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總結> 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的工作總結範文

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的工作總結

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的工作總結範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在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嗎?一起好好總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那麼如何避免教學總結最後成為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的工作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的工作總結1

  本學期,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是由我擔任的,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開學初,我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課程評價標準》,鑽研教材,掌握教材實質,用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根據課程計劃,我認真對待每一節課,課前書寫教案,按時上課,課後及時反思。

  在教學中,無論是哪個學科,我都崇尚“快樂教學”,我希望學生能夠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發現學習的樂趣,擷取智慧的果實。所以,設計趣味性的活動吸引學生,是我設計教學的宗旨。例如,《美麗的秋天》這一單元的學習,我讓學生課前採集各種秋天的葉子,利用葉子製作標本和畫;讓學生帶秋天的果實和種子,認識果實與種子的關係等等,這一單元的每一堂課,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教學效果良好。

  另外,我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什麼是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活動材料,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學習的樂趣,並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例如,《新年到了》這一課,我和學生一起動手做彩鏈條。製作前,我引導學生“佈置我們的黑板,需要一條條很長很長的鏈條,該怎麼辦?”學生思考片刻,立即回答“可以小組合作,連在一起就長了”。得到這樣的回答,我很高興。接著便順勢利導,對學生進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讓學生明白“合作力量大”。我知道,學生全部領悟了,因為他們做成了一條很長很長的鏈條。

  總之,都是我的收穫。透過一學期的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一些提高。我決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在今後多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理論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相信在今後,我對新課程的理解一定會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學的工作總結2

  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我們依據新課標準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參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等資料。為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們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透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透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透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透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結合山區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我們的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我們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