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硫酸》說課稿

《硫酸》說課稿

《硫酸》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高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本節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透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汙染物為下一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透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透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透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關鍵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3)教學關鍵:濃硫酸的吸水性與脫水性的區別、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本質。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會帶著問題去上課。在初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為此這節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說教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本節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一”的原則。結合課本採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採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

  2、 透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並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透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儘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於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 結合本節內容,採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透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著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式進行學習。

  四、說學法

  1、觀察法:本節課採取一則實際材料匯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並說明體現了硫酸的哪些性質。

  2、小組學習法: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思考猜測法: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後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紅溶液褪色等現象。可由學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麼呢 ?為什麼品紅會褪色呢?然後透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後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硫酸的物理性質的學習

  2、 透過PPT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脫水性、吸水性、強氧化性。回憶並利用氧化還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 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3、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4、 教師進行小結

  六、說板書

  七、 說小結

  根據板書內容,帶領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及必須掌握的知識。

  八、教學設計思路

  由回顧已學過的硫酸的性質引出新課題,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從硫酸的組成微粒開始,到硫酸的物理性質,酸的通性,濃硫酸的特性和強氧化性,最後是學習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知識的遞進層次更能使學生容易接受和吸收。透過設疑、PPT演示、探究解疑,循序漸進,讓學生達到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目標;

  九、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巧妙的設疑後播放PPT,給學生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演示實驗的播放速度適中,能夠讓學生清析地看到實驗現象。運用PPT簡報授課既能讓學生觀看到正確無誤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也節約了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整節課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原則。師生相互交流,互相溝通,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發散學生思維,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不足之處,學生得認真觀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和現象,沒有更多的時間做筆記。課後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區分教學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