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規劃師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規劃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規劃師讀後感1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已經學會了好多東西,例如,走路,說話等,這些都是孩子無意識的在學習,他是一種自然發生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換成專業詞彙就是習得,而這種習得的方式效果比學得要好,孩子也不會覺得痛苦,沒有哪一個孩子覺得學走路是一件特點痛苦的事情。
對於幼兒學英語這件事情也是一樣的,孩子透過習得學英語其痛苦遠遠要小於學得本身。那麼什麼是學得呢?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本書裡是這樣定義的:就是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其核心是語言形式,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等。我們都有被單詞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經歷。
習得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參照我們學語言的過程,幼兒學英語需要有自然的交際環境,這個環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真實語境;
2、交際需要;
3、大量接觸;
4、交流互動。
這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具備的,當現實生活不具備這些條件時,就需要家長學習如何創造一個自然交際的環境讓孩子習得英語。正如,一盆盆栽,在自然的情況下會雜亂無章的生長,這時就需要園藝師們進行修剪工作把一盆盆栽變得更有藝術價值。所以當孩子在習得英語的時候,家長則需要學習如何創造一個自然交際的環境。
根據自然交際環境的四個特點家長需要做以下幾個工作:
1、掌握孩子的水平;
2、掌握書本的分級知識;
3、推送最適合孩子的材料。
接下來我們逐條分析:
一、掌握孩子的水平;
掌握孩子的水平包括孩子的認知水平、英語水平等,例如:3歲孩子還沒有推演,推理、邏輯判斷能力,給孩子看《哈利·波特》是不合適的,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而給一個沒有任何閱讀基礎的10歲孩子看《哈利·波特》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孩子的閱讀理解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處於哪一水平,這需要家長平時細心學習,多看一些關於孩子發展的理論,以及閱讀的分級知識。
二、掌握書本的分級知識;
學習並不是直線上升,而是螺旋上升的過程,提升一定是基於孩子當前的認知水平,比當前認知水平稍稍難一點,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不至於太簡單,對孩子來說沒有挑戰性而因此失去興趣,第二、不至於太難,而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陷於恐慌中,從而失去對英語的興趣。為了防止這一點就需要家長學習童書的分級知識,從而不至於陷於一種被動狀態,不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喜歡這本書。
三、推送最適合孩子的材料;
在同一級別下會有很多的童書,但並不是每一本都適合孩子,每個孩子的興趣點都不同,這是互相選擇的過程,孩子需要挑選合適的書本,書本也需要符合孩子的特點,這也是需要家長學習的。
學習一定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付出艱辛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其實不僅僅是學英語這件事,其它很多事情都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他們習得很多的技能,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更好的成長,就需要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習得這種技能。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規劃師讀後感2
作者倡導的是在生活中“習得”英語,並且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了成效,具有一定得說服力。
首先,作者自己對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去國外學習),做了英語學習的完整規劃,整理每個階段詳細的資料清單
其次,對孩子的進步和所達程度都做了記錄,在不同階段推送不同的資料,結合課外輔導班強化弱項
再次,強調了“聽”的重要性,這個也是順應“聽說讀寫”的先後的,在孩子掌握了1000個單詞後,讓孩子開始裸聽音訊
最後,孩子每天4小時的大劑量學習,也促進了孩子從量到質的轉變。
作者的方法值得借鑑,其中對詞彙表、分級讀物的知識介紹都是掃盲型的。
關鍵是實踐,不能按照作者的方法嚴格執行,至少要行動起來,利用手上和可獲得的資源,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習得環境。作為父母,也要一起學習。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規劃師讀後感3
這本書出自外研社一位編輯之手,看得出在她有目的的教育之下,的確培養出了一位英語牛掰的孩子。全書不乏秀孩子的目的,滿滿的自豪感躍然紙上。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提供了一些她在英語啟蒙方面的做法,二是為各年齡段孩子提供的英語閱讀書單。可能因為是英文方面的編輯,而非英語教學的研究者,所以前半本書很多觀點或者說法沒有準確的依據,在專業性上不如《別說你懂英語啟蒙》。比如書中說到P32“研究表明,與人們的直覺相反,小孩的記憶比成年人差。”沒有專門註釋,哪一項研究,什麼研究得出這項觀點。還有好多的觀點和做法,我不盡贊同,比如p40—41提到他的`孩子對英語書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在飯桌上也聽,甚至要求家長小點聲,不要影響他聽書。飯桌上本來應該是一家人簡單談天、交流情感的地方,孩子這樣是不是有種走火入魔的感覺?或者他們一家有專門的時間交流情感吧。
因為第一部分是比較具體的方法,所以感覺閱讀時很容易被打雞血,而忘記了自己進行英語啟蒙的目的。書中作者沒有明確說出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目的,但意思應該是明確得要出國留學。本著現實的目的,可能大部分啟蒙英語的家長並沒有這種設想,也沒有可以與她家比肩的財力。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想家長一定要有定力首先要明確自己培養孩子英語的目的,有沒有必要在英語方面投資過多。我感覺比較有價值是是第二部分,提供的書單有各個套書的介紹,既包括了內容,又概括出了特點。對於新入的家長來說,有借鑑和啟迪的作用。
還有這本書引發我思考的有如下幾點,一聽。所謂的磨耳朵,一定要在孩子對內容有理解的基礎之上。所以家長平時不說,沒給孩子看過簡單的英語動畫片,磨多長時間的耳朵也不會出效果。二合理利用新興的電子裝置。既然學習,必然得下功夫,時間、經濟與體力上的,不管是樂器還是語言。既然時代推出了便捷的電子產品,那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甄別和有效使用,逃避是自欺欺人。比如有很多好的學習軟體,不能因為害怕傷害孩子視力就各種抗拒。還有,作者提到外研社現在就引進的兒童英文圖書正在做一個按年齡段的分類整理,一旦成型推出,相信對國內孩子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價值。同期待中!總之,這本書個人感覺後半部分有特別好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規劃師讀後感4
感覺每一位培養出英語牛娃的媽媽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論,而且還不怎麼認可別人的觀點,呵呵。
個人感覺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強於安妮鮮花,在理論的基礎上還推薦了一些不錯的資料,因為我始終認為在中國單一語境的環境中,完全不學語法,單靠孩子天然對語言的吸收就能培養出英語母語水平的孩子確實有些不現實,畢竟語言環境才是學習語言最簡單高效的途徑。
所以“二語習得”理論就顯得比較中肯,兼顧了中國孩子面對的繁重課業、應試壓力等等困境。而且其中提到的“i+1”原則也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很多人看了那麼多原版電影和有聲讀物,英語的提升卻很有限,因為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層級太多,並沒有做到可理解性輸入,這對成年人英語的學習也是一種可行的思路。
聽說讀寫,看似理所應當的學習順序,實際操作起來我們卻錯了這麼多年。想想中國人對於漢語的學習過程,三歲的孩子能聽懂大人說的大部分指令,並能基本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上幼兒園之後才開始認識漢字,會寫漢字。而反思自己的英語學習之路,開始學習英語單詞之前卻從來沒有聽過幾句英語,沒有大量的聽說作為基礎,上來就讀寫,現在看來的確有些違背常規了。
總體上我還是認可本書作者的觀點的,希望我們在英語學習道路上走的彎路,下一代人能少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