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就要注重抓好課程教學設定,不斷完善教學體系。首先是要確保教學全程化,在全面規劃部署的基礎上分階段有序推進。就業指導不能僅僅針對畢業生,要確保覆蓋各年級大學生,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法,確保教學逐級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進步。其次是轉變課堂形式,形成一門穩定的、長期的,並針對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變化而不斷實現與時俱進的課程。第三,在課程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指導,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培育其創新意識,提高創業能力。

  (三) 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學內容要多樣化、實際化。社會日益發展變化,就業形勢日趨複雜,為確保在這種形勢下開展指導教學能夠真正幫助到學生,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保證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特點和社會需求,保證指導教育不偏頗、不籠統。教學形式要豐富、新穎,注重實踐創新。教學過程中,注重融入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多采用課堂討論、模擬招聘、專題講座、實地參觀、社會調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對自身就業方向和目標進行思考和對比,全方位瞭解自己,在課程實踐學習中不斷提高完善自己。最大程度融合教學資源。自己製作或借鑑其他優秀的教學資料,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程度融合和利用。實行“校企合作”,聯絡優秀企業設立就業指導課實踐基地,根據企業發展需求,定向培養人才。

  (四)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根據課程綜合性強的特點,建立包括各學科的優秀人才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能手,並同時考慮到性別和年齡的平衡問題,確保隊伍結構合理。積極鼓勵專業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加入到就業指導授課老師隊伍中來,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二是組織開展系統、全面、針對性強的培訓,拓寬老師社會實踐平臺。對現有的授課老師進行系統培訓,組織搭建社會實踐、對外交流平臺,在加強其理論知識和授課能力的同時不斷提升其自身綜合素質,鼓勵他們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我要求,拓寬思路與視野,豐富教學經驗與知識,積極參加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等,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三是教學過程中“引進來”。引進優秀的教學資源,力邀優秀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或職業指導專家到學校進行一系列的專題講座,利用他們的實踐經驗和工作業績為學生做出榜樣[3]。

  (五) 形成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

  以政府、社會和高校自身為主體的三方共同監督評價為基礎形成合理的評價機制。政府層面,組織根據各學校不同的培養目標區分制定評價標準,學校層面,透過徵集用人單位、老師和學生等的評價意見開展課程自評。組織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高校課程評價體系,在評價中融入科學性、發展性、全面性、開放性和激勵機制,透過組織實施課程評價,建立暢通有效的資訊反饋渠道,不斷督促提高課程質量,深化教學效果。需要說明的是,最好能夠建立社會中介的第三方評價機制,避免僅有政府主管部門的行政評價或學校自我評價而造成的偏頗和不全面。

  四、結束語

  作為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和指導其選擇就業方向的重要課程,高校就業指導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課程開展的質量和效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高校在開設這門課程時要注重形成全過程、全覆蓋的指導思想,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建立足夠強大的師資隊伍,形成合理的教學評價體制,從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多個維度保證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自身興趣和能力等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思考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認清就業形勢和社會需求,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持續提升自己的綜合就業實力,最終實現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