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教師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教師書籍讀後感

教師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書籍讀後感1

  這幾天,我細細閱讀了《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這本書,從中得到的感悟和收穫很多。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最需要什麼?我需要一名在我遇到困惑時幫助的導師,需要一個在我無法做出答案時的朋友。我想,書是我最好的朋友,裡邊記載的是多位老師一起探究總結出來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有面面俱到的設想。在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在以後的班級管理、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等等方面一定有了很大的提升。

  從教兩年來,我深刻體會到一名老師的辛苦,也知道我現在的能力很薄弱,還需要不斷的進修鍛鍊本領,才能在教學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我也總結了自己在這兩年中有哪些方面的困惑需要解決:

  一、新教師的心態要調整好

  在剛開始,知道自己還是這個崗位的新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敢勇於表現自己,有時也可能怕自己丟臉。還有的時候,當家長與我聊天時,我顯得有些不夠自信,總是怕自己回答的方面是否不符合家長想要的答案,或者是我是不是在說的過程中表露了一些家長不願意聽到的話,這些原因常常會使我煩惱。

  但是事以至此,不能坐以待斃,我在閱讀《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後,裡邊有很多方面講述了與家長如何溝通的技巧,這讓我很受用。裡邊教會了我應該把自己擺在什麼位置,用什麼方法與家長交流,在說話時要注意什麼方面或者避諱什麼話題。好多小點子給我了很大的啟發,自己常常感嘆怎麼自己以前沒想到呢,其實辦法就是那麼簡單,經過書中的一提示,我豁然開朗,在今後的教學、溝透過程中我會更好的表現。

  二、新教師要學會“多留個心眼”

  自己在剛開始的教學時,每天除了給孩子們上課,就是和孩子們遊戲,我發現自己都沒怎麼去留意孩子有些什麼習慣或者是什麼奇怪的行為,總是一副天真爛漫的態度過著日子。但是時間長了,我發現自己不應該做這樣的一名老師,我要為孩子們負責,於是我就開始留心起孩子們的行為與反應,通過幾周的觀察,我的收穫也是很多。

  這個時候的我才發現,原來孩子們的心理都是各式各樣的,他們的反應也很不同,甚至很多孩子都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如果不瞭解孩子的行為習慣,那麼在發生事情時你就很難去判斷、去處理,有時可能你會做出錯誤的絕定,所以我覺得想做一個愛孩子的合格教師,就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中寫到了很多關於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案例分析以及老師如何處理的方式方法,有些案例呈現似乎很貼合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事情,就是那麼真實的呈現了出來,而我覺得“妙”的是,在案例後已經幫我總結整理歸納好了處理方法的要點,還很貼心的歸納了一塊寫給家長的小便條,幫助我們與家長如何溝通共同處理孩子的這一行為。我覺得這對自己在這方面的成長很有幫助。

  三、新教師要“多留一手”

  自己畢竟還是一名新將,很多方面都很不成熟,在班級中還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去學習,很多時候只有等到有了壓力,我才明白不能做一隻永遠在原地踏步的候鳥,我一定要有所準備,迎接每一個挑戰與考驗!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這本書中寫到關於班級管理的方面有很多,如常規、環境創設、溝通技巧等等,這些是我必須學會掌握的東西,透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把書中很好的點子用筆記形式記錄在我的本子中,一些好詞好句我也一併抄寫在我的語錄中,這些東西的積累就是一大筆財富,是任何都不能代替的。我常會在一段時間後去翻閱一下我收集的寶貝,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句子正是平時教學生活中我需要的金玉良言,我少了它們不行!

  唐僧師徒歷經十幾年去西方取得真經普度眾生,我只是一名幼兒教師,雖然我不曾揹負要救世的使命,但是我面對的是一群幼苗,一群可能將來成為國家棟梁的人才,我的責任很重。俗話說“要給孩子半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必須要不斷的更新知識,提升能力,豐富經驗,我相信:書是我最好的選擇!我要善於從書中獲取教學的真經!

  教師書籍讀後感2

  這本書第一次讓我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很多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中更有充滿了“人”的魅力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等等。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教師書籍讀後感3

  看了《自身健康促進》,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教師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教育的今天,教師這一職業越發顯得神聖,然後"辛勤園丁"們常年過重的工作壓力,也是他們心理即生理疲憊不堪。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係複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社會環境也日趨複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擊,也波及到了校園,波及到了學生。而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快速發展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每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透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洩,容易造成心身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師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洩可以從"身"、"心"倆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生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可以寫信或者打電話。"身"方面如鍛鍊身體,縱情高歌,逛街購物,還可以出門旅遊,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前面曾討論過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身體健康能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生理疾病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過教師在體育鍛煉時應注意量的問題,不要適得其反,因疲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所以教師要堅信自己決定的合理性,並保持充沛體力,要培養自己的自制性,學會自覺靈活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懶惰、恐懼、緊張、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緒的干擾。更好的釋放壓力,全面促進身心健康。

  教師書籍讀後感4

  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受益匪淺。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經驗積累,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讀了第19條建議我也感觸頗深。他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作了這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為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也只能成為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真正淪落為後進生。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為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當讀到“請遲到的學生安靜地走進教室”這一條時,我深深懂得了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報告”聲打擾正在講課的教師,影響正在集中注意力聽課的學生,接著可能還會發生一系列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為何不讓學生安靜地走進教室?遲到的學生有他們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攪亂課堂的。遲到的學生也是個別人,在上課時間內,為了問清一個人的遲到原因而耽誤全體學生的學習,實在得不償失。課上詢問後無論是老師、還是沒遲到的學生,精神都無法馬上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如果課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比課上詢問差。如果凡是上課遲到的,不管什麼原因都不用喊“報告”自己直接推開門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讀到“從你聽明白了嗎到我講清楚了嗎”這條建議時,我在思考:“你聽明白了嗎?”言下之意是,作為老師,我把該講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了,要講的事情我已經表達清楚了,如果學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應該是學生的理解有問題了。而“我講清楚了嗎”是我們教師把“沒聽懂”的責任承擔起來。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強對學習的信心。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大家不防也來試一試。

  在讀此書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即可。讀了此書,我才知道,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不僅要不斷學習,而且要善於寬容學生錯誤,善於讚美學生。讓我努力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吧!

  教師書籍讀後感5

  上學期幼兒園贈送了我們教師每人一本書,此次贈送的書都是經過教科室主任精心挑選的專業類書籍。我挑選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因為之前也讀過此係列的語言教育等叢書感覺不錯,所以就選擇了此書。

  本書是由張俊主編,共有7個部分,101條建議。其內容涵蓋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數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從數學活動設計到操作材料的提供,從領域滲透教育到日常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評價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對於書中的一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經常碰到但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今天在此書中終於找到了非常完滿的答案,解決了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的現實問題,讀完之後你會感覺哦這件事情原來是這樣啊。書中的編輯都是教育理論的專家同時也是從事多年的幼兒園一線教師。他們的建議給我們的是一種心靈的交融,而不是專業的控制,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我如飢似渴的閱讀著,就像一隻迷路的羔羊終於找到了家的方向。以下是書中的部分內容與大家共享。

  在新《綱要》中提到數學教育的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作者對正確理解“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內涵做了全面整體的闡述: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得數學經驗;幫助幼兒將數學經驗或概念運用於生活之中。然後又理論結合實際從多方面來闡述培養幼兒的數學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培養幼兒的估算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簡單的統計;巧用“說明書”學數學等等,從實踐的角度來引領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滲透數學教育。