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感悟> 扶貧路上的四時之景工作感悟

扶貧路上的四時之景工作感悟

扶貧路上的四時之景工作感悟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感悟,想法都記錄下來。那麼,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寫感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扶貧路上的四時之景工作感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露降,寒蟬鳴,微微涼風擠進半掩的窗扉,從午間小憩中抬起頭,感受著和煦的暖陽,立秋了。“感恨方初夏,飄然過立秋”,兩年前的八月,也是微涼的秋天,我來到基層,毅然走在脫貧攻堅的大道上。既與秋如此有緣,那便從秋天開始,細細訴說扶貧路上的“四時之景”。

  霜秋

  “今年豬價漲得高,等再喂肥點就賣了。”每每談及自家喂的“寶貝”,總是能看到他一如既往的笑容,像是要將喜悅都傾出。老王是我幫扶的貧困戶之一,很難用語言來形容這樣一張笑臉,如同黝黑的土地一般映著交錯的溝渠,笑起來牽動著時光和勞作的印記,滿溢的是豐收的喜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數個日夜的辛勤換來秋的收穫。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秋天的麥田走過,我已不復初時與群眾交流的稚嫩,也不再是面對不理解而黯自神傷的少年。於老王而言,秋天是收穫,是萬物豐收;於我而言,是成熟和成長。

  臘冬

  “等把這片苞谷收了,我要打一條路,從屋門口一直到公路邊上。”彎曲狹窄的“聯戶路”無法透過車輛,一直以來阻礙著實施脫貧致富“長遠規劃”,從自家地裡修一條寬闊的石子路,是李大哥幾經考慮決定的.“破局之法”。曾經玉米被蜿蜒的石子路掩藏,短暫的減收承載的是這片土地來年的富饒和發展的希望。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羅馬非一天建成,成長也不是一蹴而就,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一點一滴的積累終會成為衝破桎梏的強大動力。於李大哥而言,冬天是破“局”重生;於我而言,是蘊蓄和厚積薄發。

  暖春

  “砸鍋賣鐵也一定供你讀大學。”孫二嬢是撫養著3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大兒子放棄了繼續教育的機會,早早步入社會減輕家庭負擔,卻也難以讓家庭擺脫貧困的窘境。雖然條件窘迫,但她還是堅持送去年落榜的二兒子復讀,拿到了大學的通知書。送別這天,孫二嬢站在山坡上,望著通往山外的方向,那彷彿老朽樹幹的軀體裡逐漸綻放的生機綠意,那是新生的希望。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春意盎然,萬物生機萌發,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發現身邊的美好,把握住每一次迸發的機會,綻放出自己的光彩。春天,於孫二嬢而言,是期盼和希望,於我而言,是蓬勃向上的生機與動力。

  炎夏

  “你等一下,我馬上回來”,每次到幫扶貧困戶楊大哥的家門前,面對的總是緊閉的大門,電話那頭的丁總是很忙碌,要麼是在給果樹施肥,要麼是忙著捉住逃出圍欄的雞鴨,又或是給黑牛割上幾把青草,就沒有閒下來的時候,一般人很難相信這佝僂瘦小的身軀裡能迸發出如此旺盛的精力。“我就想著可以再多做一點,生活也能更好一點。”田坎上,楊大哥指著綠油油的菜地,滿含熱切地說著。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對自己的“不滿足”,讓我想多走幾公里實地走訪,多去幾次群眾家中解開難題,也正是對進步小小的渴望,讓我在深夜幾番修改寫下這篇文章。於楊大哥而言,盛夏是活力;於我而言,是拼搏奮進和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