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識字教學的論文:激發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範本

識字教學的論文:激發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關於識字教學的論文:激發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範本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對於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繼續學習,對於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徵,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面孔和靈魂,用漢字本身的莊重幽深,光明亮麗去感化學生對漢字的激情。

  識字是語文基礎能力之一,基礎是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基礎不牢固,上面的建築物無非是沙上建屋,識字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漢字本身的'規律特點,舉一反三,學會識字,愛好識字。教會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漢字是方塊形的表意文字,由圖形演變而來,字數多,字形複雜,各種筆畫、結構差別很細微,難於辨認;漢字本身不能表示讀音,必須一個一個地記,有時一個字還有多種讀音。因此,許多人認為漢字有“三多三難”,即“字多,難記;形多,難寫;音多,難讀”。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尤為重要。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內容也較為枯燥。語文課標指出:小學階段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佔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以上。因而,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遺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學生的注意規律和愛玩、好動、做事沒耐心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採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愉快地識字,讓學生樂於識字,學會識字。

  一、採用多種途徑,讓學生在“樂”中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一)直觀匯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課件、錄影等與相關的直觀景象匯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

  1、看實物、圖畫匯入。例如:我在教“蛋”字時,我先出示雞蛋實物,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形狀,然後才出示生字卡學習生字。

  2、聽音匯入。在教學“呱、哇、譁”等表示聲音的字時,我先讓學生聽音辨別動物的叫聲,進而出示生字,讓其模仿動物叫聲,然後才學習生字。

  3、看錄影匯入。在學習歸類識字三的第1課時,我又讓學生通過錄像觀看動物世界,進而認識各種動物及其名稱。

  這樣,透過看圖、聽音、觀看錄影等手段把學生帶進生動、形象的情景中,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為後面生字詞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運用無意注意,輕鬆識字。

  興趣是學習之師。根據學生的注意規律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正在發展和做事沒耐性這一特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應用以下幾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

  1、藉助色彩。課堂上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突出漢字的不同點,透過鮮明的對比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學漢字“睬、踩”時,將兩個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便強化學生對漢字“睬、踩”的記憶。

  2、藉助電教媒體剪輯、組合。如教形近字“晴、睛、精”時,我利用幻燈,將這些字編旁進行變換組合。幻燈的變換攝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強化了學生對字形、字義的記憶。

  3、藉助順口溜。遇到難、易錯的字,藉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順口溜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於樂,琅琅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4、藉助動作、實驗演示。如識記“滅”字時,先用火柴點燃一個紙團,然後用一小鐵板向下一壓,火就滅了。這樣透過動作實驗演示,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記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瞭解了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