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就如何透過發揮自制教具的作用,促進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給小學科學教學以有益的啟示與借鑑。

  關鍵詞小學科學;自制教具;探究活動

  1前言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科學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生對於客觀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樂於接受新事物,喜歡動手發現新現象、建構新知識。小學科學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以探究學習的機會。探究是學習小學科學的主要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動手探究中建構新知識,是科學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科學教學需要充足的材料和教具,才能保障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自制教具就成為推進科學探究活動正常執行的先行。透過教具的自制可以填補教具欠缺與不適應問題,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最佳化科學教學過程、提升科學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2自制教具在科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自制教具彌補了配備教具不足的問題,為科學探究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硬體條件,促進了科學探究的有效推進。探究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學生在探究中產生問題意識與興趣,在問題與興趣的驅動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建構;還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虛心傾聽別人意見,敢於面對困難,正確解決問題。自制教具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大膽創新等優秀品質的過程。

  3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自制教具,最佳化教學過程科學教學應該以探究為中心。要進行有效的探究,必須要有足夠的教具做基礎。但是因為學校配備器材的不足,且由於有些器材嚴重滯後於實驗的變化,實驗效果並不明顯。要彌補這些不足,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具體教學內容,自己動手製作教具。只有可行的教具支援,才能將傳統科學的講授式教學有效地轉變為探究式教學,真正突出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才能真正做好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與點撥者。如在做檢測導體與絕緣體的實驗時,教材中配備的教具是一個簡單的.電路,如果用這個電路來檢測,一些內阻較大的物體也會被檢測成絕緣體,更沒有辦法利用這個裝置對非純淨水、人體、大地進行檢測。在沒有可行教具的情況下,教師只能口頭講述,告訴學生非純淨水、人體、大地是導體,因為沒有親身經歷知識實踐過程,所以學生的興趣很難激發起來,印象不深,記憶不牢。為了讓學生親身經歷非純淨水、人體、大地的導電過程,教師利用音訊振盪電路製作一個檢測導體與絕緣體的裝置,這個裝置可以透過聲光顯示物體的導電情況。在檢測導體時,裝置就有聲光顯示,裝置隨導體電阻的增大而聲音越小,光亮越低;在檢測絕緣體時,裝置就完全沒有聲光顯示。在進行探究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透過這個裝置對木頭、塑膠、各種金屬及日常用的鉛筆芯等進行檢測,讓學生明確導體與絕緣體,然後讓學生檢測非純淨水、人體與大地。由於親身經歷了探究過程,學生有效掌握了新知識,也提升了動手操作能力。自制教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可以由教師自制教具,而最重要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制教具。學生製作教具的過程是接觸科學知識與理解科學知識的過程,也是提升動手實踐與操作能力的過程。學生剛開始製作,可能會有難度,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會逐漸得以提升。科學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要求學生製作教具的內容,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製作教具,如做萬花筒、簡易的紅綠燈、磁鐵玩具等。教師要認真引導學生進行製作,學生經過實踐與操作的過程,製作能力會隨之提高,創新意識也會在動手操作中不斷產生。當然,學生的製作不一定都是以創新為目的,但是即使仿製性的製作,也對學生科學意識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學生自制教具必然要面對一些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髮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困難,經歷失敗的考驗,品嚐成功的喜悅,這正是科學探究所需要的情感經歷過程。學生親身製作、親身體驗,這是科學課的精神核心。自制教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學生髮揮想象、勇於創新是製作高質量水平教具的重要條件。要把教具製作活動作為提升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仿製性的教具製作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實現教具製作的創新。這就需要在製作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所制教具的使用目的,向學生提出教具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教師要敢於放手,讓學生自主構思,設計教具創新性製作方案。方案要說明學生科學探究的主題、教具設計過程、教具使用的材料、教具製作的方法、教具製作過程、教具設計製作過程中參考哪些資料作為依據、教具創新之處等。在方案設計完備後,教師要對學生的方案進行審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論證,對不妥之處進行修改、完善,避免製作的盲目性。與此同時,學校與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創造條件,如實驗室可以全天候開放,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實驗場所與條件。這樣,整個設計、製作、完善與調整等環節都由學生親自參與,所需要的材料可以由學生自行解決,提倡利用生活中的簡單物品與廢棄物品,透過設計與改造成為有用的科學教學教具。此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關注新技術、新材料,並有效運用於開發與自制科學教具。在自制教具活動告一段落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評選優秀教具活動,對學生的優秀製作予以表揚與鼓勵。運用教具,促進探究活動的開展為推進科學探究的開展,教師自己要製作教具,還要引導學生製作教具,但最終目的是利用自制教具來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要引導學生髮揮自制教具的作用,增強科學探究效果。如“光的反射”一節內容,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光的反射及運用。光是透過直線形式傳播的,如果這個規律只憑教師講解,學生並非親眼所見,就沒有說服力,學生也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對上節課的演示箱進行改進,在箱內放置一面鏡子,當光源的光照射到鏡面時,學生透過觀察就很容易得出“光的反射也是直線傳播的”結論[2],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也很容易得到突破。並且,學生透過細緻觀察,還發現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是對稱的,雖然對這一規律在描述時不夠科學與嚴密,但是要表達的意思已經體現了這個規律。所以,巧妙利用學具可以促使學生髮現科學規律,豐富科學知識。

  4結語

  總之,自制教具將科學性、實用性與創新性融為一體,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在自制教具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直面挫折的科學探究精神,在合作與互動中養成了傾聽別人意見、善於交流的科學態度,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自制教具推進了科學探究活動的順利實施,推進了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了學生科學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彭玉興.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實驗中的幾個“有利於”[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2):27-28.

  [2]楊寧.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