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1

  《三國演義》第十二章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三國時期,有位賢士叫諸葛亮,劉備早就聽說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劉備推薦他,於是,劉備很希望能見到諸葛亮。第一次,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前去拜訪諸葛亮。三人來到諸葛亮的莊院前,前去敲門,不料出來一個小童,說諸葛亮不在。劉備聽了非常失望,在張飛、關羽的勸說下無奈的離去;第二次,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又前去拜訪。這是正是隆冬,這次諸葛亮的弟弟在家,而諸葛亮昨天剛剛去和朋友遊玩去了。於是,劉備就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對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張飛和關羽等人一齊來勸阻劉備不要再去,但是劉備求賢納士的態度非常堅決,讓張飛和關羽不得不再跟著劉備去拜訪。這次,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敬,離山莊還有半里路時便下馬步行。三人來到山莊,小童告訴劉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一聽,便在門外等候。半天后,諸葛亮睡醒了,劉備急忙拜跪,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決定輔佐劉備平定天下。劉備也正是因為有諸葛亮的輔佐,才如虎添翼,進而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劉備之所以能把諸葛亮這種奇才請到,是因為劉備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總結了一個道理: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成功!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如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講述了許多戰爭謀略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更是多不勝數,就像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等。"既生瑜,何生亮?"這是東吳大將周瑜臨死前發出的感嘆。然而恰恰表現出他的小肚雞腸,嫉妒孔明之才,三番五次欲加害孔明,但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次,他為取荊州,曾使美人計企圖加害劉備,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險些喪了自家性命,最後落得"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周瑜智不如孔明,心生嫉恨,年不到四旬便命喪黃泉。

  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智慧比我們高的人,我們應該虛心請教,不可生嫉妒之心,而應該將自己的無知化為前進的動力,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社會上脫穎而出!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3

  在酷熱的暑假裡,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個國家發生的紛爭的故事。時間是從漢靈帝中平原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大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

  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麼計謀都瞞不過他。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十分聰明,這便使周瑜十分嫉妒,想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與曹操水戰什麼武器最好?”諸葛亮說:“弓箭最好。”“沒錯,不過軍中缺箭,早就耳聞您足智多謀,這件事您可有辦法?”“沒問題,我願立軍令狀。”最後周瑜給諸葛亮三天讓其供上十萬支箭。什麼也難不倒諸葛亮,在第三天的時候利用當時的天氣、成束的草和二十隻船從曹操那裡“借”來了十萬支箭。周瑜詳細聽了諸葛亮輕鬆取來十萬多支箭後,大驚,感嘆到:“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呀!”

  讀了這本書後,我決心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學識淵博的人,長大為祖國效力。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4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

  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讀了《三國演義》讓我瞭解了三國的時期歷史。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5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讚歎不已。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小肚雞腸的周瑜,多疑的曹操……

  但最讓我敬佩的是關羽,因為他非常堅強。有一回,關羽不小心被毒箭射傷了。回到了營地後,關羽並沒有打麻藥,而是直接開始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旁邊的將士都不敢看了,但關羽卻連一絲痛苦的表情都沒有露出來。

  關羽不但堅強,還很有義氣。

  又有一回,關羽被吳國的馬忠擒獲,馬忠押著關羽來見孫權。孫權勸關羽投降,但關於不但不聽,還大罵道:“我與皇叔桃園結義,立誓鋪佐漢室,怎能與你等反賊為伍!今日誤中奸計,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孫權沒辦法,只好命令將關羽推出去斬首。

  關羽是多麼有義氣啊。關羽就是因為誠心誠意地為蜀國效勞,才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我們這個社會中,要是有多一點像關羽這樣的人,那該多好啊。

  《三國演義》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6

  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想必大家沒看過也聽過了吧。裡面的英雄人物名氣也都不小,大家應該也都知道。當我看了這《三國演義》後哇,感想老多咧!

  先說說我最稀飯(喜歡)的英雄吧,我最喜歡的英雄,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等。他是誰?大家都知道——關羽。

  關羽忠義勇的事件路人皆知。我最佩服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敗走麥城後被曹操捉的那回了。曹操捉了他,不但沒殺了他,還重賞、重用了他,可關羽他絲毫不動搖對劉備的那顆忠心。如果是我,那麼好的待遇不要白不要,早就把主公拋之九霄雲外了。

  關羽不但忠,而且十分的勇敢。曹操得不到關羽的心,便想方設法摧毀他,在關羽回去的必經途中,設下了七個關卡。各個關卡都十分險,可關羽卻一個一個披荊斬棘地闖過去了。換作我,我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或者早已game over。

  關羽,你是何等英勇,要是我也如此,那該多好!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7

  《三國演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末年,國家處於戰爭之中,曹操孫權劉備是故事的主人公。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一起攻打曹操,孫權。這些英雄豪傑中我最喜歡趙雲,他身披白甲,一手持劍,一手拿紅櫻槍。

  《截江奪阿斗》是這樣講的:孫夫人要帶這阿斗離開荊州,周善說:“開船——”這時,趙雲起著白馬大聲呵斥:“等等,孫夫人。”趙雲下馬上漁船。周善命令用箭射死趙雲,“嗖嗖”,萬箭起發,趙雲用劍擋來檔去,左抵右擋,結果被射中幾箭,趙雲咬牙切齒,拔掉箭,一刀砍死周善,奪去阿斗。這時張飛來了,割下週善的首級,放到孫夫人面前,氣沖沖地走了。

  趙雲被箭射到也不疼。我在家裡碰到雞皮小傷就痛得滿地打滾。那一次,我在樓梯上走,摔倒了,一塊皮沒了,就放聲大哭。

  我懂得了前面無論是什麼,勇氣就會戰勝它;那怕傷再大,只要能保家衛國,那也值了。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8

  讀三國的時候,覺得人物形象很生動鮮明,有很多讓我覺得喜歡的人物,其中有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備。關羽……但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和曹操。

  被稱為是儒家倫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尖絕"曹操是個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藝術典型家,作為一個陰謀家,他具有無窮的權勢和貪慾,與"仁義"的劉備形成鮮明的對照。他交織在陰險。奸詐。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權在握,則為所欲為,與諸葛等人的形象是鮮明的反叛,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汗獻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對手罵為"名為漢將,實為漢賊"。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雖不為人喜愛,但也深刻的體現出當時的歷史環境!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9

  關羽溫酒斬華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共討逆賊董卓。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力斬各路諸侯多員大將,致使盟主袁紹派將迎敵時,卻無人敢應。這時,關羽站了出來,要求迎敵。但因為僅僅是一名馬弓手,遭到袁紹的拒絕,關羽立下軍令狀前去迎敵。臨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說:“暫且斟下,某去便來。”結果,在杯中的酒還沒有涼的時候,關羽已經提著華雄的人頭擲於地上。所以,給後人留下了“溫酒斬華雄”的千古奇談。

  這篇文章,關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戰,武功高強。可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不能夠以地位、相貌來衡量一個人的本事和價值。文中的關羽就是因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視,可是,卻憑著自我的膽識與武功證明了自我,讓後人永遠記住了他。再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個學生叫子羽,因長相不好,孔子嫌棄他。可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滿天下。孔子明白後,後悔不已,說:“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經過關羽溫酒斬華雄,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對待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我們應當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人。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這個故事不僅僅是體現出了關羽的勇猛和膽識。其實也讓我們學習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10

  說到書,中國的四大名著的名氣可不小啊!尤其是《三國演義》!從我識字開始,爸爸就給我買了四大名著親少版。剛開始,我對其他三本都很感興趣,唯獨三國演義覺得不怎麼樣。直到這個暑假,爸爸鼓勵我去嘗試,看完後,我才發現《三國演義》原來是多麼的精彩,多麼迷人……

  書中人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聰明絕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了,他的智慧讓人不可思議。草船借箭,他用巧妙的辦法去“借”箭,贏得了周瑜的感嘆;巧用妙計,對付孫權,差一點氣死了周瑜;捉放孟獲,引出了七擒孟獲……可惜他在一場北伐中病死了。

  其次,就是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了。劉備是漢景帝的玄孫,他很喜歡交朋友,正是因為這樣,結交了張飛、關羽。劉備,真誠待人;張飛,武藝高超;張飛,粗中有細……

  還有一位英雄——司馬昭,最後消滅蜀國,又滅了東吳,統一了三國,建立了西晉王朝。

  就這樣,一出轟轟烈烈的《三國演義》。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值得大家去看,有時間一定要再溫習溫習這本書。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11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動盪的三國時代發生的故事。

  在這本書裡我認識了英俊的呂布、霸氣的曹操、忠厚的劉備、義氣的關羽、勇猛的張飛、智慧的諸葛亮、驍勇的趙雲。我最喜歡的就是趙雲了。

  因為在大戰長坂坡的故事裡,趙雲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在幾千萬的曹軍的包圍中,帶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殺出了包圍圈,一個人就殺了五十多號的曹兵。還在亂軍中搶到了一把寶劍,他殺得曹軍一個也不敢上前。在孔明收姜維的故事中,趙雲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可是他還是自己一個人就把韓德父子五人全部都斬殺於馬下。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了。因為在這個故事裡,我知道了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他也非常機智,他可以想到這樣的好辦法借到了十萬只箭。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驕傲自大,要聽一聽別人的建議,不要自作主張,但也要有遠大的志向。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翻開書的扉頁,試著重新複製那個時代,我又重新認識了一位位英雄……

  原紹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個問題:原紹為什麼要在阻止何進入宮的時候那麼肯定,不是那麼優柔寡斷。可是在官渡卻那麼優柔寡斷,許攸、許多人都被原紹殺了,所以才會大敗。

  所以我才選了姜維,他智勇雙全,幾次大敗魏軍,如果不是鄧、鍾兩人阻擋,姜維可能會滅了魏國。

  我最討厭關羽,要不是他在華容道沒殺曹操,天下不會被司馬懿統治,而且他太驕傲,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如果關羽不驕傲,就不會被殺,就不會引起70萬大軍。所以我不喜歡關羽。

  姜維智勇雙全,令敵將聞風喪膽,他的英雄事蹟千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13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經過清代人毛宗崗加工潤色後更名為《三國志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共一百二十回,70餘萬字,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拉開帷幕,至西晉初結束。

  東漢末年,爆發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眾多英雄竟相湧現。描寫了在爆發黃巾起義到晉武帝太康元年滅吳統一全國這一時期的故事,透過桃園三結義,體現了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義氣。非常形象地描繪了每個人物,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開頭也引用了詩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此書非常吸引我,因為它不但形象地描繪了每一個人物,就連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都描寫得很細膩,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物用詞都準確,體現了優秀的中華禮儀文化。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體現了人民擁護明君、嚮往和平美好、反對動亂的願望。作品顯示出曹操的兇殘、毒辣和狡詐的人物個性,與之相反,劉備愛民如子,以禮待人,受子民愛待。

  讀了《三國演義》,我收穫很多:做人做事要像諸葛亮那樣機智,像劉備一樣以禮待人,像孫權一樣事先有計劃,不能像曹操那樣狡猾,毒辣。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14

  寒假裡,我饒有興致的讀完了一本厚厚的書,《三國演義》,讓我認識了很多人們口中一直傳頌的英雄。

  《三國演義》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它把許多重要的人物都演繹的淋漓盡致!其中最使我難忘的是五虎大將關羽,他身上的一個小故事讓我深有感觸,那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關羽和劉備張飛是結義的三兄弟,有一次,關羽被曹操圍困在小山丘上,無奈之下只好投降於曹操,但是和曹操再三約定,只要一打聽到劉備的下落,不管有多少危險都要去找他,曹操爽快的答應了。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 ,終於有一天,有信使告訴他劉備的位置,關羽便立即啟程,途徑五個關口,但每個守官的將士都說沒看到朝廷官文不給放行,關羽性情大變,斬殺了六個守關人直達邊界,最終關羽回到劉備身邊,成為五虎大將之首。

  讀完這個小故事,讓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件事,深情厚誼並不是紙上談兵,是應該有所作為的,關羽劉備和張飛的兄弟之情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真不愧是桃園三結義啊!

姜維——我心目中的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_350字15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紛爭的背景下,劉備代表了蜀國,曹操代表了魏國以及孫權代表了吳國,他們展開了三國鼎立,三方角逐的場面。在歷史上,人們都有“擁劉反曹”的傾向,這一傾向導致了後來劉備勝利為王的結果,我在想,為什麼人們要“擁劉反曹”呢?在我看來三方爭霸,各自都有優劣,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去爭霸,應該體現當今的奧運精神:公平、公正、公開。可是人們卻單一的“擁劉反曹”。我認為曹操和劉備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對於評價任何一個人,即使是他們天差地別,也應從好與環,優缺點去考慮。正如曹操親帥大軍征戰,為爭取民心,下令軍隊沿途不得踐踏百姓的莊稼,違者格殺勿論。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騎受驚嚇後進了老百姓的田地,他雖經眾將苦勸沒有取下自己頭,但也割下了自己的頭髮以示懲罰,中國古代,視發如首,把頭髮割掉,在當時已算是一種不輕的刑罰,曹操能割發,以示自刑,體現出他紀律嚴明和體裇百姓所以說人是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的。所以說人們都是有自己的優點,評價一個人應全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