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班級德育工作計劃
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它各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以下是六年級班級德育工作計劃,供大家閱讀參考!
六年級班級德育工作計劃一
一、指導思想
繼續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想教育為重點,以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為基礎,以"主題活動月"為載體,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質修養和優秀的人格素養為重點,以全面貫徹落實新的課程理念為核心,切實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人數6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4人。六年級學生的特點:六年級學生在小學裡是一個特殊性的群體,他們處於十一、二歲的年紀,正一步一步地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出現了其他年級學生所沒有的新特點和新問題:其中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學生情感的內容進一步擴大、豐富;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深刻,漸漸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形成了內化的行為準則,什麼都想聽一聽、看一看、幹一幹。這是求知慾旺盛、身體發育迅速的時期。
三、工作目標
1、著力打造一支能力較強的少先隊小幹部隊伍,並充分發揮小幹部的作用。
2、透過各種渠道,加強德育教育。提高我班德育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3、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四、具體措施
工作中以活動、言傳身教等形式,培養學生們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們環境意識、公民意識、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及服務於人民的意識;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逐漸養成遵紀守法、文明有禮、勤儉節約、關心集體、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具有自強不息、自我保護、明辨是非、競爭協作、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和"熱愛知識、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成為一名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1、開展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積極作用,組織學生有效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和環保、檢查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1)和少先大隊一起組織好升旗儀式。
(2)增強學生們的環境意識,各個班級開展實踐活動:
①、美化校園,應該是舉手之勞;(班級實踐活動內容)
②、綠色學校的一分子,從思想上及行動上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③、我們身邊有哪些不文明的現象,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3)充分利用好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4)班主任老師不但要成為學生們學習中的指導者、領路人,更要成為學生生活中的知心朋友,特別要關注那些較為內向的學生,多與他們談心,及時、恰當的解開他們的"心結" ,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問題。
(5)利用班隊會的時間適時的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增強學生的科普意識,使他們能夠科學的、客觀的認識自然,反對封建迷信。
(6)作為畢業班的學生在最後的這個學期應該為母校作些什麼
2、嚴抓學生行為習慣及常規養成。
要繼續強化對學生的常規教育和養成教育。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依據,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做到要求明確,內容具體,訓練有素,方法靈活,善於指導,常抓不懈,使學生明確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從而形成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實現七個達標:升旗儀式;校內外文明禮貌;一日行為習慣;課內外行為;間操及課外活動;眼保健操;衛生清潔和身心健康等七個方面。嚴抓班級分擔區的衛生清掃與保持。及時表彰遵守典型,加大對違紀行為的批評處罰力度。
3、加強學生勞動觀念和技能的培養,組織學生參加校內義務勞動,社會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透過系列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公眾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把養成教育貫穿於各類實踐活動之中。
4、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組織學生學習常識性法規,加強警校共建,減少偶發事件的`發生。培養學生高尚的志趣,不參與任何邪教組織及不健康的事件。針對少數學生存有心理障礙,搞好心理疏導工作,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組織學生學習各類安全法規,對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
5、加強學校德育教育與家庭、社會的有機聯絡,將德育教育工作由校內擴伸到校外,構建一個社會化德育教育體系。把家訪制度落到實處,更好的利用"家訪記錄",鞏固並拓展家長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使其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理解、支援並配合學校的工作。
六年級班級德育工作計劃二
新學期的工作已經開始,為了開展好班級德育工作,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促進班級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現將本學期的班級德育計劃如下:
1、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學校德育工作計劃,領會精神實質,強化學生習慣養成,加強要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契機,加強對學生的良好思想、行為的規範教育,把各項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引導學生講文明話,做文明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
2、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做好貫徹落實和實施,把思想政治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科技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等作為重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透過加強法制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使他們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4、學期初,透過主題班會,結合政教處的工作安排並結合班級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班規、班約的制定與執行,尊師愛長的要求,惜時守信的誠信教育,學規範、守規範的學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