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方案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方案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引言:“人為什麼要有道德”:因為人是社會的動物,每個人的生活都依靠他人和社會,上到讚譽認可表彰,下至吃穿住用行,他的一切都是社會和他人給予的。所以,能否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讚許,便是他的一切利益中最根本最大利益。而能否得到讚許的關鍵在於品德如何。有道德則受到社會和他人讚許和給予,反之則受到譴責和懲罰。雖然就道德生活自身而言,是對自己慾望和自由的壓抑和侵犯,但就其結果和目的來說,能防止更大的害和惡(社會和他人的唾棄懲罰),而得到最大的利益(社會和他人的賞譽)。因此是淨餘額為善,也就是“吃小虧佔大便宜”。同時,遵守道德來自豪感和良心的滿足。

  一、指導思想:

  以做人,做好人,建立和諧校園為指導,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以“學會感恩,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增強班級集體榮譽感”為重點,在班級中組織開展“學會感恩、爭做有道德、會學習、知榮辱的好少年”新生教育實踐活動。透過在家庭、班級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自覺實踐和自主參與中增強道德意識,強化道德養成,遵守《守則》《規範》和《一日常規》等規章制度,使學生進一步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質,開創班級面貌的嶄新局面。

  二、活動主題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三、活動目標

  培養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思想意識。引導學生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遵守道德規範,增強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做懂感恩、有道德、會學習、知榮辱的好少年。

  四、活動步驟

  (一)全面啟動。舉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

  1、升旗儀式講話動員

  2、班長髮出書面倡議書:《我承諾: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每個學生鄭重簽名,貼教室。

  (二)組織實施。

  1、強化宣傳,提高認識,查擺不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自我反思》

  2、開展活動,紮實推進

  (1)開展“做懂感恩、有道德、會學習、知榮辱的好少年活動。

  組織學生開展為班級做一件實事--班級因我而幸福。透過承擔一項集體工作,做一件好事班級集體充滿健康、快樂、和諧、安全的良好氛圍。

  二是充分發揮班會的作用,堅持正面教育,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多宣傳,讓“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一教育主題在班級裡成為強音,在每一位學生心中紮根。

  三是開展好“四進五個一”活動,確保道德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五個一

  即利用國旗下講話做一次道德主題教育;

  在每張桌角張貼一張道德座右銘;

  每個班級舉辦一次道德專題班會活動;

  每個學生《反思自己不道德的行為》一份;

  每個學生給父母寫一句最感恩的話;

  四進

  即讓“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教育進班級、進課堂、進活動、進家庭,從而使“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實踐活動在學生中入眼、入耳、入腦、入心,並轉化為道德行為。

  (2)開展“感恩父母”親情體驗活動--父母因我而幸福。

  一是做一件孝敬父母或長輩的事。組織廣大未成年人開展“我為家庭擔當一件事”(例如:幫父母洗碗、掃地、澆花、送父母自制小禮物等)、“和父母說句貼心話”、“我請父母講一件過去的事”“我當一天家”等活動,參與家庭生活,(幫父母收拾房間在父母的指導下買菜做飯,安排活動等)讓學生體驗父母或長輩的辛勞,培養熱愛勞動、自強不息、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廣大未成年人的孝敬感恩的傳統美德,促進家庭和諧。

  二是根據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透過參與各種有趣活動,對違反《守則》《規範》《一日常規》、遵紀守法意識淡薄、不遵守交通規則、亂扔垃圾、不愛護公物、酗酒抽菸、偷東摸西、打架、說髒話、隨地吐痰、頂撞老師、考試作弊、抄襲作業、在校一個樣、出校門又一個樣、表裡不一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感化。透過宣傳、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和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主動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結合“六個一”的要求(即:找到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培養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養成一個好的行為習慣)。

  三是做“愛心小天使”。組織學生幫助班級學困生或問題學生,結合“送溫暖、獻愛心”、“學生之間結對子互幫互助”等活動,培養學生真誠交往、真心關懷、傳遞愛心、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品質。

  四是糾正一次不文明的行為,養成一個文明出行習慣。結合學習《中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和《一日常規》等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廣泛宣傳文明禮儀、文明出行等知識。引導學生尋找校園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個不文明陋習或自己身上一個不文明習慣,糾正不文明行為,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文明禮貌素質,爭當文明小使者。

  (三)、總結表彰。學期中和學期末,對在“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思想道德實踐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班集體、優秀學生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以弘揚正氣,將活動不斷推向深入,為淨化班級風氣和建立文明校園做貢獻。

  五、有關措施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各班要充分認識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把它作為新學期學校道德教育的具體舉措,擺上重要日程,做實做細,做出成效。學校領導、政教處、年級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動活動深入發展,班主任要精心策劃,依據本方案中提出的活動內容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的具有針對性的詳細的實施計劃,一式二份,下週末一份交政教處,一份自己對照落實,有圖片、有活動記載,做到資料齊全,將表彰獎勵六個班級、若干“最美學生”。

  2、立足實際,積極創新。要立足本班學生實際,結合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充分發揮學生、教師、家長的積極性,使活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要挖掘整合現有德育資源,精心設計活動專案,利用更多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趣味性的活動載體,形成生動活潑的工作局面。

  3、完善制度,建立機制。要進一步健全班級--家庭立體教育網路,發揮班級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基礎作用,努力形成長期、有效的溝通聯絡機制。班主任要把主題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家長要言傳身教,從生活細節入手,引導孩子養成良好道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