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分子和原子評課稿

分子和原子評課稿

分子和原子評課稿

  M這節課,我認為董老師充分體現了“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本節課的匯入就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激起:學生能聞到清新劑的香味,卻看不見摸不著,這就把構成物質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提出來了。

  第二,對分子特徵之一: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這一知識點的提出,運用了非常具體的數字和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那麼學生在這些非常具體的數字中就瞭解到了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對分子是不斷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的'處理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透過實驗去探究。比如,在探究氨水滴到酚酞試液中,酚酞試液變紅,而不將氨水、酚酞混合,分別放在兩個小燒杯中,用大燒杯罩住後,大燒杯裡面的酚酞仍變紅,大燒杯外的不變紅。透過這一現象,學生必須就會想到是氨分子運動到了酚酞試液中,酚酞才會變紅,這樣自然而然地也就把“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這一特徵總結出來了。同樣地處理分子間有間隔時,董老師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同樣多的石塊和沙子混合會怎樣,然後再讓學生去探究25l水和25l酒精混合後,體積會小於50l。將宏觀和微觀恰當地聯絡了起來,從而讓學生自然地接受了“分子間有間隔”這一事實。

  董老師對分子及原子概念的提出,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的,對水的蒸發和水分解學生已經很清楚,這是兩個不同的變化過程,利用具體的小問題的形式,一環扣一環引導學生去思考總結在這兩個不同的變化過程中,水分子及構成水分子的氫原子、氧原子有無變化。並且充分運用了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肉眼看不見的粒子用動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

  最後的知識網路總結對本節課的知識點起了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當然,本節課董老師若將最後知識網路的提出讓學生總結及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本上的平面彩圖加以充分運用,效果會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看法,如有不當之處,懇請批評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