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合同範本> 訂立合同模板集錦五篇

訂立合同

訂立合同模板集錦五篇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時隨地,各種場景都有可能使用到合同,簽訂合同能促使雙方規範地承諾和履行合作。那麼大家知道合法的合同書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訂立合同5篇,歡迎大家分享。

訂立合同 篇1

  《勞動法》規定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勞動合同,但是,什麼時間訂立,如何訂立,不訂立有什麼後果,未有涉及。導致勞動合同訂立的普及率不高,尤其在私營企業、鄉鎮企業為甚,本應保護勞動者利益的勞動合同,其作用大打折扣。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係,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違法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責任:支付雙倍的工資、可能要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藉此增強用人單位對訂立勞動合同的重視,進一步提高訂立勞動合同的普及率,有效維護勞動者的利益,減少勞動爭議案件的發生,維護勞資關係的和諧穩定。

  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出臺相關的規定予以明確:勞動者不願訂立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沒有辦法強制勞動者來訂立勞動合同,對此,不訂立勞動合同的責任,由誰來承擔?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公平,由勞動者承擔,沒有相關的規定。目前,一些中小企業的勞動者主要是農民工不願意簽訂勞動合同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他們對勞動合同的作用存在誤解,認為其是束縛自己的,有勞動合同不如沒有勞動合同,想走就走,來的方便。

  這樣,勞動者往往不願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新應聘的勞動者,如果拒絕簽訂勞動合同,單位不聘用便可化解因不簽訂勞動合同帶來的風險;但是對於已經工作存在事實勞動關係員工,明示拒籤勞動合同,對於企業而言,存在兩大風險:一種風險是不籤勞動合同就與其解除勞動關係,但須支付經濟補償金(因為不籤勞動合同很難納入到勞動合同法39條關於員工過失解除勞動關係不給經濟補償金的範疇);第二種風險是維持勞動關係,但因未簽訂勞動合同,可能要支付勞動者雙倍的工資。

訂立合同 篇2

  合同是民法關係中調整經濟行為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合同無論是以書面方式達成還是採用其他方式,只要其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則對簽約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現今經濟活動的紛繁複雜決定了合同內容的多樣、複雜性,如何訂立合同,起草合同對於合同當事人的風險防範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當事人在簽訂涉外合同時,除了《合同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和訂立合同的一般規則外,還應注意下列主要事項:

  (1)尊重國家主權原則。主權原則既貫徹於國際政治關係中,也貫徹於國際經濟關係中。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必須維護國家的主權,不得訂立任何有損於我國國家主權的涉外合同。

  (2)遵守有關國際交往方面的法律規定。在我國,尤其要遵守有關涉外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當然,當事人簽訂合同時視具體情況還得遵守有關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和國際條約。

  (3)主體必須合法。目前,如前所述,就對外貿易方面的合同而言,訂立合同的我方當事人必須是享有對外經濟經營資格的對外貿易經營者(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沒有對外經濟經營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委託對外貿易經營者對外簽訂合同,代辦有關貿易事宜。

  (4)委託代理的,代理人(即對外貿易經營者)必須在核定的經營業務範圍內根據委託人委託的外貿事項對外簽訂合同。代理人不得超越經營許可權簽訂合同,也不得超越代理許可權簽訂合同。如果委託人也是具有外貿經營權的單位,代理人應以委託人名義簽訂合同;如果委託人是沒有外貿經營權的單位或者個人,代理人應以自己名義簽訂合同(這實際上是《合同法》上所規定的行紀合同內容,詳見本書“行紀合同”一章)。

  (5)由國家批准的合同,必須經過國家批准。我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國家批准的合同,獲得批准時,方為合同成立。尤其是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或者技術,進口或者出口時應當經過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而簽訂合同的,該合同不能成立。

  (二)涉外合同訂立的過程

  涉外合同訂立的過程,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就是要約和承諾的過程。但在國際貿易中,合同訂立比國內交易磋商複雜得多,而且充滿了矛盾。貿易磋商可以透過書面形式(包括信件、電報、電傳、傳真、電子郵件等)或者口頭(電話等)進行,也可以透過書面和口頭相結合,交叉進行。下面,以貨物買賣貿易為例,其合同磋商整個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四個基本環節(其他涉外合同磋商比照適用):

  1、詢盤

  詢盤,又稱詢價,是指買方或者賣方為了洽談購買或者銷售產品,而向對方提出交易條件的詢問。詢盤可只詢問產品價格,也可以詢問其他一項或者幾項交易條件,直到對方發盤。在實際業務中,由買方主動發詢盤的較多。買方詢盤,是要求賣方發盤。詢盤的物件,應事先有所選擇。除因用貨單位訂購特定的產品,只能向指定的產品生產廠家詢盤外,一般可根據以往的業務資料,或者經其他方面的查詢,選擇適當的外方交易物件,進行詢盤。詢盤的物件多少,應根據產品和交易的特選擇確定,既不宜在同一地區多頭詢盤,影響市場價格,也不宜只侷限於個別客戶而無法進行比較、選擇。對數量較大的進口或者出口任務,應適當安排採購或者銷售進度,以免對方抬價或者壓價,千萬不必要的浪費。在詢盤中要注意策略,一般不宜過早透露真實意圖,以免處於不利地位,但對貨物品種、規格、型號、技術要求等務求詳盡。詢盤對於雙方無法律效力,且並不是每筆交易秘書處必需的,有時未經詢盤可直接向對方發盤。但它往往是交易的起點,故不能忽視。

  2、發盤

  發盤在法律上稱為“要約”,習慣上又稱為發價,是買方或者賣方向對方提出各種交易條件,並願意按照這些條件達成交易、簽訂合同的一種表示。在國際貿易中,通常是一方接到另一方詢盤後提出發盤,但也有不經詢盤而直接提出。買方發盤稱為購貨發盤,賣方發盤稱為售貨發盤。在實際業務中,往往由賣方主動發盤。發盤一經受盤人有效接受,在當事人之間就產生了法律約束力的合同。因此,不論是賣方還是買方,在其發盤為對方有效接受後,如發現所報價格或者其他條款難以實現等情況,都不得拒絕對方按所接受的發盤條件履行其責任義務,否則將構成違約。發盤和接受都是法律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發盤和接受才能成立法律意義上的有效合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第十四條規定,“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訂立合同的建議,如果十分確定並且表明發盤人在得到接受時承受約束的意旨,即構成發盤。”

  3、比價和還盤

  在收到國外來盤後,要對來盤的各項交易條件進行分析,根據掌握的其他資料認真比較,如對商品品質、數量、交貨條件和付款條件相同的發盤進行比較,對各種不同交易條件的發盤進行比較,對同商品過去的成交價格和現行的報價比較。比較時,應注意不同品質的差價,不同成交數量的差價和匯率的變化等。

訂立合同 篇3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明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注: 除法律、法規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約定試用期、培訓、保守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項。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 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 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日支付二倍的工資。勞動者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付賠償金後不需要再支付經濟補償金。

訂立合同 篇4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當事人,在權利義務對等的基礎上,經充分協商達成一致,以實現互利互惠的經濟利益目的的原則。這一原則包括三方面內容: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當事人是平等主體,沒有高低、主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與被命令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這意味著不論所有制性質,也不問單位大小和經濟實力的強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2.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對等。所謂“對等”,是指享有權利,同時就應承擔義務,而且,彼此的權利、義務是相應的。這要求當事人所取得財產、勞務或工作成果與其履行的義務大體相當;要求一方不得無償佔有另一方的財產,侵犯他人權益;要求禁止平調和無償調撥。

  3.合同當事人必須就合同條款充分協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則,合同當事人透過協商,自願決定和調整相互權利義務關係。自願原則體現了民事活動的基本特徵,是民事關係區別於行政法律關係、刑事法律關係的特有原則。民事活動除法律強制性的規定外,由當事人自願約定。自願原則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合同自願原則就越來越顯得重要了。

  自願原則是貫徹合同活動的全過程的,包括:

  第一,訂不訂立合同自願,當事人依自己意願自主決定是否簽訂合同;

  第二,與誰訂合同自願,在簽訂合同時,有權選擇對方當事人;

  第三,合同內容由當事人在不違法的情況下自願約定;第四,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變更有關內容;第五,雙方也可以協議解除合同;第六,可以約定違約責任,在發生爭議時,當事人可以自願選擇解決爭議的方式。總之,只要不違背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的規定,合同當事人有權自願決定。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要公平合理,要大體上平衡,強調一方給付與對方給付之間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負擔和風險的合理分配。具體包括:

  第一,在訂立合同時,要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得濫用權利,不得欺詐,不得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第二,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風險的合理分配;

  第三,根據公平原則確定違約責任。公平原則作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其意義和作用是:公平原則是社會公德的體現

訂立合同 篇5

  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是指在勞動合同訂立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應當遵循的法律準則。《勞動合同法》第三條規定了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相比《勞動法》增加了“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1、 合法的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訂立勞動合同的行為不得與法律、法規相牴觸。合法是勞動合同有效並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前提條件,它的基本內涵應當包括以下方面:

  (1) 訂立勞動合同的主體必須合法。簽訂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主體合法,即當事人必須具備訂立勞動合同的主體資格。用人單位的主體資格是指必須具備法人資格或經國家有關機關批准依法成立,必須有被批准的經營範圍和履行勞動關係權利義務的能力,以及承擔經濟責任的能力;個體工商戶必須具備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勞動者的主體資格,是指必須達到法定的最低就業年齡,具備勞動能力。任何一方如果不具備訂立勞動合同合同的主體資格,所訂立的勞動合同違法。

  (2) 訂立勞動合同的目的必須合法。目的合法,是指當事人雙方訂立勞動合同的宗旨和實現法律後果的意圖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就業,獲得勞動報酬;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勞動力來組織社會生產勞動,發展經濟,創造效益。

  (3) 訂立勞動合同的內容必須合法。內容合法,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中確定的具體的權利與義務的條款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勞動合同的內容涉及工作內容、工資分配、社會保險、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以及勞動安全衛生等多方面的內容,勞動合同在約定這些內容時,不能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

  (4) 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式與形式合法。程式合法,是指勞動合同的訂立,必須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的步驟和方式進行,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步驟,具體方式是先起草勞動合同書草案,然後由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協商一致後簽約。形式合法,是指勞動合同必須以法律、法規規定的形式簽訂。《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明確了訂立勞動合同的形式,並對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行為追究責任,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還要承擔賠償責任。

  2、 公平的原則

  《勞動合同法》增加“公平”為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是要求在勞動合同訂立過程及勞動合同內容的確定上應體現公平。公平原則強調了勞動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對勞動合同內容的`約定,雙方承擔的權利義務中不能要求一方承擔不公平的義務。如果雙方訂立的勞動合同內容顯失公平,那麼該勞動合同中顯失公平的條款無效。如因重大誤解導致的權利義務不對等,對同崗位的職工提出不一樣的工作要求,對勞動者的一些個人行為作出限制性規定等,對於勞動者,顯失公平的合同違背了勞動者的真實意願。因此,《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勞動合同無效。

  3、 平等自願的原則

  (1) 平等,是指訂立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在訂立勞動合同時,雙方當事人是以勞動關係平等主體資格出現的,有著平等的要求利益的權利,不存在命令與服從的關係,任何以強迫、脅迫、欺騙等非法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均屬無效。這一原則賦予了雙方當事人公平地表達各自意願的機會,有利於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2) 自願,是指訂立勞動合同必須出自雙方當事人自己的真實意願,是在充分表達各自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平等協商而達成的協議。這一原則保證了勞動合同是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獨立作出決定的;勞動合同內容的確定,必須完全與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相符合。採取暴力、強迫、威脅、欺詐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

  4、 協商一致的原則

  協商一致,是指當事人雙方依法就勞動合同訂立的有關事項,應當採用協商的辦法達成一致協議。這一原則是維護勞動關係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這條原則重點在“一致”,只有透過協商達到統一,才能真正體現平等自願的原則。如果在訂立勞動合同時,雙方當事人不能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勞動合同就不能成立。

  5、 誠實信用的原則

  誠實信用,是合同訂立和履行過程中都應遵循的原則。《勞動合同法》增加“誠實信用”為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表明當事人訂立勞動合同的行為必須誠實,雙方為訂立勞動合同提供的資訊必須真實。雙方當事人在訂立與履行勞動合同時,必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誠實信用,互相如實陳述有關情況,並忠實履行簽訂的協議。當事人一方不得強制或者欺騙對方,也不能採取其他誘導方式使對方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思而接受對方的條件。有欺詐行為簽訂的勞動合同,受損害的一方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在國外,僱員隱瞞重要事實,即使雙方已經簽訂勞動合同,僱主也可以直接解除勞動合同。我國《勞動法》沒有相應的規定,《勞動合同法》在明確了以欺詐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同時,對當事人存在這種情形的,允許另一方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