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1

  如果說一個人耗費一生來研究某件事情,已經是一個奇蹟了,但如果所以而寫出厚厚的書籍,更是奇蹟中的奇蹟了!“十一”國慶長假,賀教師讓我們看《昆蟲記》,使我有幸遇到了一個奇蹟創造者——法布林。

  《昆蟲記》講述了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著他所喜歡的每一類昆蟲,並記錄了許多平時發現不了的奧秘,如蟬其實沒有知覺,黃蜂腹部有條含毒刺的溝,孔雀蛾不會吃東西……。昆蟲世界真的包羅永珍,令人稱奇!

  在許多篇昆蟲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小鬼”恩布沙。恩布沙是一種細長、搖擺不停的昆蟲,十分怕冷,對於生活要求很低,一隻蒼蠅就可讓它吃好幾天了,這種適應自然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它還有個特性,就是一旦被囚禁,就會用後爪握住鐵絲倒掛著,直到死亡才落下來。自由對一隻昆蟲這麼重要,想起以前我囚禁過昆蟲,我內心不由得低下了頭。

  另外,我還喜歡滾球球的蜣螂,雖然球很髒,可它是大自然的清道夫;明白了螢火蟲兒食肉,是個冷麵殺手;瞭解了螳螂的翅膀,公的是用來飛翔的,而母螳螂的翅膀只是用來恐嚇敵人的……

  法布林在研究昆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又有誰明白他的研究過程經常會遇到麻煩,有時絞盡腦子也寸步難行,比如有些帶毒針的昆蟲不能用手抓,缺少工具就不行;蟬的發聲器官要解剖才能明白,而法布林又沒有手術檯刀。我想起我平時常常遇到一點麻煩就放棄了,而其實這些麻煩相比法布林簡直根本不值得一提,想想有些慚愧!

  《昆蟲記》結束語講到“閱讀經典真正能讓孩子的心靜下來,使孩子一生都有一股溫暖向上的力量相伴;閱讀經由能讓孩子體悟什麼是美,什麼是愛,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勇氣,什麼是信念……”,我咀嚼著這些話,久久的!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2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先生的代表作,用了數十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

  後來,這本書獲得巨大成功,被翻譯成了50多種文字,流傳至今,一直得到人們的好評。魯迅先生更是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作者用生動活潑的筆法,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把昆蟲們寫得活靈活現,躍然於紙上,可這不正是人類本身的寫照嗎!書中字裡行間也體現出作者對昆蟲的喜愛,對生命的關愛,對萬物的讚美之情。閱讀昆蟲記,我彷彿置身於昆蟲世界中,作者描繪的那一幕幕,讓我沉迷於其中,更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灰蝗蟲》這一篇章。

  其中“……便用後腿爪和關節部分抓住網紗,前腿曲折,交叉在胸前鞘翅的鞘——三角形翼端打開了尖頂,並向兩側張開……”這裡作者用十分細膩的描寫,把蝗蟲蛻皮前的一系列動作寫得十分生動,看出了作者在觀察蝗蟲蛻皮時觀察得十分仔細,讓人不得不佩服法布林先生的觀察能力。

  還有一個地方很吸引我的,是“……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豔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這個地方透過列舉,生動形象的將昆蟲的樣子展現在讀者眼前,將它們“可以嚇退天敵”的原因用巧妙的筆法表達出來,讓人十分佩服。法布林先生用一生的時間來研究昆蟲,為昆蟲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科學做出了貢獻,為人類做出了貢獻。他的堅持不懈,他對事業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

  這就是我眼中的法布林,這就是我眼中的《昆蟲記》。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3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經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趣味,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趣味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述。如:螳螂的大腿下頭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僅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

  。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述,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頭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述,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所以,教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可是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此刻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當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僅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4

  自從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我迷上了昆蟲。《昆蟲記》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是法布林花了20年的時間寫成的。他不是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而是自己去觀察,所以他的書很真實,改變了許多錯誤的說法。這個暑假,我學習法布林,經常到草地裡捉蟲,並且觀察它們。我發現,昆蟲世界真奇妙。

  有一天,我去抓蛐蛐兒,走進草叢,聽見一片鳴叫。於是,我輕手輕腳地走到鳴叫聲傳來的地方。因為草很密,所以我使勁吹氣,把蛐蛐兒給嚇出來。一隻蛐蛐兒沉不住氣,蹦了出來。我一撲,眨眼間,這隻蛐蛐兒已經落進了我的手掌心。

  蛐蛐兒的外形很好玩:頭部有點兒像橢圓;眼睛大大的,瞪得圓不溜秋,十分可愛。書上說,鞘翅是蛐蛐兒的“樂器”,我不知道什麼是鞘翅,這下我看到鞘翅了。雄的蛐蛐兒左鞘翅放在右鞘翅下面,雌的蛐蛐兒沒有鞘翅,所以就不會叫。蛐蛐兒都有兩根肉刺,透過肉刺也可以辨別雌雄,肉刺土黃色的是雄的,棕色的是雌的。蛐蛐兒的大腿肌肉很有力,所以跳得非常遠。有一次,我拿尺量了一下,它能跳20釐米遠。

  在書裡,我還認識了蝗蟲。它是一種啃食葉子和莊稼的蟲。

  有一天,我發現小區裡的葉子被什麼東西咬出了洞,於是我就在那裡仔細觀察。一隻小蝗蟲跳了過來,我一下子抓住了它,把它扔在地上,想觀察它。可是這隻蝗蟲會飛,還沒扔到地上,它就飛走了。我又抓了一隻,這種蝗蟲全身都是嫩綠色的,和葉子一樣,這樣可以防天敵。它的頭部尖尖的,到頂端形成一個“丫”字形。這種蝗蟲叫尖負蝗蟲。

  我還在書上看到,知了的幼蟲要在地下生活四年以上,昆蟲界的霸王螳螂小時候會被最弱小的螞蟻吃掉……哦,《昆蟲記》告訴我一個全新的世界!

昆蟲記小學生的讀後感600字5篇5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做《昆蟲記》的書,《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生物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名作。

  書中作者把我們引領到了一個神秘而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裡。向我們詳細講述了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等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及特點。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恍如身臨其境一般。透過這本書,我不僅能瞭解到昆蟲世界的真實面目,還能讓我們發現大自然中蘊藏著的無窮奧妙。

  我就拿書中的第三篇《石蠶》這篇文章來講。裡面的石蠶它是一種多麼聰明而又勤勞的昆蟲啊!我們人類可不能小看它們哦!這篇文章首先講了石蠶用了“金蟬脫殼”這個辦法從水甲蟲的手中逃了出來,然後它把小鞘丟在河裡後,又重新做了一個。因為鞘是石蠶的住所也是它的防禦工具。它們會隨時預防著水甲蟲的下一輪襲擊。如果沒有鞘,石蠶不僅沒有住所,連它的命都會丟掉。不過讀這篇文章地時候,有一個地方我很好奇,為什麼石蠶能駕駛著它的鞘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呢?

  為了能解開我的這個疑惑,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我拿了一個礦泉水瓶子裡面裝滿水放進池塘裡,它會沉到水底。於是我又拿了一個礦泉水瓶裡面裝半瓶水,也把它放進池塘裡,發現它浮起來了。我這個謎總算解開了,原來呀!裝滿水的瓶子比較重,所以水就浮不住它,而裝半瓶水的瓶子較輕,那水自然浮得住它。所以石蠶依靠它的鞘也就擁有了這麼大的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習性外,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讓我們懂得生命的可貴。讓我們一起走進昆蟲的世界裡,與它們一起生活一起快樂吧!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