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平安心語》讀後感範文

《平安心語》讀後感

《平安心語》讀後感範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安心語》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安心語》讀後感1

  《平安心語》是平安創始人馬明哲從1988年公司創立到2010年二十多年來圍繞平安的文化、戰略以及管理實踐而總結出的理念和工作方法。這本書凝聚了馬明哲及整個管理團隊20多年管理和實踐的思考與心得,是平安文化更加清晰、完整的梳理,是平安之所以成為平安,並且在諸多風浪中屹立不倒的內在基石。雖然是2010年出版,但是裡面總結的內容非常有前瞻性,絕大多數在現在還有很大的啟發,以下幾點讓我有最大的感受。

  一、迎難而上,成就百年基業唯一武器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越困難的事情,就越有機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成為後來者不易跨越的護城河。對企業發展歷史而言,也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戰勝困難,不斷進步的歷史,這是企業進步的客觀規律。全球知名企業,特別是各個行業的領先企業無不是透過克服巨大困難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比如銀行業的富國銀行、招商銀行在銀行業最困難的零售建立了核心競爭優勢;地產業的萬科因為“不行賄”而在設計和服務方面建立了核心競爭優勢;電信業的華為在最困難的研發建立了核心競爭優勢。

  二、平安的20年就是探索“綜合金融”道路的20年

  平安的目標是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這個目標的達成分解成不同階段的任務。平安的第一個五年(1988——1993)是公司創立初期,在探索保險業務的經營和發展模式;第二個五年(1993——1998),確定了中國發展保險的模式和途徑、並探索國際化管理道路;第三個五年(1998——2003),國際化管理模式和標準基本形成,開始探索綜合金融發展模式;第四個五年(2003——2008),綜合經營的模式初步形成和確立,研究探索綜合金融國際化管理和標準的途徑。未來的五年(2008——2013),將全面推行綜合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和探索如何進一步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一直到現在,平安提出“金融、科技”,一直在引領金融業的發展。

  三、“一流的戰略、二流的執行”不如“二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

  對現代企業而言,擁有良好的戰略、市場規模,核心技術、資本、品牌和人才相對較容易,而要有強大的執行力則非常困難。即使是一流的戰略,如果不能得到徹底執行,也有可能背道而馳;而只要將戰略執行到底,就能徹底勝出。執行力就是核心競爭力,是邁向事業成功的關鍵,小到個人,大道企業和國家,只有形成強大的執行力,才能獲得持久的成功。

  四、“持續、穩定、超越市場的增長”是判斷好企業的基礎條件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他數十年來選股的“投資精髓”是:一選行業,選擇最好的朝陽行業;而選公司,在選中的行業中選擇最優秀的公司,選公司的關鍵是看團隊;三看價格,在價格合適時投資。符合這三項標準的公司,就是最具投資價值的公司。而如何判斷行業中最優秀的公司,“持續、穩定、超越市場的增長”就是最重要的判斷條件。

  五、效率是前提,公平是基礎

  在效率與公平的關係中,效率是前提,效率的核心是分配製度。人類要進步,社會要發展,效率是最重要的動力機制,離開了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效率機制,人類文明的前進機車就失去了引擎,導致愚昧和落後。如:我們的1949——1978的平均分配主義,生產力極端落後,生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如果只講效率,導致貧富懸殊過大,社會底層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社會公平被破壞,就會引發社會矛盾,極大的破壞生產力。所以,效率是前提,公平是基礎。平衡好兩者的關係,才能真正確保社會的和諧進步。

  六、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的競爭

  對一家企業的發展來說,資本、人才和技術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當屬文化,資本可以透過市場募集,人才可以透過高薪招聘、技術可以引進、文化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但是文化的重要性又母庸置疑,卓越的企業文化能夠將資本、人才和技術有機地貫穿起來,從而能夠強有力地積聚和吸納資本、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激發他的創造性。最大程度地發揮技術的優勢,最終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優秀的財報背後是優秀的團隊,優秀的團隊背後是卓越的企業文化!

  七、作為投資者,我眼中的平安

  平安上市從07年上市12年來,除2008年外(富通銀行投資失敗),每年淨利潤都能持續穩定的超越市場增長(11年,扣非淨利潤增長8倍)。持續優秀的財報背後是優秀的團隊,優秀的團隊背後是卓越的企業文化。看了這本書,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我覺得研究一家公司,除了研究財報的數字外,透過創始人的文章以及公司的企業文化,對研究公司更有啟發。雖然比平安財報好的公司有很多,但是在我眼中,平安是除茅臺之外,未來十年增長最有確定性的公司。

  保險行業未來十年是朝陽行業,潛力巨大,而平安是保險行業最有競爭優勢的公司,雖然現在面對境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但平安十年前,就在國際化標準、本土化優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相信未來十年,平安依然是我國保險行業的老大,另外透過綜合金融+科技的戰略,十年後的發展很大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

  《平安心語》讀後感2

  終於讀完了《平安心語》,收穫頗多,受益匪淺。平安心語包含很多知識,讀一遍是無法領悟到其重要內涵的,更談不上了解的面面俱到。這是一本講述平安發展史的書籍,我看到了平安早期創業的艱辛,無中生有絕非易事,作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走過的路很不簡單,在發展過程中追求領先,不斷改進企業的管理體制,在不同發展階段塑造了平安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正是這些才使平安有了今天的市場地位和企業價值。

  馬總在書中這樣說道:“對一家企業的發展來說,資本、人才和技術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當屬文化。”確實如此,平安作為一家如此大規模的公司,卻仍能保持高效的執行力,我想,這與其企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卓越的企業文化能夠將資本、人才和技術有機地貫穿起來,從而能夠強有力地積聚和吸納資本,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最大程度地發揮技術的優勢,最終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平安不斷進步,立足於市場,入選“500強”的關鍵所在。

  書中用“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有危機感,馬總也曾提出樹立“永遠在創業”的意識。誠然,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平安已經不是中國唯一的股份制保險公司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只有不斷創新,保持第一文庫網強烈的發展慾望,才能以創新的產品和技術來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和客戶需求。平安也正是這麼做的,平安在上海張江建立自己的數科後援中心,為平安集團提供良好的後臺支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平安在中國首推車險電銷,當其他保險公司反應過來之時,平安已經佔領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現在,平安又推出了網銷產品,相信又會是中國保險業一次新的變革。不難看出,平安在新產品的選擇上抓住了客戶的需求,那就是便捷,在現今社會,每個人都在忙,沒有什麼比時間更珍貴的了。不久前,平安還推出了“一賬通”服務,這對平安建成國際領先的金融集團來說必是一大助力。

  “平安與競爭是相生相伴的。”從外部競爭到內部競爭,從公司間的競爭到個人的競爭。平安在人才機制上講究“競爭,激勵,淘汰”。如果企業有這樣的體系,必然激勵優秀人員脫穎而出,也能夠有效地淘汰人。企業有了這套體系,公正、公開、透明、簡單的文化才能建立以來。如果沒有內部競爭、激勵、淘汰機制,必然是大企業病叢生,平均主義嚴重。在這樣的機制下,可以培育出優秀的人才,這也是平安人經常被外部公司挖牆角的原因。市場經濟體制下,人才流動不可避免,但是,對優秀的企業而言,人才應該是流而不失,因為這樣的企業能夠不斷培育出新的人才。

  我很慶幸,我讀到了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了解一個企業不一樣的發展史,不僅是艱辛也是成長;我更慶幸,我來到了平安,讓我有了一個機會去接觸這麼一批向上的平安人;我很感謝,我有了這麼一個機會,多了一份使命和責任感,讓我和平安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