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貓和老鼠的幼兒音樂活動方案
一.說教材也就是設計意圖
動畫片《貓和老鼠》它是一部非常經典、家喻戶曉的動畫片,是很多小朋友的最愛。我們班裡就有不少動畫片迷,把該片VCD拿到班內播放。幼兒們對動畫片中的兩位主角——貓和老鼠,不但特別熟悉而且非常喜歡。自由活動時,我常常看到他們模仿動畫片中的情節,雖然幼兒們還只是在玩些最簡單的躲躲鬧鬧的情節,但他們卻玩得極其投入。於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現有的片源,把幼兒最熟悉的形象結合到音樂遊戲中去,這樣就使原本很普通的樂曲活了起來,有了生命,於是產生了這個音樂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新《綱要》在藝術領域中指出讓幼兒“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對於一個欣賞活動而言,如果純粹的讓幼兒透過聽音樂欣賞,瞭解名曲,對孩子來說太抽象,有一定的難度。
本次音樂活動——《貓和老鼠》音樂選自海頓的第94交響曲片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度與力度變化。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對教材分析,以及我班幼兒的發展情況,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享受傾聽音樂,體驗表演遊戲的快樂。
2、感受音樂強弱變化帶來的神秘感和驚奇感及歡快音樂帶來的舞蹈感
3、能夠用身體動作的力度來表現音樂的強弱變化,以及用輕鬆愉快的舞蹈來表現音樂的第二主題。
活動重點:
表現驚愕的感覺以及學習一下一下根音樂做簡單的動作。 活動難點:
用身體的幅度、力度來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以及重難點的解決和突破,我為本次活動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開展過貓和老鼠的遊戲,讓幼兒有遊戲的經驗。
2、物質準備:音樂,圖譜,小貓、小老鼠的頭飾。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於幼兒進行表演
四、活動過程:
如何運用這些準備,完成目標,我為本次活動設計環環相扣五個環節: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情景式的語言似乎將孩子們帶入了遊戲。使孩子們馬上就會興趣盎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發。
1、小老鼠們,貓在睡覺,媽媽帶你們去玩吧!(教師帶領幼兒做簡單的熱身動作)隨著音樂幼兒走進活動室,坐在座位上。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幼兒遊戲情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強有力的動力之一,引發了興趣,熟悉了樂曲的旋律,就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2、初步欣賞音樂,感受音樂中驚愕、嚇一跳的感覺。
播放樂曲,並透過故事幫幼兒理解曲子。
小老鼠們,你們開不開心啊?現在媽媽給你們帶來一首非常好玩的音樂,咱們一塊來聽聽吧!(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音樂)
(聽到特別響的聲音時,教師做出嚇一跳得感覺),剛才怎麼回事啊?媽媽嚇了一跳,你們有沒有嚇一跳啊,你們為什麼也會嚇一跳啊?媽媽聽出了裡面的音樂是不一樣的,你們有沒有聽出來啊?聽出來的小老鼠告訴媽媽你聽到的音樂是怎麼樣的,看看是不是跟媽媽一樣的?(請幼兒說出音樂的不同,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
3、透過故事讓幼兒理解音樂特點
我的小老鼠真能幹,聽出了音樂裡不一樣的聲音,其實這首曲子還藏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呢,這是一個關於貓和老鼠的故事,現在媽媽跟你們來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教師和著音樂講述故事)
媽媽把故事講完了,剛才音樂響的時候媽媽的腳步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媽媽的腳步是這樣的呢?音樂輕的時候媽媽的腳步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媽媽的腳步是這樣的呢?為什麼媽媽會嚇一跳呢?那嚇一跳的時候是什麼音樂啊?我嚇了一跳,你有什麼感覺?(然後引導幼兒說出嚇一跳的感覺嘗試做嚇一大跳的動作。讓幼兒分別學習腳步重與輕的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嚇一跳的感覺嘗試做嚇一大跳的動作。讓幼兒分別學習腳步重與輕的動作,解決活動中的重點。
4、看圖譜聽音樂講故事,讓音樂與圖譜提示的符號及故事情節線索建立聯絡。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我的小老鼠表現得真好,媽媽把去廚房的路都畫下來了,你們看這是什麼?是老鼠的腳印,我們看看這些小老鼠的腳印有什麼不一樣的?為什麼?想想剛才的音樂,看看這裡的腳步,我看哪個小老鼠能發現其中的`秘密。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你們說的是不是這樣的。(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再次欣賞音樂)
離大懶貓遠時,走路重一點,腳印顏色深;當走到大懶貓身邊的時候,小老鼠走路特別輕,腳印顏色淺,跳舞的時候腳步特別輕快。
幼兒聽音樂,指圖譜。
這麼多的腳印告訴我們去廚房的路,咱們也順著小老鼠的腳印去找東西吃吧?但是媽媽有一個要求,看著這些腳印,一個腳印我們走一步,會不會啊?(教師指圖譜幼兒學看,坐在座位上,用腳來踩出腳步,感受音樂的節奏。)
幼兒聽音樂模仿小老鼠走路。
這麼多小老鼠的腳印告訴了我們小老鼠在去廚房的路上是怎麼走的,我們來學學小老鼠走路吧,但是要跟著音樂,一步一步有節奏的走,音樂
響的時候我們可以走的響,音樂輕的時候我們要走的輕點。媽媽先請一個小老鼠來試試,再請別的小老鼠一起去找食物。(幼兒跟著音樂走路,進行1-2遍)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圖譜理解樂曲內容,引導幼兒幼兒分辨樂
曲第一段中的不同力度,並請幼兒加以表演,有效地解決了活動中的難點。
5、聽音樂做遊戲。
(1)寶寶們,現在我們就來做小老鼠去廚房找吃的吧!我們把椅子上的小老鼠貼在胸前,老師做鼠媽媽,小老鼠快跟在我後面,小心貓喲!(第一遍遊戲)
(2)現在我們聽著音樂來做個遊戲,叫貓和老鼠,請一位老師做貓,其他小朋友做老鼠,我們廚房悄悄的拿吃的東西,聽到那個音樂的時候小貓要伸個懶腰,小老鼠要停止不動,等貓睡下了,我們繼續出發,主人準備了很多吃的,拿到吃的之後,我們就拿在手上,悄悄地走回來。(遊戲進行2-3遍)
採用角色遊戲的形式表演,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整個活動充滿了歡樂、輕鬆的氣氛,既鞏固樂曲的理解,同時也滿足了幼兒積極的表現慾望,使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幼兒相互學習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動作造型。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6、結束部分:
為了擴充套件孩子活動的空間,並迎合孩子再次遊戲的興趣,我把遊戲的場地轉移到了室外,使孩子的表現慾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五、活動後反思
音樂欣賞,是一種有意識地反覆傾聽音樂的活動,理解是音樂欣賞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種理解既包括對樂曲情緒、也包括對樂曲所表達內容的理解及樂曲結構和表現手法的理解。
理解不僅有語言的表現,更有表情、肢體動作的表現。小班幼兒對音樂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雖然他們能對生動形象、節奏鮮明的樂曲有反應和感受,但並一定能完全理解。這就需
要我們教師要運用多種策略去引導孩子感知音樂的內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時去分析、理解和表現。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什麼樣的指導策略才能真正激發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個人經驗與音樂偏好,尊重幼兒對音樂的獨特理解與表現,讓幼兒嘗試自主欣賞音樂呢?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以下策略。
1、情境渲染策略:無論何種樂曲,都會表達某種情感或是描述某種場景。本次活動我便以《小老鼠和大懶貓》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教師帶動的氛圍中去感受、理解音樂。這裡的情感感染既有前期環境的創設,也有教師語言、肢體的引導。
2、嘗試體驗策略:教師要掌握引導的藝術,不要以過多的語言、過於具體的描述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聽賞,要讓幼兒從聆聽引發感受、做出表現,說說對音樂的感覺、想像,配合音樂做即興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表演等等。就是說除了聽覺之外,還藉助了動作、語言、圖畫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
本活動中教師出示了與音樂相應的圖譜,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除了聽覺之外,還藉助了動作、語言、圖畫等多種方式的結合,幫助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並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再創造。
總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比較單純,容易被生動有趣的情節和色彩鮮豔的活動教具所吸引,活動往往受環境、氣氛的影響。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音樂欣賞的目標設計相應的音樂環境,透過氣氛渲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情為之而動,聯想位之而生,在整個活動中都能保持好奇心,讓他們始終處於充滿期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