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彙報> 脫貧功堅工作彙報

脫貧功堅工作彙報

脫貧功堅工作彙報

  導語: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有關部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脫貧功堅工作彙報,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脫貧功堅工作彙報(1)

  按照《市脫貧攻堅專題督查方案》,1月9-10日,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同志帶領院領導班子及中層以上幹部37人一行,採取實地檢視、與基層幹部群眾座談、查閱資料、聽取彙報等方式,到縣鄉村開展了專題調研督查,現將督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督查村的基本情況

  鄉村地處公路通鐵公路段60公里處,東與接壤,西與相鄰,北與接壤。全村幅員面積9.8平方公里,耕地650畝,田302餘畝,地348畝。平均海拔700―1160米,森林覆蓋率為40%,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270天。

  共有4個農業合作社208戶,804人,其中在外務工267人。全村享受低保24戶,2014年精準識別扶貧戶48戶,154人,留守兒童35人,在校大學生3人。該村經濟發展滯後,系全市出名的貧困村。全村年均總收入300萬元,人均年收入3340元,2000元以下貧困戶150餘人,90%收入靠勞務輸出,產業特色不明顯,種養殖業發展規模不大。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無一處水利設施,相當一部分農戶人畜飲水困難,全村沒有衛生站,沒有村小學,沒有幼兒園。住居條件極差,大部分農戶散居在高山上,加之90%的村民隔河而居,交通極不便利,一部分務工掙到錢的農民到城區、街道、農家樂等地購買了房屋,仍居住在高山上,沒有搬出來的則確屬貧困農戶,無力改變住居條件。

  二、開展精準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一)縣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準脫貧攻堅工作。透過到村的調查反映,縣委、政府、鄉黨委、政府能認真自覺貫徹中央、省、市委關於精準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自覺把上級要求不折不扣地傳達到村、組和農戶。尤其是市委去年12月上旬精準脫貧電視電話會後,能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1”、“五個一批”和市委“六個不納入”的要求,開好三會(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認真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

  (二)督查的貧困村脫貧思路清晰,脫貧攻堅目標明確。

  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村按縣委政府的統一要求,再次細化整村脫貧規劃,細化貧困戶脫貧規劃和幫扶規劃,為脫貧攻堅找到了切實可行的路子。

  (三)部門用心幫扶,脫貧攻堅有了良好開端。

  1、加強村“兩委”陣地建設。

  按上級要求對該村黨員活動陣地進行改建,村黨組織活動場所面積不低於120平方米。達到“八有”標準,即:有辦公、會議、培訓桌椅,有規範的黨旗懸掛和“兩委”牌子,有檔案、資料櫃,有黨務村務公開欄,有各類規章制度,有遠端教育裝置,有宣傳學習資料,有室外活動場地。建好群眾文化和健身廣場,面積達到590平方米,配齊娛樂器材,共需資金21萬元。

  2、交通建設

  一是遠期維修豬鑽洞漫水橋1座,長70米,預算投資20萬元。

  二是維修加寬從豬鑽洞至村黨組織陣地的村道路5公里,在原路的基礎上加寬1米,預算投資50萬元。

  三是硬化村中心到3社產業園的公路3公里,預算投資135萬元。

  四是新建並硬化從黃梁嘴到村黨組織陣地的公路3.8公里,預算投資270萬元。

  3、水利設施建設

  提前啟動水務局規劃的全村5處大堰8200米和維修堰塘1座,新建微水池2口,預算投資180萬元。

  4、土地整理專案

  對全村1200畝獼猴桃產業園實施土地整理專案(包括作業道和產業園的拉桿立線),預算投資600萬元。

  5、民生工程建設

  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v土坯房w80戶,異地移民搬遷46戶,預算投資160.8萬元。

  6、廣播電視專案工程

  對全村廣播電視網路進行升級改造,預算投資50萬元。

  7、產業發展專案

  新建三社獼猴桃產業園500畝,在獼猴桃產業園內配套種植中藥材(折耳根)200畝,改造核桃園300畝,新建核桃園500畝,培育養羊大戶10戶,養牛大戶5戶,預算投資300萬元。

  9、電網建設專案

  在全村實施低壓變電器和農網升級改造,預算投資180萬元。

  10、醫療衛生

  新建100平方米甲級衛生站1座,培訓1名以上醫療衛生人員,開展免費疾病篩查,預算投資70萬元。

  全村2015年―2020年,共計預算投入1980.8萬元。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發展滯後。村貧困的主要原因還是無支柱產業,貧困戶無穩定增收來源。

  (二)基礎建設落後。全村三社、四社無公路,無自來水。

  (三)公用服務入戶率低。村無村衛生站,無村文化室,透過中心醫院援建才建成。全村所有村民飲水不達標,全村無寬頻網路覆蓋。

  (四)村集體經濟無收入,貧困戶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認識需再深化。脫貧攻堅應充分發揮貧困戶主動脫貧的主體作用,加大宣傳力度,激發貧困戶脫貧奔康內生動力;要把扶貧攻堅的利好政策交給群眾,特別是要變過去財政資金無償扶持變成有償使用的基金,變資金為資本,變輸血為造血。

  (二)規劃需再完善。貧困村的'整村脫貧規劃要與所在縣(區)、鄉鎮的產業規劃、基礎建設、公用服務等相關規劃相銜接,與地方相關配套政策相對應,避免各自為政。

  (三)措施再具體。如對貧困戶再按“五個一批”要求,細化入戶到人,把生產自救、產業發展放在縣(區)統籌來抓,移民搬遷、新居建設必須充分發動群眾,尊重群眾選擇,不搞大包大攬。

  (四)工作再強化。各級要把脫貧奔康作為我們首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對建卡貧困戶要宣講到位、關心到位、幫扶到位,重點要突出。

  脫貧功堅工作彙報(2)

  文成鎮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文成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一年來,我們以“村情民意直通車網格化管理”為載體,緊扣“基礎設施、產業扶持、民生保障”三項重點,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積極爭取專案扶持,多方籌措幫扶資金,建立健全扶貧機制,強化落實扶貧責任,走出一條脫貧攻堅新路子。

  一、基本情況

  文成鎮位於玉山縣西大門,距縣城5公里,下轄13個行政村,10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534戶,人口32800人,經評議、兩次公示、鎮村再次稽核,國家扶貧開發建檔立卡資訊採集系統710戶2236人,其中脫貧44戶208人;上饒市大資料採集系統666戶2028人,其中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直補人員4戶6人,貧困發生率6.18%。按貧困屬性,扶貧開發戶245戶799人,扶貧低保戶276戶964人,純低保戶75戶183人,五保戶70戶82人。按貧困成因分,因災、因病、因殘致貧佔72%,因學致貧4%,因缺資金、技術、產業致貧佔24%。其中蓮湖、烏鷹、毛塘、珠湖等村貧困戶基數較大。

  二、工作成效

  (一)嚴把“四道關口”,精準識別到戶。精準扶貧首先要找準扶貧物件並建檔立卡,重點是要解決“扶誰的

  貧”問題。在貧困戶識別上,我們重點把好了“四道關口”:一是嚴把政策宣傳關。透過鎮村政務欄、村情民意微信群、群眾代表會議等形式廣泛宣傳精準扶貧相關政策,確保群眾知曉率;二是嚴把培訓指導關。加強對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組成員、支部書記、主任在工作要求、民主評議、識別認定、公告公示等關鍵環節的業務指導;三是嚴把公示公開關。堅持公開透明,陽光操作,初選物件對次公示,並記錄在案,接受群眾監督;四是嚴把核查驗收關。由第一書記、支部書記、鎮扶貧工作站成員層層把關,重點核查貧困物件是否經過民主評議、是否公示公告、是否存在弄虛作假違規的現象,確保扶貧物件的精準性。目前,全鎮扶貧物件596戶1725人已全部精準識別到戶,並建立了貧困戶檔案,錄入上饒大資料系統。

  (二)破解“三大難題”,民心工程到戶

  一是實施道路硬質化工程,解決出行難問題。投資600餘萬元對烏鷹、毛塘、六畝、姜宅等村組實施道路硬化,全長16.6千米,以往的狹窄泥窪路變成乾淨康莊道,直接受益貧困群眾199戶568人;二是實施小農水工程,解決灌溉難問題。投資60餘萬元完成蓮湖村小水機排灌工程;投資65萬元對毛塘、珠湖、金橋三個村灌溉渠進行提升改造;投資120餘萬元對楓樹灣、三叉塢、楊梅弄小(二)型水庫進行維修加固,徹底解決下游農田在旱期灌溉得不

  到滿足,影響農作物收成問題,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直接受益貧困群眾312戶873人;三是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飲水難問題。投資600餘萬元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主管道已全面鋪設,預計年底可入戶投入使用,實現自來水戶戶通,讓群眾都能喝上放心水。

  (三)推行“二大模式“,產業扶持到戶

  一是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姜宅、六畝、烏鷹等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根據本村氣候、土壤等特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已建成了蔗糖基地、苗木基地、馬家柚,規模均達500畝以上。其中,姜宅村紅砂糖、紅芽芋、菜籽油種植面積已達1200畝,土蜂養殖戶28戶,年產值達2720萬元,帶動周邊140戶貧困戶。二是網際網路+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今年,全鎮成立了7家農村淘寶店並投入執行,打通了農副產品線上銷售渠道,其中姜宅村電商服務佔線上交易額已達200餘萬元。

  (四)打造“一個平臺“,社會幫扶到戶

  按照鎮黨委、政府統一部署,以“村情民意直通車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為抓手,全鎮13個村黨支部牽頭建立 “微黨建”服務平臺——村民互動微信群,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全員參與到精準扶貧行列。其中烏鷹村黨支部成立的微信平臺——“烏鷹鄉情群”,自組建以來,已收到捐贈資金、物資總計價值人民幣18萬元,惠及貧困學生家庭50餘戶。

  三、存在問題

  (一)貧困戶素質偏低。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

  (二)貧困戶發展“三缺“。透過建檔立卡發現,大部分貧困家庭發展都存在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的問題,金融扶貧可以解決當前發展缺資金問題,但缺勞力和缺技術的問題確實是一個很難馬上解決的問題。

  (三)貧困戶因災因病返貧。貧困戶中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透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

  四、下步工作

  牢固樹立扶貧先扶志的工作理念,切實增強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民生保障,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今後,我們將緊緊圍繞基礎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保障扶貧和社會扶貧“五大工程”,繼續以“村情民意直通車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為抓手,全面建立“核定物件、因戶施策、責任幫扶、限期摘帽”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透過各項幫扶措施的落實,力爭2016年脫貧400人。

  (一)大力實施基礎扶貧,打造“造血式”大環境。結合實際,著力謀劃“十三五”扶貧和移民規劃,在2016

  年有計劃有步驟實施20個民生專案。一是實施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專案,改善貧困家庭居住條件,力爭惠及100戶貧困物件;二是實施村莊整治建設,對貧困比重大的村優先安排新農村建設村點,同時加大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力度,紮實開展村居環境整治;三是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入戶安裝工程,力爭實現自來水戶戶通;四是加大對交通不便、貧困發生率高的村組在水利、電網、路網等方面的提升改造力度。

  (二)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培育增收內生動力。一是圍繞我鎮已初具產業特色和規模的紅芽芋、土榨紅糖、果蔬、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結合村情和貧困家庭人口資源、技能、貧困原因和產業發展意願,大力支援、鼓勵、引導貧困戶加入到富民產業中來,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產業體系;二是建立產業發展合作組織,培育和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或“專業合作社+市場+農戶”等模式,提高貧困戶的參與度和受益度,鼓勵貧困農戶以土(林)地承包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參與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力爭2—3年覆蓋帶動當地農戶1000餘戶;三是積極對接縣信用聯社,實施“產業扶貧信貸通“。摸實摸清建檔立卡物件自主創業意願,幫助貧困物件爭取產業貸款專案,切實解決貧困農戶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