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體育方面)
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1.全面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進一步重視學校體育工作,紮實推進體教結合,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2.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校體育工作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運用科學體育教育方法與方式,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終身鍛鍊和健康向上的生活習慣。
二、落實國家的有關要求,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
3.廣泛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活動。各級各類學校應當貫徹關於"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要求。從2007學年開始,本市中小學校調整並增加學生體育活動課時,實行"三課、兩操、兩活動",即各個年級每週安排3節體育課時、2節體育活動課時,每天安排廣播操或健身操(不少於1遍)、眼保健操(不少於2遍)。各中等職業學校要結合專業教學安排的特點,落實"三課、兩操、兩活動"。高等院校按國家規定,實施體育課程計劃,根據學生鍛鍊需求,將體育選修課覆蓋學生全部修業年限。各級各類學校應經常組織學生在課餘時間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減少或擠佔學生的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間。
4.深化改革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各中小學要根據課程標準因材施教,合理安排體育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鍛鍊身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透過體育教學和課餘、校外體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讓每個學生能較為系統地接受至少2個體育專案的專業指導,並能較為熟練地掌握其鍛鍊的技能。各中等職業學校要結合專業特點,組織實施體育教學,開發校本教材,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各高校要努力構建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緊密銜接的課程體系,組織實施學生自主選擇體育專案、選擇教師、選擇時間的"三自主"教學模式。
三、實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建立學生體育評價制度
5.建立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報告和公佈制度。各級各類學校要按規定,組織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和報告制度,要為每一個學生建立健康檔案,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檔案之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公佈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的總體報告,並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要把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作為評估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
6.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體育學業成績評價方式與方法。應將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體育教學考核成績、體質健康狀況評價結果以及體育特長等,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育方面的組成部分。堅持初中畢業生體育測試與評價制度,逐步加大評價結果在高中階段學校錄取時的權重,從2008年開始,按一定比例計入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成績總分之中。在建立和實施高中學生學業會考制度的程序中,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高中學生體育學業成績評價方法,評價結果作為綜合素質評價體育方面的組成部分,作為高校招收新生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四、響應"陽光體育運動"號召,推動校園群體活動蓬勃開展
7.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各級教育和體育行政部門、共青團組織以及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響應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團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堅持"立足校園,紮根班級"的組織方針,讓學生走出教場,到陽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充分發揮競賽對群體活動的促進作用,結合全市的"學生體育大聯賽"、"暑期學生體育活動"、"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等活動,組織安排好校園體育活動,形成"人人有專案、班班有團隊、校校有比賽"的氛圍。
8.建立學校指導與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的學校體育工作長效機制。各級各類學校應根據廣大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透過團委、學生會及少先隊組織,支援學生體育社團和健身俱樂部建設及其活動的開展,同時發揮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的帶動作用,與校園、社群、社會大型體育活動相結合,推進學生體育志願者活動,組織學生參與重大體育賽事、社群體育活動的服務和指導。
9.把青少年體育活動列為全民健身計劃的工作重點。始終將青少年作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點人群,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把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在青少年中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學生體質,使他們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五、完善學校體育運動專案佈局,創新體育人才培養執行機制
10.科學規劃專案佈局,合理統籌各類資源。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提高認識,形成合力,堅持不懈地推進體教結合,在專案規劃、經費投入、條件指導和競賽組織等方面為學校運動隊建設發展提供支撐和服務。中小學要將創辦二線運動隊、體育傳統特色專案、體育俱樂部以及訓練基地作為促進學生群體活動的重要抓手,發動學生參與,強化專案品牌,提高訓練水平。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要進一步提升運動競技水平,努力構建"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的人才訓練培養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選擇合適的專案,積極試辦一線運動隊。
11.加強高校體育學科建設,建立高校體育發展基地。遵循高校體育教育規律,進一步拓展高校體育學科的內涵與外延,積極扶植培育高校體育科研、體育課程、運動專案和群體活動等基地建設。
六、加強保障與服務,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穩步發展
12.加強領導,為學校體育提供組織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學校校長是本區域與本學校學生體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健全管理機構,要有專門人員負責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成立由學校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負責開展學校體育工作。
13.建設隊伍,為學校體育提供人力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做好體育教師和帶隊教練的聘任工作,加強職務培訓及考核工作的指導,從全面履行崗位職責和保證教學活動質量出發,合理確定和安排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發改善體育教師工作條件,按照國家規定做好向體育教師發放工作服裝及工作津貼等相關保障工作。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體育教師和帶隊教練的隊伍建設,要積極開展"雙師型"體育教師隊伍培養方式的試點,鼓勵優秀運動員或專業教練員經過專業培訓,從事學校運動隊的帶教或課外活動的指導。鼓勵學校的班主任、輔導員和其他教師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並參與學校體育活動的指導。
14.加大投入,為學校體育提供物質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保證學校體育經費投入,把學校體育專項經費納入年度教育經費預算,並做到與教育總經費的增長實行同步增長。中小學校的公用經費要按一定的比例專項用於學校的體育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國家質量安全標準和體育場地器材配備目錄,完善學校體育場館建設,配足配齊體育器材,並提高場地器材的使用效益。
15.完善制度,為學校體育提供服務保障。學校應依法開展體育教學和組織各類體育活動,定期維護保養體育場地和器材裝置,建立規範有序的開放使用制度,建立學生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的安全保障措施。學校的'體育教師和體育活動的指導人員要遵循體育教學活動的規律和原則,組織實施教學計劃和指導體育活動。對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中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和其他責任主體應當按照《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原則和程式,進行救助並妥善處置。市教育行政部門為全市中小學傷害事故校方責任險,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法配套設立專項資金予以進一步的保障。
16.整合資源,為社群體育提供場地保障。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公共體育場館的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積極配合街道社群,共同建立並不斷完善體育場地開放工作的組織管理、業務指導、安全保障等制度與措施,堅持公益性原則,做好體育場館在雙休日、節假日向學生和社群的開放工作。
七、開展學校體育專項督導,形成齊抓共管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面
17.完善學校體育工作指導、檢查制度。區縣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指導和檢查,制止和糾正違反學校體育工作規範和不利於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問題和做法。透過專項督導,定期向社會通報公佈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學生每天活動一小時(3課2操2活動)等執行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監督。
18.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落實情況的專項督導。對學校體育工作的督導應當作為督政和督學工作的基本內容。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把中小學的體育工作列入督導計劃,並依法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專項督導。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將督導的結果作為衡量區縣政府教育責任落實到位和學校工作到位情況的依據,以及作為對區縣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獎勵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