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孝主題講話稿

孝主題講話稿

孝主題講話稿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越來越需要講話稿,講話稿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相信寫講話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主題講話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主題講話稿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沒有我們的現在。你怎麼對待父母,你的子女就會怎麼對待你。孝心是一個接力棒。孝敬父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好事啊!

  我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靠爸爸常年累月在外打工維持生活。家裡就剩下媽媽、我、妹妹三個人。媽媽每天忙忙碌碌的,妹妹小,不懂事。我是唯一一個能幫媽媽分擔的人。我會幫媽媽做家務,帶帶孩子。媽媽生病了,也就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我給媽媽倒水遞藥,做好飯菜,做菜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有一次,我不小心用刀把手切了,鮮血馬上就流了出來,疼痛使我流下了眼淚,我沒有喊媽媽,害怕媽媽知道。我忍著疼痛終於把菜做好了,我不敢抬頭,怕媽媽看見我的眼淚。看著一家人吃著我做的飯菜心裡說不出的喜悅!

  我還是一個很節儉的孩子。冬天到了,媽媽看著外面寒冷的天氣自言自語地說:“又該給你們買棉鞋了”。我微笑著對媽媽說:“給妹妹買吧!我穿舊鞋就行了,媽媽,天氣這麼冷,以後就別到學校來接我和妹妹了,我會帶她回家”。媽媽看著我堅持的目光點頭同意了。別的同學都被家長接走,漸漸走遠。寂靜的馬路上,只剩下我和妹妹兩個人了。心裡感到一陣驚慌。可是想起媽媽慈愛的面孔,心裡就會有無窮的力量。我拉緊妹妹的手,滿懷自信的向家走去。回到家裡媽媽笑了。看到媽媽的笑臉,像吃了蜜一樣。媽媽誇我懂事了。我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來做,以後要為媽媽做更多的事情。

  媽媽的生日就快到了,我也要送媽媽生日禮物,我要把平時的零花錢積攢起來。每次陪同學去商店的時候,看見那些誘人的零食,我的手就會摸摸衣兜裡的錢,然後,又縮了回來。即使是大熱的天,也捨不得買一塊兒雪糕。媽媽的生日終於到了。中午,我用自己積攢的錢,給媽媽買了一個生日蛋糕。炎熱的夏天,我跑到家裡,媽媽正在院子裡幹活,看見我滿頭大汗心疼地說:“中午不在學校休息回家幹啥”?我喘著粗氣,斷斷續續地說:“媽,今天是您的生日,這是我送您的生日禮物。媽媽祝您生日快樂”!媽媽又笑了,眼裡浸滿了淚花。媽媽,我愛您!您的愛是清涼的風!

  媽媽您給了我一個健全的身體,撫育我長大。我要回報您——我敬愛的媽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呀!媽媽我為您做的件件小事,怎能報答您的恩情呢!我要懷著對您的愛,去溫暖每一個人,每一顆心。讓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和諧、昌盛!

孝主題講話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中國的傳統美德中,“孝”始終佔據這重要的位置。一個人,如果孝道不能遵守,他將難以具備其他美德的。孝道之人,無論他處於多平凡的職位,也許他擁有多大的財富,都將得到人們的稱讚。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人都應該孝敬父母,因為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為何?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將會有兩個人為我們的成長傾注畢生心血——父親和母親。也正從那一刻起父母便不辭辛苦地日夜照顧我們,精心地哺育著我們,耐心地教導我們,才使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孝敬父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有時候父母工作太累了,或許會晚一點才做飯,而無理的我們非但不理解,還與父母發生口角,不但父母的心裡沒有一絲責怪的意思,那是因為他們有顆寬容的心。我常常想,是不是因為我們過得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義,才淡忘甚至忽視了“彙報”的份量,而認為父母付出的是理所當然的呢?我們幾乎天真的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對父母的“回報”。

  此話不假,可是,父母何嘗不想在忙碌的一天回家後,接到孩子遞來的拖鞋,然後把自己拉到沙發上,再接過孩子遞來的一杯熱茶。這時你便會發現淚水已在父母眼眶中打轉;或者在可喜的節日裡,在書桌上發現孩子留下的一張溫馨的紙條,再或者冬天為孩子蓋好溫暖的棉被時,朦朧中聽到孩子一聲真誠的“謝謝”,哪怕這一聲是多麼的渺小,但你會隱約發現父母的雙眼已經紅了……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呢?是人的胸懷,而父母就距有這樣的胸懷,即使你犯了再大的錯誤,即使你看到父母正板著臉來教訓你,但他們依然愛你……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幸福的,‘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還等什麼?從今天開始,讓我們把孝心獻給父母!

孝主題講話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自古以來,孝順就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也有所不一樣,有的送一輛子或是一棟房子,其實這些東西遠不如從內心發出最真心的關懷。

  每個父母總是期望自我的小孩每一天都快歡樂樂的,平平安安的,這對父母來說,好過你送他們一棟房子或一輛車子或是更多的東西,因為孩子的歡樂將使父母無所煩憂,無所擔心,我想這是孝順最為重要的了;再者,自我要好好的保護自我的身體,如果孩子不細心受了傷,父母會終日懸著心,好像有塊石頭壓在身上一樣的難過,所以不使自我受傷而使父母擔心也是孝順之一;古時常有”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光耀門楣,榮顯父母,也是孝順之一。

  孝順是要從心底發出的真心真意,人要懂得孝道、孝敬和孝悌。這三種是需要慢慢悟透它真正的意義,並且要做得到,這樣才算是一個敬老尊賢,尊師重道的孝子。

  世界上有多的例子。像我爸爸朋友他的母親,因為她在一次車禍中不幸癱瘓了,長年在醫院,但我爸爸的朋友每一天都去照顧他的母親,且從不間斷,十分的有孝心呢!他母親因不能自我吃東西,所以只好插管餵食,不僅僅如此,還要常常替她翻身擦拭,但他從不喊累,真是孝順!在我媽媽上班的地方有一個爺爺,他的媳婦每一天都到醫院去幫爺爺做復健,並且會帶爺爺到外面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爺爺也變得活潑開朗,爺爺以前都不聽護士的話,都不做復健呢!之後爺爺的媳婦辭職,全心全意的照顧爺爺,爺爺的身子才會健康起來,由此可知爺爺的媳婦是多麼孝順。

  自古以來,孝順是最重要的,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人而不孝,不知其可。可是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現今社會亂象充斥,居然有那麼多的不孝子,手持菜刀砍殺其母或其父,真是喪盡天良;孝道的淪落是社會和教育單位極需注意的事項,期望大家能好好提倡孝道,使孝順風氣能蔚為風氣!

孝主題講話稿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讓孝悌之花在校園傲然綻放》。

  先講一個故事《子路負米》:子路年輕時,家境貧寒,常去富人家幹活。因為他飯量特別大,常以粗糠、雜糧充飢,但他從不讓父母吃一頓粗糠。有一天子路聽說城裡有大米出售,他正想讓父母吃米飯,不過大米價格要比雜糧貴得多。為了讓父母吃上大米,他就跑到寺廟修路,每天背石塊上山。拿到工錢,他立即趕到50裡外的城裡買米,而後揹回給父母做白米飯。父母邊吃邊誇道:“大米飯真好吃!”子路聽了心中非常高興,但自己堅持吃粗糠。後來子路拜孔子為師,由於他勤奮好學,進步很快,經常受到孔子的表揚。可孔子看到他每隔一個月就要請假回家,認為他家庭觀念太重影響學業,於是問子路:“你經常請假,是不是父母有病?”子路回答說:“老師,實不相瞞,我父母愛吃大米飯,所以學生常要到城裡買米。”孔子聽了,對周圍的學生說:“子路真是一名大孝子呀!”有同學不甚理解,就問子路:“你從家到城裡來回100裡,難道不辛苦嗎?”子路說:“雙親年邁,能給他們一點滿足,表達兒子的一片孝心,這是老師平日裡對我們的教導。回家背米,雖然很辛苦,但只要想到老人得到安慰,我就會精神百倍。”

  《論語》中,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弟子們,無論在家裡還是出門在外都要孝敬父母,敬重兄長。”孝順父母,孝敬長輩,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這是我們做人的本份。悌敬兄弟,善待姊妹,友好相處,互相幫助;擴而充之,對待同學、朋友也應有兄弟姊妹之情,和諧相處,互相謙讓,這是我們待人的行為準則。

  那麼,如何做到“孝悌”?抑或是怎樣做才能算“孝悌”?首先“能養”。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能養,就是贍養父母,這是晚輩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何謂“贍養”?贍養就是子女在現有經濟和條件下,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經濟費用。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家都是受助者,離開父母身無分文,連最起碼的生活起居、日常開支都難以維持,但我們可以儘自己最大努力完成應有學業,從而在不遠的中考中升入一所理想的高中,或者在幾年後的高考金榜題名榮歸故里,而非今天不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明天東奔西走削尖腦袋謀求新的學校,切實加重父母的負擔,這無疑是未盡贍養之舉。

  其次“敬”。對此,孔子有過精闢的論述:“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是說,如果僅把贍養父母當作孝,那充其量是飼養犬馬,因為沒有對父母的尊敬之心,和飼養犬馬沒有什麼區別。顯然,孔子在此強調,對父母盡孝要敬重他們,要和顏悅色,要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倘使我們總給父母臉色看,尤其是考試不佳心情鬱悶時,抑或學習不暢心情煩躁時,即便我們在母親節、父親節,乃至他們的生日宴會上,送上再精美的禮品,再溫馨的祝福,他們心裡也不會痛快,當然也難稱得上孝。

  再者“幾諫”。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意思是:“侍奉父母,他們若有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要尊敬他們,不違逆對抗,繼續操勞也不怨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並不主張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他認為,子女事奉父母,假若父母有過錯,要委婉地規勸,而非怒目圓睜直言以對,更不能自以為事強詞奪理,甚至心生怨恨置之不理。

  如今,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人們的物質條件生活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但我們別忘了中華民族應有的傳統和美德。“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也許有點過了,然而作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作為一中明發的莘莘學子,就應該讓孝悌的種子埋藏心底,而後和著風,伴著雨,在一中明發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發芽,長葉開花,最終芳香四溢,香飄萬里。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孝主題講話稿5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何為孝?孝經有言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最終立身。”此乃孝也。

  孝,不只是簡簡單單的為父母洗衣疊被、端茶送水,而是讓父母有所精神寄託。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可見為父母做一些簡單的瑣事本就是我們應當做的讓父母開心才是孝。

  世界上有許多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節日,有些許小節日已經被遺忘而父親節、母親節卻被從國外傳到中國,這足以說明孝之一字在中國的影響。古時候有一個關於孝的故事,講的是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之後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

  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王祥用孝感動繼母,他的故事也流傳為後人得知,他的孝讓人佩服。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孝主題講話稿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古人有云:“羊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況乎人?”中國漢字往往形簡而意深。“孝”這一字,上部分為“老”,下部分為“子”。“子”背父母,意即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自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則是我們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雖身居帝王之位,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用的湯藥,都必須由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用。他在位共24年重德治、興禮儀,使得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發展。而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也被譽為“文景之治”。

  帝王之軀,也為人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個人行為的準則,也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的重要標誌。孝子的故事在我國古代比比皆是。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以往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幾經曲折,好不容易得到線索後,他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併發下誓言不見到母親永不回到。最終,朱壽昌在陝西遇到了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齊回到,這時他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血濃於水,時間的距離無法淡化親人的思念。眾裡尋親,因為我們是這世上最割捨不下的緣分。

  “百善孝為先”,“孝道”總在不停的延續,由古至今。一個平凡的女孩,孟佩傑,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五歲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養。三年後養母癱瘓,養父離家出走,此後杳無音訊。八歲的孟佩傑開始為生計操勞,承擔起侍奉養母的重任。她每日悉心照料養母,為她洗漱梳頭、換洗尿布、塗抹膏藥。十幾年來,不離不棄,直到考上大學還是如此。

  盡孝何難?可是是像父母照顧你一樣照顧他們,滿足一下老人們的願望,讓他們渡過一個開心幸福的晚年。

  古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還能等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